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约法三章原文

更新时间:2023-01-26 15:02:41 阅读: 评论:0

你怎样看待流量明星-春草刘敞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初一上册数学试卷)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第一课时

导入学习

【高考考查方式及分值】

1.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三个单项选择题,两个翻译文言文

语句。

2.分值一共是19分。其中选择题每个3分,翻译句子每个5分。

【复习目标】

1.识记本单元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2.背诵并默写出本课的名句名篇

【自学指导】

1.对照课下注解,熟读课文两遍

2.熟练翻译课文并巩固本单元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3.背诵并默写出本课的名句名段

自主复习

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2.夫晋,何厌之有()

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

5.秦王必说见臣()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今义: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今义:

3.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夜缒而出

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沛公欲王关中

3.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项伯杀人,臣活之

4.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群臣怪之

四、一词多义

1.之

将焉取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夫晋,何厌之有()辍耕之垄上()

2.焉

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将焉取之()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此亡秦之续耳。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宾语前置

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夫晋,何厌之有

5.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第二课时

【导入学习】

【复习目标】

1.研读重点语段,提升精准阅读文本的意识。

2.适当课外延伸,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自学指导】背熟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积累和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

【自主学习】

阅读《鸿门宴》三、四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

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

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

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

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

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

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

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中加红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吾得兄事之③沛公欲王关中

④刑人如恐不胜⑤越国以鄙远⑥沛公军霸上

A.①②③B.①②⑤C.④⑤⑥D.③④⑥

2.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B.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4.下列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C.父利其然也D.輮使之然也

5.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军中无以为乐

③寿毕,请以剑舞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D.故遣将守关者故:故意.

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

跽曰②而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③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

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8.对樊哙在席上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话,不是"仅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而是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

语气是明显不一样的.

B.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项羽"听细

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者有小人之言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对鸿门宴这样排座位,下列分析正确的几项是…()

A.可看出项羽自高自大,不讲外交礼节。B.可看出项羽对刘邦的尊重。

C.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D.可看出“项王为人不忍。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

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

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

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

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

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

“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

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

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

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

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

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寒心:胆战心惊

B.光不敢以乏国事也乏:荒废

C.窥以重利窥:探看,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让:责备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

灭口②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①愿因

先生得交于荆轲②因

左手把秦王之袖

C.①光言足下于

太子②燕王拜送于

D.①彼大将擅兵于外而

内有大乱②臣左手把其袖,而

右手揕其胸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①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

②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③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④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⑤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⑥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⑤⑥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

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

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

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

纵破秦。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整理】

16.成语熟语积累

(1)秋毫不犯(2)劳苦功高(3)约法三章(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6)鸿门宴(7)图穷匕见(8)悲歌击筑

(9)切齿拊心(10)发上指冠

17.课本素材运用

整理精美语段,研究运用方向。本课可以整理出如下等精美语段,以备今后写作运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

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

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

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

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第三课时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

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

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

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

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高考链接(2016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

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

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

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

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

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

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

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

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

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

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

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

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

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

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5:0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4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