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平民慈善

更新时间:2023-01-26 14:37:58 阅读: 评论:0

宁波新东方初中补课学费-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杭州千岛湖一日游)

第九章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新增内容)

本章要点

(一)公益慈善事业的法规与政策

(二)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

一、公益慈善事业的法规与政策

(一)公益慈善的特点

1、自愿性。人们完全自愿地对社会弱势群体无偿

救助,从事慈善活动不是被强迫的。不是一个强制

的过程。

2、大众性(社会性)

慈善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产物。公益慈善不

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有组织、有规模的民间社会

救济行为,是一项人人可参与的事业,中国慈善领

域出现了平民慈善、富豪慈善、企业慈善交相辉映

的局面。

3、公益性

公益的一般含义是公共利益,即一个社会中不特定

多数人的利益。公益性是现代社会慈善事业的核心

理念和根本属性。

(二)公益慈善的领域

继续重视传统型的慈善活动,如就住在海、救济贫

困、安老助残等;乏味拓展至助残、文化教育、医

疗卫生等方面,如慈善教育、支教助学、慈善医疗

等。从形式上来看,既有传统的自愿捐赠资产,也

有新兴饿志愿慈善服务。

二、公益慈善组织

(一)公益慈善组织的特点

1、非营利性: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价值观

或利益聚合,作为公共财富的生产者为服务对象提

供服务。

2、公益性:公益组织提供的服务具有惠及公众的

性质,取之于社会公众用之于社会公众。

(二)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主要类型

1、慈善基金会。

2、非盈利社会团体。

3、草根慈善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

1、1993年1月,中国出现第一家地方性慈善组织

——吉林省慈善总会。

2、1993年10月,《红十字会法》正式颁布施行,

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为慈善机构制定的全国性法

律。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批公益基金

会,通过募捐,兴办慈善事业。

4、2005年,民政部在《关于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

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

(1)培育发展慈善类民间组织的方针。

(2)鼓励慈善类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3)鼓励慈善民间组织开展活动,加强人才培训

(4)规范和监督慈善类民间组织的行为。

三、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规定

(一)公益事业捐赠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无偿原则

3、公益原则

4、合法与符合社会公德

5、国家鼓励公益事业捐赠

(二)公益事业捐赠人和受赠人的权利和义务

1、捐赠人的权利和义务

《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捐赠人包括境内外的自

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捐赠人权利:

(1)选择受赠人的权利。

(2)捐赠的决定权。

(3)捐赠留名权。

(4)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

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捐赠人义务:

(1)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

产。

(2)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

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3)捐赠人捐赠财产兴建公益事业工程项目,

应当与受赠人订立捐赠协议,对工程项目的资金、

建设、管理和使用作出规定。

(4)捐赠人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由受赠单位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u审批手续,并组织施工或

者由受赠人和捐赠人共同组织施工。

2、受赠人的权利和义务

受赠人有如下权利:

(1)受赠人依法接受捐赠。

(2)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

赠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

用于捐赠目的。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

时,可以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

性非盈利的事业单位。

受赠人有如下义务:

(1)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竣工后,受赠单

位应当将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工程质量验

收情况向捐赠人通报。

(2)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

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3)对于捐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

况的,受赠人应当如实答复。

(4)受赠人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

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

财产的用途。

(5)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

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

1、捐赠财产登记造册

2、合法有效使用捐赠财产

3、健全捐赠财产的管理

4、公开使用捐赠财产,接受监督

(四)对捐赠人的优惠措施

1、对企业捐赠的优惠措施

2、对个人捐赠的优惠措施

3、对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优惠措施

4、对境外捐赠的优惠措施

5、对捐赠的工作项目的优惠措施

(五)救灾捐助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救灾捐赠受赠人的类型

第一类是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

接受机构;

第二类是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

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

第三类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组织。

2、组织救灾捐赠与募捐

(1)民政部门可以根据灾情组织开展跨省或者全国

性救灾捐赠活动,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按照部署组织

实施;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组

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活动。

(2)救灾募捐主体是指在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

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

(3)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

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报当地

民政部门备案。

3、接受救灾捐赠

(1)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接受救灾捐赠款物,根据工作

需要可以指定社会捐助接收机构、具有救灾宗旨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4:3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3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平民慈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