首页 > 试题

清明吃什么传统食物

更新时间:2023-01-26 19:16:42 阅读: 评论:0

兰州新东方补课班-骠勇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

清明节各地不同食俗

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那清明节的食俗是吃什么呢?下面小编

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

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清明节食俗

青团

清明缘何吃青团?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

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

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

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

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

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

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

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

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

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

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

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

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

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

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青精饭

陈元靓(约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

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

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

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

在南方较为流行。郎瑛(一四八七─ ̄一五六六以後,杭州人)的《七修

类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节时吃的「青白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

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则多为枣泥或豆沙。放入蒸茏之前,

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後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很受

欢迎的清明节食品。

子推馍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节气开始的那一天,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和壮、朝鲜、苗、侗、仡佬、毛南、京、

畲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草

木萌发,一扫冬日枯黄的景象。江南农谚曰:“清明谷雨两相连,浸

种耕田莫迟延”,又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对江南农民

来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忙时节。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这首诗里

描写过的纷纷细雨,就是这大忙时节的催化剂。其实,在那时的雨雾

中,不仅应该有欲断魂的路上行人和迎风摇曳的酒店幌子,更应有忙

碌在田间地头扶犁耕作和弯腰插秧的农人。

清明节,人们要扫祖墓,除杂草,培新土,祭祖先、悼亡灵。如

今也是祭扫烈士陵园,进行植树造林,开展传统教育的日子。清明节

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准动烟火,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春秋

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随公子重耳

(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重赏随从。介子推却未得赏赐,

与母隐居绵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的介山)。后来,文公要给他封官

赐爵,他却坚辞不受。文公无奈,只得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没

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后因寒食和清明相连,逐渐合为一

个节日,但节前蒸“子推馍”的习俗,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一直

流传至今。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

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

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

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

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

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

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

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做面花是陕北妇女的拿手好戏。她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能将发

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

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来的面花

栩栩如生,尤如艺术珍品,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马上吃掉。

“子推馍”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母亲要给当

年出嫁的女儿送,称为送寒食。农村孩子给自己老师送,让离开家门

独自在偏僻的山乡小村教书育人的园丁分享节日的美食。

清明节寄托了我们对祖先的怀念,对烈士的敬仰;“子推馍”加深

了人们温馨的亲情和真挚的友情。

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

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

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

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

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

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

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

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

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

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

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俟雨停,提篮挑担祭祖扫墓的人就多了

起来。闽、台两省祭祖扫墓的期限,从清明到谷雨,各县(市)有所不同。

而闽东的宁德、周宁、寿宁等地祭祖坟,多是全族出动,近则由族里

设宴宗祠,聚族饮宴。一时举族上下,男女老幼皆到,也算是闽东别

具一格的大团圆。

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

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

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

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樱子花

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乌稔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

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

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

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

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总章二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

兵,被围困山中,时值严冬粮断。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雷万兴

遂于农历三月初三日率众下山,冲出重围。从这以后,每到“三月

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并命畲军士兵采

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志纪念。

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

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

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制好的“乌稔饭”,

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

比,别有一番风味。而畲族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

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又因闽东一

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

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

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

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

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

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

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

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

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

明果了。

小时候我就特别好奇,这明明是草,怎么就变成了后来的清明果

的?外婆她们也懒得理我,就让我在边上看着,她们将艾叶捣烂与米粉

搅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顿时变成碧绿色的粉团,

鲜嫩欲滴,还是半成品就让我垂涎。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也是

很讲究的,条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样繁多,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

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但无论什么

馅少不了辣椒粉,这样做出来的果吃起来才觉得够味过瘾。面和馅都

准备完毕,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这包果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

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一个个碧绿

剔透,可爱极了,看她们包清明果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艺术

品从她们手中飞出。那一个个码放整齐的清明果谗得我只得咽下直流

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

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

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

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

绿绿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又是一年清明至,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到家乡给外公、外婆扫

墓,但父母却捎回了家乡的清明果。见果如见人,我又想起了乡里乡

亲亲亲热热在一起制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亲

昵是那么温馨和美,但这些在都市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已很难找到

了。只有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满诱惑,依然耐人寻味。

清明时节雨绵绵,艾果柔柔乡情牵,春风伴梦回家去,又见村头

起炊烟。

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

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

厦门人也喜好之。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

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

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

大不同。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

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

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

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

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

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

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

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1人2卷足矣。

不过,据我所知,晋江的“润饼菜”并不是最复杂的;论复杂,应

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

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

饼”。

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润饼菜”的习俗依旧,

这该是一种传承吧。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

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清明节诗句|清明节图片|清明节习俗|清明节英文|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9:1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6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