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5篇
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
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
等。
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
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过程:
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过程:
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
型菌,使小鼠死亡。
第2页共14页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①过程:S型菌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
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过程
①TMVARNA感染TMVA病毒;
②TMV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
③TMVBRNA感染TMVB病毒;
④TMV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
⑤TMVARNA+TMVB蛋白质感染TMVA病毒;
⑥TMVBRNA+TMV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名师解惑
探究: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分析表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
分是核酸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核酸呢?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
(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ks5u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第3页共14页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
续复制,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核酸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
的遗传物质。核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
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高中生物教案篇2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
2.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
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
pH能够保持稳定?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
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
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
右。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
的?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
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
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
第4页共14页
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
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答案: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
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
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
症,如下肢肿胀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
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
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答案:B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
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
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
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
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
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
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
第5页共14页
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
体液
9.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
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
么变化?
(2)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
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
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
第6页共14页
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
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
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基本不变
〖板书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
〖板书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提示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
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
第7页共14页
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板书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2.√。3.某。
拓展题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
的生产措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
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高中生物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处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
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
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非
常重要。另外,学生已具备做科学的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积
极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节课初步引入对照实
验和控制变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熟悉,但是对于
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
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
才能使高效有序的进行,因此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第8页共14页
1.知识目标
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能力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
达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
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
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卡通图片
法,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设计实验表格
四、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精心设问,步步深入(5分钟)
[新课导入]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饿了。为什么肚子会饿呢?食物
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问题探讨]图示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探讨相关问题
及实验的巧妙之处。
[对比说明]工业制氨的条件是什么?
细胞内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依然高效有序的进行,
原因何在?
第9页共14页
[提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让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鸟类的胃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
回答:
高温、高压、催化剂
推测:
细胞内有生物催化剂。
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此实验是开创了酶研究先河。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实验设想,结论
与推论等过程及创新思维的意识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新课]探究研讨,引议释疑(30分钟)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0分钟)
引导思考,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实验原理及材料]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
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如果给你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
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你能否设计实验?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
[提示2]反应物怎么选择呢?
[提示3]因变量是什么?
[提示4]观察那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提示5]实验预期和结果讨论。
提问: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实验为特别补充内容]
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过渡]细胞代谢包括很多化学反应,不仅反应速度快,而且有条不紊地进
行,这说明酶作为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专一性。
提示:怎样理解专一性?
第10页共14页
我们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剂,如果给
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浆、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
剂,请根椐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和的实验用具,能否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
性?
[小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学生实验一]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
回答:无机催化剂
思考:是让无机催化剂和酶各自催化一种呢?还是催化同一种物质呢?
回答: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回答:
气泡的多少及产生速度
点燃的卫生香复燃情况
结果: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高,说明酶具有高效
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参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结合文字叙述,形象描述。
[学生实验二]
[小组讨论]:应该体现在酶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反应没有
催化作用。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选取何种酶?选取何反应物物?如何设计对照?如何鉴定结果?预测结
果?
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感性认识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第11页共14页
[实验一]是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来催化同一种物质[实验二]是用同一种酶
来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让学生了解设计实验的思路是怎样的?怎样选材?怎
样设计对照?从而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教师特意设置二个小陷阱,①是让学生自行选取择蛋白质的鉴定试剂,巩
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丰富,根据实验需要,懂得取舍,不可贪多。
二、酶的本质(10分钟)
1.从人物的角度来看
2.从研究结果的角度来看
从观察到到问题,从问题到猜测,从猜测到实验,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
做科学的必然步骤,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补充]
(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
的dna的报道。
3.引导与激励
结合酶本质的探索历程及萨姆特历时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谈谈马克
思的话的理解。
[小结]酶的本质
[资料阅读,探索酶的本质]
完成课本82页基础题一,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小组讨论发言]
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从胃液中提出
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结晶的提取→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种
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
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组感言]
科学无坦途。
科学的苦与甜。
第12页共14页
[小组总结]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
是rna。
培养学生继承、创新、实事求是和大胆实践等科学精神和态度。
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推理
能力的过程。
激励性评价:科学知识都不是一承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唯有
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无止境。你也可以未来科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促进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课后进一步探究](5分钟)
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
玻璃棒、试管滴管、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理解酶的本质
训练实验思维。
五、教学小结
细胞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
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于细胞高效有序地完
成各种生理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关酶的本质的
探索也处于不断不断完善中。近年来,酶工程的发展为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
活力,而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既归功于大胆的猜想,又归功于科学而巧妙的实验
设计,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
和实验去解决问题,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形中发现你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学之星就是你。
六、教学反思
第13页共14页
本节课按照课标要求,倡导探究性教学,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组织教学,能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本节课不仅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实验,而
且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加灵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
虑问题,一正一反,相互辉映,使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
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大量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发挥学生潜能,注意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价值观。不足之处
是:时间较紧,使得一部分实验留待课后操作。
高中生物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
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
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
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
第14页共14页
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
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
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5:2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