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杜甫简介

更新时间:2023-01-26 16:02:13 阅读: 评论:0

杭州的教育培训行业-km代表什么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前男友电视剧介绍)

关于杜甫简介资料

篇一:杜甫简介

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人(原籍襄阳),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

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

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

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

“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

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

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

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

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

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

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

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

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

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

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

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

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

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

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

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

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

《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

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

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

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

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篇二: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

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

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

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

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

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

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

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

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

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

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

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

杜工部。

二、杜甫简介

多媒体显示“杜甫画像”,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

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

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

尊为“诗圣”。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

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

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

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

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

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

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

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

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

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

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

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

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

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

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

《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

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时期。介绍略,留待以后介绍。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京兆杜陵(今陕

西西安西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他生长在“奉

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

天时的著名诗人,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

杜甫早慧,七岁便开始学诗,他自己回忆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壮游》)。“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群书万卷常暗诵”

(《可叹》)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十五岁“出游翰墨场”

(《壮游》)时,他的诗文已经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二十岁后,杜甫的生活可分

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

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

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

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

《悲陈陶》等诗。后来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

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

都,后再度飘泊,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其中《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大历五年(770)冬,已半身偏枯的诗人贫病交困,漂零在长沙与岳阳之间湘

江的一叶扁舟上,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这首三十六韵的长诗,诗中有句“战

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仍以国家为念。除了摇舟的橹夫和一盏残光的萤灯与

他作伴之外,仅剩下凄苍肃立

的青山和瑟瑟入骨的寒风,几天后,诗人便溘然长逝了,终年五十九岁。

杜甫死后,灵柩停厝在岳阳,四十三年后,即宪宗元和八年(813),才由他

的孙子杜嗣业移葬于河南首阳山下。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他

空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抱负,却始终未得到重用,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

流离中,因此,能更深刻地体察到当时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

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出来。

杜甫的诗,人称“诗史”。杜甫用他的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的许多重要

事件,描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

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沉郁顿挫的诗句表达了他深沉而伟大的忧国忧

民的感情。

篇三:杜甫资料

杜甫

一、杜甫生平创作分期

1、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

(杜甫像)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草堂先生、诗

圣。祖籍襄阳,生于河南省巩县。出生于一个奉官守儒的家庭,受儒家思想影响

最深,无论穷达都欲兼济天下。存诗1400多首,文21篇。杜诗注本,在宋代号

称千家注杜,宋代与清代是杜诗研究的黄金时代,尤其以清代成就最高。杜诗研

究已成了一门专门学—杜诗学。清代重要注本有:王嗣奭《杜臆》、钱谦益《杜

工部集笺注》、仇兆鰲《杜少陵集详注》、杨伦《杜诗镜铨》。附《杜诗详注》封

面宋刻《杜工部集》里页

杜甫草堂

2、杜诗创作分期

杜甫生平及创作可分四期:第一期为读书游历时期(712-745),即开、天盛

世时代。可确定为此期的作品有20首左右,写得最多、最成熟的是五言律诗,

其次为五古。七律、七绝、五排各一首。为创作的准备阶段。代表作有《望岳》、

《房兵曹胡马》。附《望

岳》

《饮中八仙歌》音频《望岳》《丹青引》第二期为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也是安史之乱酝

酿时期。杜甫开始接触到社会上层和底层的人们的生活情况。现存诗110首

左右。诗歌篇幅较长,出现五百字的长篇,二百字以上常见。七古较多,有28

首,较引人注目。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以上七古)《赴奉先咏怀五

百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以上五古)等。附《兵车行》

《丽人行》

音频《丽人行》《兵车行》第三期为陷贼、为官期(756—759,安史之乱最

动荡时期。现存诗249首,五律、五古最多,集中最长的五、七古写出于此时。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三首、《北征》、

《月夜》、《冼兵马》等。附《月夜》《哀江头》《垂老别》《石壕吏》

0102《新婚别》音频《春望》《月夜》《石壕吏》《哀江头》第四期为漂泊西

南时期(760--770)。现存诗1072首。诗歌叙事减弱而抒情增强。格律诗占绝大

多数,其中,五绝大多数31首(杜诗现存诗全目),七绝105首(总数为107),

五律481首,七律125首,五排也最多。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蜀相》、《春夜喜雨》、《登高》、《旅夜抒怀》、《登

岳阳楼》、《戏为六绝句》等。《兵车行》、《丽人行》、《月夜》、三吏三别等。附《登

高》

《江畔独步寻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旅夜抒怀》《蜀相》《咏怀古迹》音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登岳阳楼》《绝句》(两个黄鹂)《旅夜抒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

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蜀相》

二杜诗的思想内容

杜诗反映了开、天盛世及安史之乱的全过程的社会生活,自晚唐来,杜诗被

誉为是“诗史”。具体有这些内容: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如三吏三别等。2、忧国悯时,

表现深挚的爱国之情。如《春望》、《登高》等。3、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

现强烈的爱憎之情。如《丽人行》、《兵车行》等。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

间的深情厚意。如《月夜》、《春夜喜雨》等。

三杜诗的艺术成就

1、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

加以艺术概括,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及其本质,抒发诗人的爱憎之情。2、

寓主观于客观。3、语言高度凝炼而又丰富多彩。(对话

的运用,人物语言个性化,运用俗语等。)4、众体兼备,各体皆工。5、诗风

沉郁顿挫。6、以议论为诗。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6:0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红色故事
下一篇:雁门太守行
标签:杜甫简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