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之涣王翰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
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
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
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竭
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
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
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似
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
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
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
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突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
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
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
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
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
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
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
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
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
“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
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
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
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凉州词王翰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
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
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
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
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衡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
哀。”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幌佣
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
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
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
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6:2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