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乡村四月

更新时间:2023-01-26 16:19:22 阅读: 评论:0

初二英语下册重点-卓如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四国军棋怎么玩)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

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

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

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

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

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

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

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

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

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

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

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

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

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

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

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

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

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

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

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

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

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

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

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

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

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

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

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

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

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

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

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

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

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

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

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

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

园诗”。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

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

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

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而且本班

学生在《70首必背古诗》阅读中已会背诵,但只是流于字面的

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

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

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

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

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

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

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

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

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

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

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

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

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

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

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

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

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前热身】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

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

的古诗吗?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

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文本,走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

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们欣赏到:那

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

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

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

处处蛙”!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

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回想现

代文描绘的乡村,让学生抒发对乡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与

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

乡村的美作铺垫。]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

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

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

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

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

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

更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

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

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

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

子规、烟雨)

2、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还有什么是绿的?(方法:想画

面)

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5、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子规”是怎

样啼叫的?

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

美感

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

两句诗吧。

10、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

(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

杜鹃烟雨图。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

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

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

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

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

引向深入。]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

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板书:

人勤)

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

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

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

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

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

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可见,诗人翁卷是

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

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

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3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

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

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

不好!

二、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田园风

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

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

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

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

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

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

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

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

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

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

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

(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

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

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2)检查学生对关键词及诗句的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

引导和纠正)

(3)检查诵读。(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5、总结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培养学生

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欣赏能。)

五、多种形式展示古诗,感受学古诗的的快乐。

同学们,我们平时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

新,用唱、演、画等方式来再现古诗,表达诗意、诗情好不好!

(生:好!)

1、老师弹唱古诗,引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境界。

2、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喜欢的方式练习再现古诗。

3、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展示,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

诗演唱。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

组3:我们用表演小品方式表达诗歌的。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通过各种形式表演把乡村四月田园

风光的美和人们忙碌的生活景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

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真是棒极了!

(学生唯有将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

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

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

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

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

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快乐挑战。(古诗字词填空练习)

同学们,那么快就能把古诗学会了,敢不敢老师的挑战?

(生:敢!)

(学生在兴奋中复习古诗字词,理解古诗)

六、课外积累。(以诗配画的形式积累课外田园诗)

师:同学们真棒呀!要想更棒的话,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

还要善于学习课外的知识。老师想知道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田

园诗。(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田园诗)

师:多美的诗配画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展示一位

学生的诗配画)同学们喜欢这幅诗配画吗?(生:喜欢!)课后

我们进行古诗配画展,好不好?(生:好!)(课上完了,学生

还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

这一堂古诗教学课,讲求意境的再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

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

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

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

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用具: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

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

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

新诗。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师:

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

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

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学生字,读古诗,找出两个多音字。

三、学习古诗

1、复习学习古诗: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

境,悟诗情

2、师范读(用二二三的形式读)

3、自读,指名朗读,齐读。

4、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了解每句诗的意思。

5、汇报

(1)品读景美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

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

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根据学

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

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

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

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

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

原??

c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

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

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那是怎样

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

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

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

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

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

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板书:景美

(2)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

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

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

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

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

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

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

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

勤劳的形象.板书:人勤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8.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

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

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读诗。

五、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

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

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

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

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

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

请读出陶醉之情。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

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

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生(一生

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

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5

一、导入。

1.(课前背诵古诗)你们喜欢这个诗人吗?还知道哪些诗人

呢?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

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出

示课题及内容)

二、初读。

1.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了,读响亮了。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自

己在心里跟着念,把每个字都读准了。

3.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真厉害,已经掌握了通过注释去学习字词的方法。谁也用

这种方法读懂了什么?

a.“了”是“结束”的意思,那这里它应该读(“liǎo”)

b.这首诗中还有一个词语比较难读“蚕桑”,谁有信心把它

读好呢?把它带到句子中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读两遍。

4、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咱们再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把

它读得很有感觉,抑扬顿挫了。

5、谁愿意有滋有味地来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

1.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乡村四月的哪些画面?

(碧绿的山陵和原野、白茫茫的稻田、杜鹃的叫声、人们在

养蚕、插田……)

2.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出示:

绿……烟)

四、体会画面美。

1、学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有人说:读一首诗,就是在欣赏一幅画。反复读上几遍,读

着读着,你都看到或听到什么了?

a、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

1)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你真会说话。你不仅在理解,而且在想象了。想读读这绿色

的山岭和原野吗?

2)是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这一片绿色,

又让你联想起了哪些词语呢?(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3)(图片)瞧,就是这样一个小乡村。这么美的景色,谁想

来读一读。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小乡村。

b、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

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

c、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

声音?(子规声声)

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

声。

同学们你觉得它在唱些什么?是啊,它在唱这“绿遍……”

的乡村四月。

d、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轻轻的多读几次这个句子,

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

1.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

出示图片

2.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着子规声声、烟雨蒙蒙的乡村四月

呢?

3.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温柔(轻)?谁还愿意来温柔(轻轻)

地读一读?

e、同学们,自己再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你能用两、三句话

简单地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乡村四月多么地清新明丽(板书:清新明丽)。

f、看着这么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绿遍山野白满川……

读得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

蒙、如诗如画的小乡村。

谁也想像诗人一样赞美一下这景色?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

乡村。

2、学习“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领略了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让我们再去看看田园里那些忙

碌的人们。读“乡村……插田”

a、同学们,自己多读几次,你又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

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看来,人们真的很忙碌,今天的人们在“蚕桑又插田”,

几天前人们也在(“蚕桑又插田”),昨天人们还在(“蚕桑又

插田”),明天的人们也将会在(“蚕桑又插田”)。如此忙碌

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

他们为什么这么忙碌呢?

3)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

亮丽的风景。

b、四月的乡村,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

用心读读这首诗,你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呢?(出示句式:我仿佛

听到——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份忙碌,这份幸福……

c、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他看着“绿

遍……”的美景,看着“乡村四月……”的景象,觉得自己都快

陶醉了。好,带着你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轻轻地吟诵起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

1.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

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

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3.谁想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出图片)瞧,你们的朗读带

大家走进了这么美的画面。欣赏着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想说

的?相信你们现在读这首诗肯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4.四月的乡村是一幅画,是一首歌,想把这乡村四月永远记

在脑海里吗?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欣赏这

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六、延伸拓展。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再来看看

翁卷笔下的《山雨》是怎样的?

出示:山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认真读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

一幅幅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

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

就白居易的《草》中。

看,那诗又来到了贺知章的《咏柳》中。

3、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诗的影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

下课之后去寻找。

七、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清新明丽景美

人美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

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4、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

色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

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

“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评

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5

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liǎo,结束的意思。

蚕:读cán,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

分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补

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白”,

比如“白酒”、“白开水”等。“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

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

高虫”。)

才了:才,刚刚。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

思(5分钟)

6、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

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才

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说说

笑笑,干活有劲。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7、指导背诵和默写(8分钟)

指导背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先记写景,后记写事。

指导默写:指一名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写完后集体订

正。

三、布置作业(2分钟):

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绿遍山原,水满平川;

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景象:闲人少,(忙人多);

才了蚕桑,又去插田。

教后反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理解诗意,想象画画,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

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

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

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1、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

诗。)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

卷。(师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1、有谁了解翁卷?抽名学生介绍:(生:南宋诗人。)

2、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

诗人,他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别喜欢田园生活,尤其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

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

读顺。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

了liào(同“瞭”望)

1e(吃了,买了,走了,算了)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

4、生自由读(读三遍)

5、指名读。

6、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情意。

1、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们就来理解古诗的意

思,先学头两句(生齐读这两句)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

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如:好像。

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

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

荣的景色。(板书:景美)

2、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

那里的人们一定无比的幸福,那么,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齐读后两句)

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才:刚刚了:结束蚕桑:种桑养蚕。

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

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板书:人勤)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色?(生:前两句写农村初夏

的景色)。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

后两句写农人的忙碌景象,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

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

5、《乡村四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

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板书:赞美)

六、感情升华。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内容已经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

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和敬

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先请男、女生各一个

上台诵读,然后全班齐读)。

2、能背下来吗?(生自由背诵古诗,然后全班齐背)

3、默写这首古诗(先请男女生各一个上台默写,然后全班

默写)

七、拓展阅读。

1、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

比如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

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

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

多的收获。

八、作业:

画出前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板书:

景美

乡村四月赞美

人勤

教学反思:

在教学《乡村四月》之后,我发现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

课堂把握与生成方面都存在许许多多需要学习的空间。由于自己

本身基础不好,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堂上碰到了许多的问题与障

碍。

首先,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

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

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

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

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

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

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

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

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我觉得有的老师说的很好,这里

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

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

下了铺垫。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

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其次,在后面的引导学生感悟“绿”这个环节时我也把握不

好。此时,我让学生对“绿”展开想象:通过这个绿字,你仿佛

看到什么绿了呢?但是,在课堂实施的时候,由于我在引导学生

说话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学生想象得不够深入。此时,如果能引

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比如说:竹子绿了、稻田绿了……

那学生对意境的想象就达到了,对诗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学生

能够透过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画面之后,我就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打算让学生从画面回归到文本。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我发现

如果在将文字分割成画面之后还需要一个画面的整合才行,才能

真正达到在学生脑中留下一个富有意境的画面,否则在学生脑中

之后一个个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达到意境美的境界的。

第三,关于在最后一句中的关键:……才……又……从这

个关联词中最能感受到人们忙碌。我想这里应该也是个可以抓的

切入点。这里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由这个关联词

所体现出的情感温度,突出人们的忙碌。经过有些老师指点,这

里可以对“蚕桑”和“插田”这两个农村特有的生活场景都是可

以进行展开的部分。由于这两个生活场景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

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亲近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他

们平时不是很了解的农业生产规律。

第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我没有考虑到

要适时地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点。比如:押

韵、诗人的写法、句式等等,当然只要渗透就够了。而我只知道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诗歌是琅琅上口的,但在诗歌的其他特征

方面却没有提点到。

人是要不断学习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着重在自己欠缺的方

面多下苦功了。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

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

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

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方

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

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

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

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多少诗人用情

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宋代翁卷.就

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

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

悟诗情)

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

节的景象)

(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

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

呢?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

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

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看图,全是绿的吗?河流,稻田里的水泛着白光,(白满川)

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哇,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吗?

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

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读一读。扮演诗人吟诵。

作者还看到了什么?看第二幅图(雨如烟)

这雨如烟,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除了像烟,还像什么?

(像纱、像一层薄薄的雾)

对啊,同学们,你们看,把这山原笼罩的,不是烟,不是雾,

是那春雨啊,飞烟卷雾弄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

的就是这春雨啊!

雨是如烟的,应该读得轻些。

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如画的

美景勾勒出来了。让我们用美的声音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在这诗一般的画卷里,农民又在干什么呢?请你再赶快读读

看。(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了”是什么意思?是忙完了采桑才去种田吗?是仅仅就做

这两件事吗?是哪些词告诉你们的?

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

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他们虽然忙碌,

心却是快乐的。读出快乐。

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

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

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刚才我们说前两句诗写得很美,现在我觉得学完三四句,这

首诗更美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诗一般的画卷和人们劳动的欢乐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得乡

村的四月变得更美了。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请一名学生读诗,想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倾听中想象你看到的景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这样的景象中,你有什么感受?

(德育渗透: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

让我们再一次在朗读中体会乡村的美丽,感受劳动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给你感受最深是哪句诗?能用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写人以闲少做反衬,突出农民的辛劳与繁忙)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

二、识记生字。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

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

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三、指导书写。

注意插的笔顺。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

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

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

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

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

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

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

(板书)翁卷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

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

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

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

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

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

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

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

里好?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

(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

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

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

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讨论诗中

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

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

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

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

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

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

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

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

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

的景物?《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秦兵马俑》教学设计5尊

严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考点练兵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飞

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一自然段教学实录及反思《巨人的花园》教

学设计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困惑查看更多>>小学四

年级语文教案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

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

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

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才

又)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

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

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

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

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

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

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

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

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

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白满川景美

子规雨如烟

闲人少

才……又……人勤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通过读、吟、唱等多元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

意。

4.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

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入境——启动情智

1、前两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乡下人家个牧场之国,领

略到乡村的宁静和异国的风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板书乡

村)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这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在诗人的眼里更是别有韵味。这一幅幅

的画面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2、补充板书乡村四月

让我们跟着宋代诗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进“乡村四月”。

3、交流资料,知诗人。

师:800多年前南宋时期我们浙江有一位诗人用诗把乡村四

月的景色描绘了下来。他就是——(板书翁卷)

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永嘉四灵”。在

他们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岩集》、《苇碧轩集》等。

他的诗显的较为平易,但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现情智

(一)读一读: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诗句。(板书:读)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读古诗,初知大意。

5.初步触摸古诗意韵。

师:读完了这首诗,你对乡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板

书: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诗。

师:那你们谁能把乡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读出来呢?试试吧。

(生自主读)

2.师范吟古诗。(板书:吟)

3.学生想象吟诵。师:哪个词让你最有感觉,能勾起你无

限的想象?把你听诗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听。(生

汇报并发挥想象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生1:“绿遍”让我看到了乡村到处一片葱茏的景象。

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传递给大家。读

生2:“白满”让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

景象,一眼望去,闪着金光。

师: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再读

生3:“烟”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迷蒙的仙境之中。

师:多让人向往啊!把我们也带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

请读

生4:“子规声”好美啊!象在唱歌。

师:是吗?不行,不行,我们也要去听歌。

生5:“闲人少”、“才了……又……”让感受到了乡村

的四月很繁忙。

师:是啊!要不是“乡村四月闲人少”哪有辛弃疾笔下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要不是“才了蚕桑又插田”

哪有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示这两句诗)

师:乡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请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时田

园杂兴》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笔下的“昼出耘田夜绩麻”,你能

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写这句吗?(板书:才了……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多篇《黄

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32、渔夫的故事教案自然之道教学

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乌塔》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一)15、猫4__七月的天山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生:才了耘田夜又绩麻。(真不简单,你们都会改诗了。)

(三).拓展语言训练。

师:除了这些农活,你还能想象出乡亲们在忙什么吗?也用

“才了……又……”的句式说一说?(生回答)

师:我们来对对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

师:好,孩子们,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带着无限的想象由

生1、2、3、4同学来合作吟一吟。(板书:吟一吟)

师:听听杜鹃鸟清脆的鸣声,淋浴着袅袅的雨雾,请你们深

深地吸一口气,把你们的想象放进诗里吟一吟。(生齐读)

过渡: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加上你们美美的吟诵,

让乡村四月这幅画卷充满勃勃生机。

(四)小结

师:农人的辛勤劳创造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是啊!乡村的四月正是播种的季节,繁忙的季节。景美

人更美!

三.表达——发展情智

1.感情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吗?

2.吟唱古诗。

师:是啊!没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硕果累累。

让我们记住翁卷,记住《乡村四月》,感恩农民伯伯,是他们告

诉了我们美的真谛!再读古诗。

3.乡村四月,美丽的农家风光令人陶醉,勤劳的农家人更令

人感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四时

田园杂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希

望同学们随着诗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贴近农人脉搏,感受田

园诗情。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白满

景美读

子规烟雨

闲人少

人勤吟

才了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桑”两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3、引导学生抓住“绿遍”、“白满”、“才…又”等词语

展开想象,体会江南乡村景色的优美以及人们的勤劳,激发学生

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结合诗文及相关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感受田园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风景优美

的地区,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你能说出几处风景名胜吗?你们

说的……都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景色如画,使人过目难忘,历来

就是诗词文人集聚之地。白居易去过江南,他在《忆江南》中就

曾经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乡村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说江南乡村的风光及自己的感受。

看到这样的风光你想说点什么?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翁卷走进江南的乡村四月(板

书课题,指读)。

二、初读正音,读出诗的节奏。

1、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要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由读)。

2、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课件出示“蚕桑”,指读,简单

释义《结合“插田》“摘桑养蚕”)。还有一个多音字“了”(出

示“了”),大家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学生读,教师从结

合字义选择字音角度对学生评价,如:你能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

读音,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3、练读诗文。

指几名学生读诗文,教师相机评价(如反面评价:你读得很

流利,就是缺少点诗的味道,想想,读诗该怎么读?

三、结合注释读诗文,了解大意。

1、过渡:读诗还要解意。请大家结合课后注释互相说一说

这首诗的意思,如果哪个词语不理解,哪个句子说不好,可以举

手找老师帮忙,老师很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生同桌互说诗意,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说说诗文大意。

4、指生说说诗中描绘的景物,教师板书(山原、川、子规、

雨、人)

四、抓重点词语,领悟诗境,体会乡村的景美,人勤。

(一)设疑: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边读诗边展开想象:

你现在就来到了江南的乡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是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二)学生自由读诗文,标出词语,说体会。

(三)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绿遍”体会景色的美。

(1)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对乡村四月的整体感受——美,然

后引导:“你就抓住一个你觉得最美的词说一说。”若学生只说

出词语,则进一步引导:“绿遍是个什么样?具体说一说。”可

用“像——”或“让我觉得——”把感受说具体。评价可以用“你

的比方多准确而富有诗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诗人了!”(指两名

学生说,在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后板书“绿遍”)。

(2)补充诗句,感受“绿”的不同韵味。

过渡:多么生机勃勃的绿呀!唐朝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中也写到了这富有生机的绿(课件出示《咏柳》生读),大家看

贺知章笔下的绿和翁卷笔下的绿一样吗?(引导学生从绘画的角

度比较二人的不同:一个是工笔细描,一个是挥笔涂染。若学生

说不出,教师可适当简笔画)

(3)引导学生读美。(课件出示第一行诗句)导语:“把

你的这种感受带到诗句里读出来吧。”(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可

用“你让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你让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

绿”或“你读得还没有‘绿遍’”评价。)

2、与“绿遍”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一个?指出这是古诗中常

用的一种方式。依法引导学生体会“白满”并板书(此环节以学

生读、谈为主,简略处理)。

3、引导学生体会“雨如烟”。

(1)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对乡村四月的整体感受——美,然

后引导学生抓住“如烟”说说感受。可用“像轻纱、像薄雾、像

细丝”把感受说具体。(指一名学生说,在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后

板书“如烟”)。

(2)扩展想象:闭上眼睛,张开双手,如烟的细雨飘到了

你的脸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觉?闻一闻,随着如烟的

雨飘来了——?(若学生自己说的具体,此环节可省略)

(3)依法引导学生读美第二行诗句,读出轻柔舒缓的感觉

(课件出示,齐读)。

(4)补充诗句,进一步感受“细雨如烟”的美。

导语:不只是翁卷,好多诗人都写到了这如烟的雨。大家看:

杜甫写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韩愈写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苏轼也写到了:“水光潋(li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课件逐句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注:以上三个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顺序调换。当完

成一个环节后,教师引导:“我还不能确信,谁还从别的词语中

读出了乡村的美?”

4、过渡:除了美,你还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才…

又”体会人们的勤劳并板书)5、这勤劳的人们难道不是乡村的

一景吗?(板书:乡村美景)就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乡村的美

景吧。(配乐读最多两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结:(是啊,江南的乡村四月,山川秀美,细雨如烟。

这迷人的景色不仅吸引了我们,更吸引了诗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补充诗文,初步领悟田园文化。

1、交流作者资料。

(2)出示资料:“翁卷,字读古,一字灵舒。浙江柳市人。

是南宋时期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以善写田园诗著名,布衣终身。”

引导学生质疑:“有才华为什么还布衣终身?”教师引导:大家

能不能从这首《乡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导学生从板

书中找到:对乡村美景和人民的爱可能是其布衣终身的原因之一

《强调》)

2、过渡:不只是翁卷,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被这优美淳朴

的乡村田园生活所吸引,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课件出示王维《山居秋瞑》、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指读)

3、总结:一首首寄托着田园情思的诗歌已经融入到了中华

民族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板书“田园文

化”)。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我

们会继续徜徉在“田园诗”的涓涓细流之中,继续感受我们灿烂

的千年文明!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3

问题提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

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了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的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能默写前两

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

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

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

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过程设计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

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初步领悟诗歌

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

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

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

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哦,他不理解蚕桑,有谁了解?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

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

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

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进一步感悟诗句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

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

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

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3、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

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

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

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

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4、从画面中,体会情感

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

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

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

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师: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

活了,更美了。谁还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画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

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

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

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

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

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

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

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5、说出感受

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

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

(齐背)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

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

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们很快乐。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

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

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6、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

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重点与难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资源

挂图、络资源等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

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

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

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

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

图画。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意境优美,

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

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

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

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

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

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

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

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

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

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自由读(二)、指名读(三)、教师范读

(四)、指名读(五)、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

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

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

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

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指导学生用

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

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

中烟雨蒙蒙。)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

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导入后

两句的学习,重点体会“闲人少”“才了---又---”进而理解这

里人的繁忙与勤劳)指导学生用“才了---又---”作诗。体会“闲

人少”的用法。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

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

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

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

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

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

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

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

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

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

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

这一首诗《乡村四月》。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

众生(读出赞美之情)。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

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

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诵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想听吗?(播放

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

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

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并引导学生读)王

维也曾写过一首《山居秋暝》还有印象吗?学习田园诗,有一位

诗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写了60首田园诗,教材

中也选了其中的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师诵读)课后我们可

以把他写的田园诗都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

获。

师:下课。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人勤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

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

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

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

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

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

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

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

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

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

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

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

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

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

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

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

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

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

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

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

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

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

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

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

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

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

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

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

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

读。(齐读)

⑶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

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

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

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

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

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

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

感受细腻了!)

⑹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

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

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

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

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

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

春之曲呀!)

⑺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

相机指导)

⑼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

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

(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

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

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

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

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

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

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勤劳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6:1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乡村四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