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艾青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广大中国人民在日军侵略下的悲惨的受难图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
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并通过雪、寒冷、夜等背景性的描绘,更突出了凝重、
沉郁的意境。所以在教这首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深入解读,
才能把握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说学情
学生背诵过不少古诗,但对于把握诗歌里抽象感情的能力是很弱的,而且写这首诗的时
代(1937年)距离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这首诗中的深沉感情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的特点,然后通过联想、反复朗读并联系时代背景
来把握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并基于上述教材、学情的基本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抓住画面、
把握特点、体会情感”为核心,从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1.知识技能: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四副图景中人们凄惨的生存状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
“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所起的作用(难点)
2.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语言、想象理解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内心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四副图景中人们凄惨的生存状态。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
所起的作用。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要有一个与
之匹配的“情境”。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我
们的学生,多数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再加上这个年纪人生经历所限,对这些具有特定时代背
景的诗歌内容也许会感觉有些陌生,难以沉浸到诗歌中去,深入体会诗歌情感。然而感知苦
难对他们肯定是有益的。幸福使人美好,苦难却能使人深刻。所以本课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
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非常重要。
2、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叶圣陶老先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课程标
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重
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所以本课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
前预习,提出学习问题,我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把学生的提问分层、归类,课上展示出来,
让学生共同解决。此外,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补充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了促进大多数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交流表达,建立学习的成就感,课上我只
做必要的范读、引导和点拨,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当然关键处,进行恰倒好处的点拨,
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非常重要。
3、诵读法:学生对朗读的基本停顿、节奏、重音等知识有一些了解,对朗诵有一定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
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所以,在课上我会让学生充分有效的诵
读诗歌,自主发现诗歌,解读诗歌。
4、知人论世、抓意象法。“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重要的文学思想,了解本课
的时代背景与艾青的相关经历能更好的理解他深沉的忧郁与哀伤。通过品味语言,抓住意象
的特征,能更好得理解诗歌的内蕴。
2/4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上课时需要创设情境,我选取了与这首诗风格相近的乐
曲《辛德勒名单》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朗诵。让学生耳听朗诵,脑中联想,心中逐渐体会诗
中沉郁的感情。并通过品味诗中的语言,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当时人民凄惨的生存状态。
再通过集体朗读,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还运用多媒体补充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及艾青的诗歌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艾青的诗歌成就: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诗坛大师;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诗人之一。
2.学生交流初读诗歌后所体会到的感情,并质疑。
(二)听配乐朗诵,理解诗中四副图景的特点
1.诗中描绘了哪些人物形象?
2.听教师配乐朗诵,展开联想,思考:
(1)诗人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展现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哪幅画面最使你震动,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苦难,体验作者内心的情感。
3.学生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交流感受,教师加以指导。
——冒雪赶车的农夫,在草原上艰辛地生活
乌篷船里的少妇,陷入死亡的恐怖
蜷伏异乡的老母,不知明天会如何
失去土地的垦殖者,绝望地向天乞援
这些人物代表了由北向南的广大中国人民。
【设计意图】教师的点拨很重要,提示学生抓关键词品析,深入体会诗歌情蕴。感受艾青诗
歌沉雄、忧郁、感伤的语言风格。
4.思考:这几副画面有哪些共同点?
——表现了广大人民凄惨的生活状况;
四幅画面都在寒冷的雪夜背景中展开。
(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
1.为何广大人民陷于苦难之中?为何痛苦灾难会像雪夜一样漫长?
——日军侵略所造成的。(结合诗句、写作时间)补充简介时代背景,出示PPT
2.理解“雪夜”的象征含义——象征了中国在日军侵略下黑暗、苦难的社会环境。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对生活的概括性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
(四)朗读四副图景,深入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意图】诵读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
诗歌的艺术殿堂。
1.学生交流:表达了痛苦、忧愁、悲愤之情。
2.除了四幅图景外,诗中还有哪些内容突出了这些情感?——反复出现的第一节内容。
3.理解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的作用:强调了日军侵略下的苦难、黑暗的社会环境(关键
词:雪、寒冷、封锁);突出了诗人深深的痛苦、忧愁、悲愤之情,成为全诗的感情主线。
(或: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是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四次出现一次比一
次感情深挚。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
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大雪的林间,雪夜
的河流,雪夜的草原。)
3.教师小结诗的意境:凝重、沉郁
(五)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艾青诗歌的特点:
3/4
艾青诗风沉郁,在忧郁中浸透着对祖国人民深深的爱,忧郁中显示着力量;他的诗善于
通过鲜明的形象、画面来表达情感,他诗歌的中心意象便是土地。
(六)布置作业:
推荐摘抄艾青的其他诗歌,要求学生通过把握诗中形象,理解诗歌的感情。
六、板书设计:
寒冷的雪夜忧愁凝重
凄惨的生存状态——痛苦——沉郁
悲愤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作者: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己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鸟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篷发垢面的小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己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4/4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禽,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机遇的大地,
朗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按】诗作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发表于1937
年12月28日的诗歌,最初刊登在《北方》。
20世纪三十年代,艾青离开浙江老家前往
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都市武汉,却没有
看到全民积极组织抗战的景象,而到处是无
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者,于是于深夜在武昌
的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篇。
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
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
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
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
心。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8:1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3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