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日加汤去掉三点水

更新时间:2022-11-13 23:32:24 阅读: 评论:0

虹口英语一模2017答案-公分是厘米吗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炒白芍)

统编教材的集中识字教学在一年级上、下两册各

安排了两个教学单元,《古对今》为一年级下册识字

(二)单元第6课,课文以对韵歌方式呈现,系本套教材

第二次采用这种识字方式。课文用对子形式描绘了四

季气候及景物特点,配有一幅写意画插图,表现了“莺

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

成,每小节四行,结构相同: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

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俗称一字对;后

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

细雨”“莺歌对燕舞”,俗称二字对。本课生字量大,可

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教授学生感到难认的字;课文语

言简洁,长短句交替,节奏明快;语词中意象鲜明,或同

义组对,或反义组对,描绘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冬去

春来、昼夜交替、万物欣欣向荣的自然规律。教学本

课,应准确把握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在朗读和字对创作

中初步体悟汉语言文字音韵和谐之美;识字过程则不拘

一格,主张法无定法,在原有识字方法基础上,带学生强

化字理识字。

本课教学目标有三:一是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

歌,对照认识“凉、寒”等12个生字,学会书写“凉”“夕”

二字;二是继续学习使用“加一加”“顺口溜”“猜谜识

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

了解“严寒”“酷暑”“朝霞”等词语的意思;三是练习有

节奏地朗读,感受文本内容中的自然之美以及汉语言

文字的音韵和谐之美。其中教学目标一和三是本课的

重点和难点。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笔者在课前安排学生借助导学案完成了以下五项任

务:一是自由读韵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遍;二是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想一想本

课的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识记;三是图文对照,熟读

课文,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有节奏地朗读韵文;四是回

忆曾经学过的《对韵歌》,想一想和本文有什么相同之

处;五是在笔记本上记下预习后不明白的地方,准备课

内交流。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重点使用情景教

学法、品读感悟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在积极的观察、朗读、比较中逐渐达成学习目标。

一、旧知导入,字谜激趣,析解“古”字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一首《对韵歌》,由

此导入新课,可唤醒学生的旧知暨韵文学习的语感;字

谜激趣缘自学生在不久前学习《猜字谜》一课时所获得

的学习经验及兴奋体验。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对韵歌》(课

件展示),谁来读一读?

生1: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青对水

秀,柳绿对桃红。

师:你读得真准确,而且很有节奏!你来当小老

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吧。(生带读)真棒,请坐!今天我

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对韵歌。学前咱们先来猜个字谜

(课件出示字谜:十加下面口,表示很多口,口口相流

传,历史很悠久。打一字)。

生2:古。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因为“十”字加个“口”,就是“古”字。

师: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猜这个字的。

生3:十代人口口相传。

师:嗯,一件事经过十代人的“口”流传下来——这

里的“十代”是许许多多代,很“古老”的意思,可不一定

是真的“十代”哦。好了,现在全班同学伸出右手食指,

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好这个“古”字。(师板书写法)这个

“古”字的横要写的稍微长一点哟……(写毕)谁知道与

——以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古对今》教学为例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何超丽

理论·项目关注

2020.5广西教育

60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古”字意思相对的是什么字?

生:(齐答)今。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韵歌——《古对今》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

学重点,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字词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

律。本课课堂学习建立在导学案自学之上,教师应在

检测预学的基础上相机导学。本课教学,笔者首先向

学生明确了如下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圈出生字词,多读两遍。然后巡视学生自由朗

读、圈画及同桌练读生字

情况。最后检测生字的

识、读、记,相机导学。教

学环节环环相扣,务求目

标落实。

(一)初识生字,读中

正音

识读生字,笔者采用

了多种方式方法。首先是

指名读,点击课件出示课

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学生

整体认读生字“圆”“晨”

“阳”“凉”“夕”“细”“严”,

师随机正音“严”和“朝”;

然后是去掉拼音后指名

读,全班齐读;最后是抽读,全班齐读。以多种方式指

导学生在读中正音,旨在确保全体学生正确识读。

(二)回归文本,复认强化

从单个生字的识读,过渡到在词语和课文中复认

生字、强化识字。

师:同学们都能读准字音了,那老师把生字放到词

语当中,你还会读吗?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课件出

示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生1:方圆、夕阳……

师:全班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老师把这些词语

放到课文中,谁来读一读?

生2读第一小节,准确读出相关词语,全班鼓掌。

师:现在全班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谁来读下一

个小节?

……

教师采用指名读和全班齐读方式,让全体学生顺

利通过了全部生字的文中复认关。

(三)交流生字识记的方法,加深对汉字的文化体验

引导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不

仅有利于学生基于自主学习实现生生互促,而且有利

于完善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合作

学习能力。

师:我们刚刚认识的生字宝宝,现在全都跑到这棵

苹果树上了(教师在黑板上画苹果树,并把课前准备好

的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到苹果树上),大家想不想把它

们摘下来啊?(齐答“想”)

那就选择一个你觉得比较

难记的字来说一说,你可

以用什么方法把它记下

来。

生1:我会用“加一加”

的方法记“凉”字。左边一

个两点水,右边一个京,就

是凉。

师:什么的凉?

生1:凉风的凉。

师:这个苹果老师就

奖给你啦。(生鼓掌)谁可

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其他的生字?

生2:我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细”字。左边一

个绞丝旁,右边一个田,就是细。

师:还有?

生3: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酷”字。一个“酒”

加一个“告”,就是“酷”。

师:这是“酒”吗?(生摇头,其余学生说“不是”)这

是一个“酉(yǒu)”字(课件出示“酉”的金文字形,给学

生讲字源,帮助识记),是装酒的器皿。接下来,谁说?

生4: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暑”字。上面一个

“日”,再加一个“者”,就是“酷暑”的“暑”。

生5: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圆”字,把“图”里面

的“冬”换成“员”,就成了“圆形”的“圆”。

师:还有哪些识记方法呢?

项目关注·理论

2020.5广西教育

何超丽老师在上课

61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生6: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杨”字……“校”字

把左边的……

师:再想想,平时喜欢喝汤的——

生6:对,把“汤”字的三点水换成木字旁就是

“杨”,杨梅的杨!

师:你看,再想想,你也行!还有哪个同学用“加一

加”的方法记生字吗?

生7: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晨”字,一个“日”加

一个“辰”,就是早晨的晨。

生9: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夕”字。把“多”的

下面去掉,就是“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猜几个字——

(课件依次出示字谜谜面)雨下假人去,红云映天边。

生10:霞。

师:一撇头上立个亚,没有支撑快倒下。

生11:严。

师:太阳升起在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

生12:朝。

师:看来,用猜字谜的方法,也可以记字。还有一

种方法,要看你会不会观察(课件出示“凉”字),这个字

是什么偏旁?

生:两点水。

师:跟我们学过的哪个偏旁很相近?

生:三点水。

师:那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

生:冰。

师:很会联想!冰,冰凉,说明两点水的字可能跟

“温度低”有关。比如——

生:冰、冷、凉……

师:天气转凉,气温越来越低,你会感觉到“冻”。

冻到零度以下就产生了“冰”。还有一个字(课件出示

“寒”字的金文,如图1),你发现了什么?

图1

生:感觉很冷。

师:是的,在屋子(比画图中相关部件)里面,还是

很冷。

生:他很穷,他的脚冻僵了。

师:里面有个人(比画相关部件),人在屋子里面,

还是感觉寒冷,他的两旁布满了什么?

生:草。

师:这个人没有被子盖,就用草来盖身子,依然怎样?

生:寒冷。

师:仔细观察这个字还可以发现,这个人在一间屋

子里,光脚站在两块冰上,天气是多么地严寒啊;他用

稻草来取暖,仍无法抵御严寒。所以,非常非常“冷”的

时候,我们就说——“严寒”。用这种方法来认识这个

“寒”字,就是字理识字。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熟悉的“加一加”“换一换”“减

一减”等识字方法,再指导学生针对生字“寒”进行字理

识字强化,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文化体悟。

(四)抓住关键笔画,突破写字难点

会写字“凉”和“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

生学习的难点。

师:同学们,以上生字里,有两个字要求会写。它

们是——

生:“凉”和“夕”。

师:我们先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关键

笔画。谁来说一说“凉”字中的哪一个笔画是关键笔画?

生1:横。

师:谁还发现了这个字别的什么特点?

生2:“口”字要写扁一些。

师:“凉”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左右结构。

师: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

师:写“京”字的时候,点跟竖钩要在同一条线上。(师

一边范写一边念)凉字左窄右宽,京字点竖钩一条线。

师:大家再观察“夕”字,它的关键笔画是什么?

生3:第三笔“点”。

师:谁有不同意见吗?

生4:第一笔“撇”。

师:撇的起笔位置在哪里?

生:竖中线。

理论·项目关注

2020.5广西教育

62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师:其实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在横撇,(一边范写一

边念)横撇要平行,一横短且直。总之,大家要看准每

一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关键笔画写好,这样我

们就能把字写端正了。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

写。(生书空)谁能给这两个字组词?

生5:冰凉。

师:谁能用冰凉说一句话?

生6:老婆婆没有棉衣穿,她的手很冰凉。

师:谁会用夕字组词?

生7:夕阳。

师:用夕阳来说一句话——

生7:我跟我朋友坐在草地上看夕阳。

师:很美的画面。同学们,这两个字我们不仅要会

认,还要会写、写好。好,现在请同学们描一个、仿一

个、写一个,描红时注意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开始!

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教学生字,可相机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师巡视指导,提醒坐姿,

手把手地教;师点评书写情况,强化写字要求“正确又

端正”;提醒没有写好的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写字的过

程,不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浸润汉字文化的过

程。

三、复读课文,初步感知韵文之美

感知韵文之美,重点是感知“对韵歌”这种文体的

节奏美、音律美以及本课课文的情景美。在本教学环

节,笔者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都写了

哪些景物;再出示图文对照课件(如图2),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所找到的景物;随后去掉课件中的文字,只留图

片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中所描绘的

自然景物之美,留意读出文本语言的音韵和谐之美;最

后教师拍节奏范读,学生拍节奏自由读。(过程略)

图2

四、尝试创编,深刻体悟韵文的音韵和谐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

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积淀、内化,

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在本课中,笔者指

导学生在读好韵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听、读、说的形

式即兴创作对韵歌,从中体悟韵文的音韵和谐之美。

教材中的“春暖对秋凉”是一句对仗十分工整的反义

对,语意相对,语音和谐,笔者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拓展,引出“东西南北、古往今来”,让学生仿照教师的

例句作对,从中把握语言规律,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

用,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悟其音韵和谐之美。

师:课文里有一句“春暖对秋凉”。(师指课件中例

句)春对秋,暖对凉,春暖对秋凉。全班来读一读这个

对子。(生齐读)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下面这些词语(师

指课件中词语:东南西北、古往今来)作对吗?同桌一

起来试试。(生同桌对练)谁来说一说?

生1:东对西,南对北,东西对南北。(师板书)

师:下一个!

生2:古对今,往对来,古往对今来。(师板书)

师:全班一起读。(生齐读)还有谁来?

生3:南对北,来对往,南来对北往。(师板书)

师:看,这就是同学们创作出来的对子歌。大家一

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朗读对韵歌,感受朗读中的音韵和谐之美。

本课教学,笔者带领学生在学习《古对今》这首对

子歌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生字,继续使用“加一加”

“换一换”“减一减”“猜谜语”“字理识字”等方法识记汉

字,学会了创作简单的对韵歌,让学生感悟到了汉语言

文字的魅力。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笔者给学生布置了

本课学习测评方案暨课外作业,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

点:书写“古”“凉”“夕”三字;认读“寒”“暑”“晨”“霞”四

字;区分园与圆、凉与京,并把它们准确地填进句子的

空格里;记住课文中相应的字词对子;创编字词对子

等。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再把课文读给大人

听,和大人一起上网找一些其他的对韵歌读一读,加深

对韵文文体之美的体悟,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注:本课课堂教学、课前导学案和课后学习测评方

案,作为一份完整的课程资源,参加广西教育研究院

“广西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第三期资源

建设及优秀成果评比,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优秀成果

二等奖。

(责编白聪敏)

项目关注·理论

2020.5广西教育

63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23:3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恕报不周
下一篇:长方体周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