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咏鹅古诗朗诵
儿童咏鹅古诗朗诵
《咏鹅》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
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
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咏鹅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
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赏析一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
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
“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
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
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
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
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
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
“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
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
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
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
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赏析二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
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
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习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
理解:
形象生动
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
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
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
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
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
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
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
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
色彩分明
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白毛”和“绿水”
映衬分明,“红掌”和“清波”相映尽致,鹅儿的白毛使绿水更绿,
而一潭绿水又使白毛更白;同样,鹅儿的红掌与绿水的清波互相映现,
多么美妙。如果诵读诗篇,体味色彩,你就会感到“白毛”、“绿
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分明,而且和谐统一,让人觉得
很美很美呢。
动态逼真
这首诗歌固然把鹅儿的形态描绘得非常生动,而形态与动态又紧
密关联,“曲项”是在绘形,何尝不是写动?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
了,为的是爆发出嘹亮的鸣声。尤其是下面的“浮”和“拨”两个动
词,更是写足了鹅儿的动态了--绿水悠悠,鹅儿浮游其中,多么自由
自在啊!鹅儿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悠悠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
雪白的躯体不断前行,又多么快乐!“浮”含游,“拨”含行,二者连
成一体,再加上“向天歌”,简直逼真如画了。
诵读这首诗歌,我们不难从中体味到童趣。在儿童眼里,鹅鸭嬉
戏,猫狗相斗,乃至蚂蚁搭桥等等,无不充满情趣,妙在诗人仔细观
察,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以诗的语言画出“鹅儿戏水图”,因而更
加富有感染力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6:3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