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十篇
教育笔记(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一齐细细品味的名着。我怀着完成任务
的心态去读的书,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
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和孩子一齐共同学习和
成长。
它以日记的形式,透过看似平凡的人和事.作为一名家长,当我看到父亲教
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
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期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
长又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
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爱的教育家
长读后感.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
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
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能够使人
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如同这首《明天会更
好》的歌一样,只要有爱人间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温暖。
教育读书笔记(二)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张文质,
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
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透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
“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
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
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
命化教育的理念。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
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
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
工出细活.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
词为艺术。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
快在了教师应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
与校长们每一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
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这天
的学校里.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老实说确实
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
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
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
个活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貌的课
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
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
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平时
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
忙,多给他们带给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潜
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
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
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务必在具体
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
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
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
的认知风格,带给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
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一段话:美国
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
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
说:“当班生数超过30个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
的控制。”这些见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必须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
能够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状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他更不可能想
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能够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
的状况下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也许,从某种好处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
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
如果教学课堂环境没有保障,首先就给教师组织课堂带来了困难,信息的传
输呈单向化而不是多样化,“生命化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一味地强调教
学质量,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之一,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因为能把"
课做得神采飞扬“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以”生命化教育“为理念,就要做到主观
与客观的结合;既要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又要营造良好的关注学生独立个体的
空间,把“生命化教育”具体落实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实处。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
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
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
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我们的教
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
生感受、体验过程,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
的期盼,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读书笔记(三)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笔记
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书
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
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
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
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
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
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
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
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
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
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着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
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
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培根也以前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
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够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
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
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
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着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
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相信只
要我们坚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们都将会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
道”。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力.美
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
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我们的传
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
学习进行分类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透过学生
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
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教育读书笔记(四)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
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
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述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
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
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
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持续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
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
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
妈想的快死了。最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
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
子必须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
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
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忙,最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
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忙下,马可尔和妈妈最后重逢
了……读到那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
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
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就应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
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
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
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
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
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必须会发现,在
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忙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必须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
给一些需要帮忙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
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
爱的人生。
教育读书笔记(五)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笔记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
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
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
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
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
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
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
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
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
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
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
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
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
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
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
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
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
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
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
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
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
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
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
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
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
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
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
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
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
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
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己
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
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教育读书笔记(六)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一天应对的
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
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
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
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同,关键在
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
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
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
自己选取的机会,是选取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
的专业直到此刻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情
绪(其实我明白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
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
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
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
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
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
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
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
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
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忙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
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忙别人,他都能够说是品
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
啵?恰督淌θ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
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此刻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仅要向
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潜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
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
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
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
业的好处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
在于创新。
《给教师的推荐》读书笔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
在太多,而我们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
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
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推荐,读着此书,就好像
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
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充满信
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
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
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
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
小时,每一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
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潜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
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
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此刻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
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
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
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
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就应
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
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
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
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
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
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
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
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就应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
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
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
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推荐》,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
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
一样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郁卫萍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给教师的推荐》,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
些推荐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忙,它就象一盏
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
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
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
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
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
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
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
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
“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
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
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
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
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超多
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
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
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
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
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
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
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
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
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
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这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推荐》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
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育读书笔记(七)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
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推荐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
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这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
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先,每
一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
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一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
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个性是些联
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
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
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一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完美的童年时光。“最
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
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
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
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此刻
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
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
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育读书笔记(八)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
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着,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不仅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
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
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
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
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
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
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理解
新知识,增长专业潜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透过不断
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
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
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得
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此刻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
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
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齐沉浸于其中,热爱
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齐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
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
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师才
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构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
教师不仅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
不仅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仅是学科的专
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
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
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
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
议事日程,营造群众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构
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
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好处。(三
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
的师生关系,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用心学习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构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
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
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
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教育读书笔记(九)
《陶行知教育名着》读书笔记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
是我们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
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先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
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
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
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
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好处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内含教育的好处.”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先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
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
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
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
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此刻
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教育读书笔记(十)
教师,无疑是一个十分高尚的职业。每个老师都肩负着教书以及育人的双重
职责。所以,我们的教书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潜力和素质。透过阅读,透过
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潜力.下面,就为各位分享来自学大网的一名教
师的教育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
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着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
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
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务必摆脱
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
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但是的话,
一个细小但是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
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
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
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
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
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
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
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
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
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
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
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
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
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
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
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
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
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
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8:5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4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