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曾子杀猪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1-26 18:02:44 阅读: 评论:0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分析-殿前都点检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海德里希之死)

1/20

《曾子杀猪》原文及翻译

篇一:文言文翻译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汝杀彘③。妻适市来⑤,

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⑦。婴儿非有

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注释

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反,通“返”,返回。彘:

读"zhì”,意为猪。

④(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⑤妻适市来: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

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

只是。耳,同“尔”,罢了。

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⑨而:则;就。

⑩成教:教育有效果。

⑾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

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

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是没有思考和判断能

力,是等着父母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

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是不能使教育有效果。”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书《孟德传》后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

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

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

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

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

2/20

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

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译文: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

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

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

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

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

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

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

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有人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必定要蹲坐着看守他,等待他醒来,

是为了等他害怕。有人夜晚出门从外面回来,看到有东西蹲在他的门口,以为是猪狗之类的牲

畜,用手杖击打它,(它)马上逃逸离去,到山下月光明亮的地方,乃是老虎。这些人不是有

胜过老虎的地方,而是气势盖过它罢了。使人不害怕,都像婴儿、醉人和来不及知道他的时候,

那么老虎就怕他,没有什么值得怪异的。所以在结尾书写,用来(让人们)相信采纳子由的

说法。

古文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

有一老父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翻译

从前有一个人,先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

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为此事忧愁。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

忧愁,我教你一个方法,能让骆驼头出来,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这个人采

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后来已经杀死了骆驼,又把瓮打破。这样行事的人,

被后人所耻笑。

注释

①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

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

经真正譬喻故事只有98篇。它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

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因而流传极为广泛。

②昔:从前。

③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④盛:存放。

⑤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

⑥其:那个。

3/20

⑦老父:老人

⑧用:采纳。

⑨先翁中盛谷:先在翁中装进谷子。

道理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

果.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

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以譬喻的手段,来使人们获得无上的智慧,这是《百喻经》的根本所在。譬喻的形式就

好像用来裹药的树叶,当人有病时,就取出药来用,而自然地将裹药用的叶子扔掉。所以有智

慧的人读了这部书,应当抛开譬喻故事的形式,抓住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这个故事就启示我们:

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芳容至孝原文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

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

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

“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

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

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

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

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

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句子翻译

1.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

怎样才能让你成为寻找父亲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呢!

2.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这次出行如果不能带回父亲的尸骨,我发誓不会回来。

3.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有时光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的皮肤都龟裂了,流血不停(不止)。

4.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芳容背着(父亲的)尸骨登上船,半个多月之后终于到家。

5.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

6.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

译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死他乡在归

4/20

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怎能让你成为寻

找亲人(骨骸)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从此开始有背(父

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芳容认为自己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

奋勇说:“天下怎能有没有父亲的人!”于是在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这次出去没有找到父亲

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自从出了都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

时饥时饱。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着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旅店

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害怕不敢让他留宿,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

“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成,(请

您)为我叫来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诉他。”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

医生(为他治疗)。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有时

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时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血止不住地流。

(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父亲的遗骨。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

上船(回家),半个多月终于到达里门,把父亲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

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

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

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

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

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

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⑥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⑦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⑧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⑨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益,更。

孙叔敖为(做,担任)楚令尹,一(全)国吏民(官员和百姓)皆来贺。有一老父(老

人),衣(做动词,穿)粗衣,冠(做动词,戴帽子)白冠,后来吊(原意为“慰问”,这里是

“吊唁”的意思)。孙叔敖正衣冠而(表承接)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助词,无意)

不肖(不贤能),使臣受吏民之(助词的)垢(责骂),人尽(都)来贺,子独后吊,岂(表

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有说(说法)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表转折)骄人(对

人傲慢)者民去(离开、抛弃)之,位已高而擅权(擅自用权)者君恶(讨厌)之,禄已厚(优

厚)而不知足者患(祸患)处(隐伏)之。”孙叔敖再(两次)拜曰:“敬受命,愿(希望)闻

余教(教导)。”父曰:“位已高意益(更加)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

守此三者,足(足够)以(用来)治楚矣!”

5/20

译文

孙叔敖作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

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

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

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富贵了却对人傲慢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

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

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

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

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很对,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

理解

孙叔敖采纳了老者哪三条谏言?

原文回答:1位已高而意益下2官益大而心益小3禄已厚而慎不敢取概括回答:1地

位高了而心志更要谦卑2官职大了而心思更要谨慎小心3俸禄优厚了而更要慎重,不敢索取。

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篇二:文言文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与译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

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与译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

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与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

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

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原文与译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

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

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

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原文与译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

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

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

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

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

6/20

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

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原文与译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

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

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

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原文与译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

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与译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

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原文与译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原文与译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11、顾炎武手不释卷·原文与译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

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

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原文与译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

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习字·原文与译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4、王冕僧寺夜读·原文与译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

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5、孙权喻吕蒙读书·原文与译文

7/20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陆游筑书巢·原文与译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

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

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7、董遇谈“三余”勤·原文与译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

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

雨者时之余也。”

18、智永与“退笔冢”·原文与译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

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

(坟)”。

19、匡衡凿壁借光·原文与译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

给以书,遂成大学。

20、张溥与“七录斋”·原文与译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

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1、晋平公炳烛而学·原文与译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

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2、高凤专心致志·原文与译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

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23、叶廷圭与《海录》·原文与译文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

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原文与译文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

8/20

‘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25、任末好学勤记·原文与译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

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

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

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6、王充市肆博览·原文与译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

授。

27、欧阳修“三上”作文·原文与译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

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

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

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28、林逋论学问·原文与译文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

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

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29、欧阳修诲学·原文与译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

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30、王安石伤方仲永·原文与译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

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31、李存审出镞教子·原文与译文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

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原文与译文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

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33、陶母责子退鲊·原文与译文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

9/20

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34、诸葛亮诫子书·原文与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5、陆游家训·原文与译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

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36、孟母三迁·原文与译文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

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37、曾子杀猪明不欺·原文与译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

彘也。

38、子路受教·原文与译文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

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39、孔子因材施教·原文与译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40、墨子怒责耕柱子·原文与译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

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

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原文与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

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

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

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42、陈万年教子谄谀·原文与译文

(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

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

10/20

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43、钱大昕默坐观弈·原文与译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

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

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44、王荆公旁听文史·原文与译文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

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

“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45、大树将军冯异·原文与译文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

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原文与译文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

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47、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与译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

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

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48、贤妻桓少君·原文与译文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

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

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

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

道,乡邦称之。

49、魏徵论自制·原文与译文

(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着,朕

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

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

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50、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与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

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51、石勒不计前嫌·原文与译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

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

11/20

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篇三: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31、李存审出镞教子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

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

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译文】

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

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

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

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

难啊。”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

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

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译文】

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

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如不继

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

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33、陶母责子退鲊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

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

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

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

我的忧虑啊。”34、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

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

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

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

1

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

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

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

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35、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

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译文】

12/20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

高兴。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

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

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

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36、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

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译文】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

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

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7、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

彘也。【译文】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

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

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

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

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

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

杀了猪给孩子吃。38、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

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

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

受教。?【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

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又何必经

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

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39、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

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

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

13/20

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

“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

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孔子说:“冉求平时

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40、墨子怒责耕

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

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

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译文】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

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当然驱赶

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负用来鞭责。”墨子说:“我

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2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

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

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

一禽兽耳,杀之何益??【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

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但还吝惜他有

功绩,就不惩罚他,只是还在大殿中当众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

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

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42、

陈万年教子谄谀

(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

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

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译文】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

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43、钱大昕默坐观弈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臵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

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

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

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

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

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

14/20

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44、王荆公旁听文史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

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

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译文】

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

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慢慢问

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

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45、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48、贤妻桓少君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

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

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

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

道,乡邦称之。【译文】

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译文】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

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

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

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

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

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

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47、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

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

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

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

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

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15/20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

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

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

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

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

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

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

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49、魏徵论自制

(唐)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着,朕

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

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

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

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

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

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

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

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

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50、吕蒙正不记人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

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3

【译文】

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

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

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

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

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

量。51、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

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

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译文】

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

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

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

16/20

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52、

韩信袴下受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译

文】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

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

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

信,认为他是胆怯的。53、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

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

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

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

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4

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

优劣。

54、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

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

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

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译文】

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

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

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

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

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

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

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

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

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

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

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

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55、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

17/20

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

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译文】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

可以拉开。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拉开它至

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

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

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

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

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

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

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

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

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

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

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57、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

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

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

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

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

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

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

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

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

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

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

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

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5

58、汉高祖论“三杰”

18/20

帝臵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

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

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

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译文】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

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

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

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

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

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

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

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59、东吴四英杰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

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

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

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

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

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

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

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译文】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

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

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

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

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

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

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

19/20

20/20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8:0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12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家园共育
下一篇:英雄故事简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