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节习俗
导读:农历二月二日为民问龙抬头节。下面语文迷为大家整理
了龙抬头节的节日习俗,供大家参考。
各地龙抬头节的民俗活动很多,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
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
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
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
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
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
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
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
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
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
趣。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
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
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
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
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
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
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
剃发”。
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
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
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
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
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
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
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
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
节、龙头节。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
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
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
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
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山东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
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见。
二月二日的节日风俗,许多都与龙抬头有关。郓城等地这天家家
户户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作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
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
春龙起蛰。滕州等地这天蒸馍馍,名为“蒸龙蛋”;吃面条,名为“龙
须面”。有的地方吃饼,名为“龙鳞饼”;吃菜团子,名为“龙蛋”。
但也有的地方这天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为面条叫龙须,小米叫
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旧时多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小孩子这天
入学谓占鳌头,以图吉利。海阳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
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
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等娱乐
活动,以应节序。
农历二月初二,大小算是个节日,但说到为什么定今天为节,这
节日还有什么官名、来由之类,是统统不清楚地。老家的人根据日子
称呼,把今天就叫“二月二”,所以“二月二”便是节名。从我能理
解节日为何等神奇东东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天就是“二月二”
节。
农村不给节日排三六九等,凡是有传统的节日都得走走过场,奶
奶信奉鬼神,对此类有明码标识为节日的日子由为看中,因此我们家
是逢节必过。
过了二十来年的节日,也揣摩出了点门道,节日不论大小,必定
与吃食多多少少有些联系。“二月二”也是如此。
在这天,玉米除了给人吃,还得拿去喂乌鸦。一般家里有小孩子
的才会这样做。给孩子一碗煮熟的玉米粒,让他们插在房子附近的树
枝、圪针上待乌鸦吃。这一做法的由头是乌鸦吃了谁的玉米谁就聪明,
日后是能做状元的。
中午大部分人家都吃饺子,我们这地方,饺子就是节日主食,凡
过节,其必不能少。观晋东南一区,大多也是这一习俗。恐怕晋菜未
能跽身中国八大菜系多少与这个传统有点关系吧。
“二月二”这个节日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没什么活动,节日的主
要内容就是吃点与平常不同的食物,晚饭还是煎饼加米粥,吃过以后
节日就算顺利过完了。所以这节过的有些莫名其妙。
节日食俗
春饼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
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
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
“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
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
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
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
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
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
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
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
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
嫁的姑娘接回家。
驴打滚
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
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
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
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
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
其他节日饮食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各地不尽相同。除上述的煎饼、面条、馍馍
外,有的吃花糕,意味着步步登高。龙口等地则是把年下蒸的糕留一
块这天吃。有的吃烙饼,郓城等地认为烙饼可铺囤底,盖囤尖,防鼠
防蛀,确保粮仓。枣庄、单县的人们这天休息,改善生活,说:“二
月二,不干活,坐下来,吃大馍。”
过去人们一般把春龙节作为年节系列的终止,从此停止各种娱乐
活动,开始恢复常业。扛活的长工开始上工,谓之上工日;一般农家
开始试犁。海阳等地习俗,扶犁人先拜犁具,并唱喜歌:“犁破新春
土,牛踩丰收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然后牵牛到田间象征
性地耕一耕。龙口的风俗是二月二日起农作,事先择毋仓试犁。传说
二月二日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要祭土地神,大约也与春季
生产即日开始有关。鲁西北地区还有二月一日接太阳的习惯。
龙头节
又称“青龙节”、“春龙节”。相传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时期,
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相继效仿。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
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与文武百官一起亲耕。在唐宋时期百姓把二月
二作为“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的点心类食物。
宋人周密曾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在南宋时二月初二这天宫中要举
行“挑菜”御宴猜谜的娱乐活动,在宴会上摆着的小斛中插入生菜等
新鲜蔬菜,让大臣们竞猜菜的名称,根据猜的结果进行赏罚。相传二
月初二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的生日。到元朝
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很多人都在踏青回
家时,沿途采摘些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以表示祈求“迎富”
之意。
在明清时有“二月初二龙抬头”之说,明清的皇帝在每年的二月
初二都要到先农坛或圆明园举行隆重的“御驾亲耕”的仪式,皇帝象
征性的在那“一亩三分地”或“一亩园”上扶犁耕田,以祈福这一年
农业大丰收,百姓能丰衣足食。
二月初二龙头节也是老北京时较大的汉族民间节日,那时汉族民
间有吃面条、吃春饼、炸油糕、引龙熏虫、扒猪脸、爆玉米花等很多
习俗。
老北京风俗
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北京的农家要
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
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二月二这天有“引龙熏虫”之习
俗,古人认为,龙出则百虫伏藏,农作物可获得丰收。所以清《帝京
岁时纪胜》云:“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
龙回。”那熏虫也是防止害虫破坏捣乱,确保五谷丰登,明《酌中志》
一书云:“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
为煎饼,名曰‘熏虫’”。习俗还有这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
龙的眼睛;太阳出来前不许到井台打水,以免水桶砸伤了龙头;这一天
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这
一天出生的男孩大多取名大龙、宝龙、金龙。老北京的习俗,在这一
天还要接回已经出嫁的“姑奶奶”,俗话说:“二月二接宝贝儿,接
不来掉眼泪儿”。
龙须面与龙抬头节
跟别的节日习俗一样,二月二这天也有很多在饮食方面的习俗,
且还有以龙为名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
吃馄饨叫吃“龙牙”,吃春饼叫吃“龙皮”,蒸饼也要在饼面上做出
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吃面条称为“龙须面”。
老北京人嗜好吃猪头肉,尤其必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在农村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要杀猪宰羊准备年菜,炖猪肉时留下猪头在二月
二这天祭祀佛祖。城内四合院里的百姓也在除夕、二月二这两天有用
猪头供佛祭祖的民俗。
爆玉米花与龙抬头节
过去,北京街巷胡同里经常有砰砰的爆玉米花的声浪,这爆玉米
花跟“二月二”还有联系呢。据说它源于神话传说。传说武则天“立
周”称帝后,惹得玉皇大帝震怒,便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得向
人间降雨。但司管天河的龙王看到人间因干旱而饿殍遍野的惨状,他
偷偷为人间降雨。百姓得救了,而龙王却被玉帝打下凡间压在山底下
受刑,并立石碑曰:“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返
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报龙王救命之恩,到处寻找开花
的金豆,可哪里都找不到呀!到了二月初一这天,正逢赶集之日,有
一个老婆婆赶集去卖包谷,袋口松开金黄金黄的包谷籽撒了一地。人
们看到后心想,这包谷籽不就是金豆吗,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大
家在二月二那天各家各户都爆炒起了玉米花,并在院中设案焚香,供
奉龙王。玉帝一见金豆真的开花了,遂将龙王免罪释放,让他重掌风
雨大权,不久人间普降春雨、农业丰收。打这以后每年二月初二,老
百姓都爆炒玉米花吃,边吃口里还唱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囤
满、小囤流”以企盼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节习俗】
1.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2.“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与习俗
3.二月二龙抬头吃猪头的习俗
4.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民俗活动
5.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大全
6.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7.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习俗作文
8.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有哪些
上文是关于二月二龙抬头节习俗,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9:0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