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要过春节原因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崭新的
一年已经开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欢迎大家借
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
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
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
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
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
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
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
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
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
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
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
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
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
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
1、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鸡日”,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元
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传统习俗为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
聚财。
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是“狗日”,这一天(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
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北方)、回娘
家。
3、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习惯不杀猪,如果当
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传统习俗为烧门
神纸。
4、正月初四:正月初四是“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
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
扔穷。
5、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是“牛日”,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
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南方)、送穷、开
市。
6、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在中国各地都有自
己的送穷办法,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马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送
穷、启市。
7、正月初七: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娲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
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传统习俗为熏天、吃七宝
羹、送火神。
8、正月初八:正月初八是“谷日”,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
拜,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传统习俗为顺星、
放生祈福。
9、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传统习俗
为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要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
膜拜苍天。
10、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石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
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些地方这天要向
石头焚香致敬。
春节的别称
我们都知道时间可以使很多的事情都改变,比如服装每一个朝代都不一
样,节日也是一样,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
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
“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
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
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8:0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