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乡镇工作信息

更新时间:2023-01-26 14:08:12 阅读: 评论:0

2019中考满分作文范文-仔细的近义词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辟公府)

精品文档

1

乡镇信息宣传工作范文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乡镇街道范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提出,进一步加强我镇信息宣传工

作力度,全方位、正面、高调地宣传**,不断提高我镇对外的影响力

和知名度,使信息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

略决策,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全市宣传思想工

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我市、镇各时期开展的中心

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日常宣传与集

中宣传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大对外宣传工作为重点,积极宣传我镇各

时期的工作举措、成效、经验与做法,为我镇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和“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营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按照“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的总体目标,建立一支基本

功扎实、敏锐的信息宣传骨干队伍,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宣传工

作机制。全面宣传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单位的有效做法和典

精品文档

2

型经验;密切镇委镇政府与基层的关系,使镇委镇政府及时了解基层

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

服务;加强信息共享,推动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通力合作,

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通过加大对外信息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我镇

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我镇新形象,为我镇经济社会平稳快速

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信息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镇信息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镇信息宣传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办,主要负责组织人员对

重要信息的撰稿并向上级部门和各大媒体报送,对宣传信息报道及时

跟踪记载,对各单位信息投稿情况进行登记和通报,汇编发行《**

镇工作简讯》,召开信息员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部署相关工作

等。

四、工作措施

1、建立信息员制度。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村(社区)

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宣传网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撰稿人员和1名

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撰稿、信息采集、发布工作,平均每月要向宣

传办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信息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责任感,

精品文档

3

信息经本单位领导审核后,除了向宣传办报送信息外,要及时把信息

向市上级部门及各大媒体报送。

2、突出宣传重点。以宣传我镇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名镇”、“登

山节”文化品牌,建设“和谐幸福**”等重要战略目标为重点,以宣

传镇、村两级和本部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文件会议精神情况和

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及成功经验做法为着力点。侧重宣传我镇的自然生

态环境,投资营商环境,“四个名城”建设,招商引资情况、重点工

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综治、计划生育、农业产业化、民生工程、民政扶贫等工作,以及弘

扬社会美德的好人好事。要求紧随上级工作重心,紧贴我镇工作实际,

紧扣时代主旋律。

3、突出宣传亮点。每年度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和宣

传亮点,要围绕各时期工作重点,寻找出亮点突出的信息进行报道。

如按一年中四个季度划分,第一季度可以把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新

一年的工作计划,新年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

第二季度可以把城乡建设、招商引资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第三季

度可以把“登山节”、农产品的收获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第四季

度可以把民生工程建设、综合治理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报道。总之宣传

作息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并且要立足于“准”、

“新”、“深”、“精”的工作标准,注重挖掘深层次、高质量、有

价值的信息,提高我镇报送信息的采用率。

4、注重宣传实效。市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日报、**时

精品文档

4

报、阳光网等是我镇开展对外宣传和向上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宣传

办和广播电视站要主动出面协调各大媒体单位,主动提供新闻线索,

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力求对外宣传信息畅通。

广播站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要及时更新我镇网站的信息内容,使

外界和我镇广大群众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我镇的工作举措和最新动

态。

五、保障措施

1、建立信息奖励制度。加大对信息宣传工作资金的投入力度,

为鼓励多出作品、多出精品,进一步调动起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动员

全体人员参与到宣传工作来,逐步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的大宣传

局面,对刊登的作品给予奖励,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凡被公开

发行的报纸或刊物、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上级部门网站和

工作简报采用稿件的作者,按不同级别给予奖励。市级信息每条80

元,文章每篇100元;省级信息每条150元,文章每篇200元;国家级

信息每条300元,文章每篇500元。计奖以上稿报纸、刊物原件(或

复印件)、广播电视用稿通知单、获奖证书等为依据。同一作品在不

同级别媒体、刊物发表,同时或先后被不同媒体采用的,只能由作者

自己选择其中一家在年终一次性兑现。广播站人员上送的信息奖励由

本单位统筹分配发放。从实施公布日开始执行。

2、建立分管领导督导制度。镇分管领导负责对涉及本人分管工

作信息编报情况进行督导,督查指导单位及时采编上报信息。

3、建立信息通报和强化考核制度。党政办每月对各机关、部门、

精品文档

5

企事业单位和各村(社区)报送采用情况通报一次。同时,对于迟报、

瞒报、漏报、谎报重要紧急信息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镇信息

宣传工作纳入村(社区)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党政办与宣传办将于年

终联合实施考核,机关各办、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宣传工作情况也于年

终接受考核。

【乡镇街道范文】二

新农保简报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根据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在县社保局的统一

部署下,我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于10月全面启动。在一个月时

间里,我镇社保所及村社相关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完成了老年人员(60

岁以上)的申报录入工作。

我镇老年人员(60岁以上)应参保人数1165人,到目前为止,参

保完成人数3200人,基本上达到了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完成了老年

人员的参保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开展至今,社保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

作。目前我们正对中青年人员进行全面的录入,力争在本月之内完成

中青年的参保工作。对每月满60周岁的老年人员进行审核,完善资

料,并建立台账。使这项惠民工程惠及于每个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

【乡镇街道范文】三

凫山街道总部经济商务港情况简介

近年来,凫山街道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项目异地落地、

利税分成等一系列招商激励措施,依托兖矿集团空闲楼舍的有利条件,

精品文档

6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街道辖区内现有服务业120家,限上服

务业26家,近期招引了一家银证企业,投资5018万元成立了**市华

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现已正式营业;招引了投资1.2亿元的**亚瑞

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属全国7天连锁酒店项目,现项目建设基本完

毕,预计11月中旬正式营业;招引了东方海韵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

的领唱KTV综合娱乐项目,现已正式营业。街道成立总部经济商务港,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总部经济,积极为招引企业搞好服务,选派

专人负责招引企业工商注册、立项、环评等手续办理的协调工作。商

务港内共招引企业18家,其中咨询服务企业4家,商贸企业12家,

公益事业服务业2家,注册资金达到1.2亿元,去年实现利税7000

余万元。

街道与兖矿集团达成共识,树立“共兴”、“共荣”理念,开展

地企共建、共谋双赢活动,与兖矿结下深厚**,携手共建了兖矿工业

园、兖矿物流等一大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地企联合项目。下步,我

们将继续依托兖矿集团驻地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

作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积极配合,做大做强凫山总

部经济,同时结合街道实际,发展好辖区路带经济和少数民族特色经

济。

【乡镇街道范文】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两

会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县、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发展支

精品文档

7

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根据《容州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精神要求,结合本

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石斛,重点抓好“一村一品”

石斛示范基地建设。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用足用活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制

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学会吃透各项

政策措施的精神,切实用足用活政策,使镇党委、政府各项政策措施

真正成为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建设的重要“推力”。发展以石斛为

主的种植业:(1)发动1000户石斛种植户,加入金地全作社组织。(2)

在峤北四级路石脚与木井交;界处,建立50为亩石斛种植产业园。

2、大力培植种植大户,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挖掘农业产业

的规模效应,大力培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通过大户的辐

射和带动,激发其他村民发展新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产业朝基地化、

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镇党委、政府对集中连片种植石斛100亩

以上的种植大户予以重点扶持,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力争在2015

年,整个村培植种植户5户以上。

3、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一是大力开

展石斛技术培训。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教室建在基地上”的思路,

充分发挥县、乡、村、组四级培训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多渠道、多

精品文档

8

形式的石斛技术培训,今年力争培训农民100人次以上,使全村18

岁以上、45岁以下的人都能基本掌握石斛栽培技术。二是大力推广

良种法。加强石斛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开展农

业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推广石斛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无公害

化生产技术,提升石斛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4、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石斛品

牌建设,在石斛产业中开拓和培植石斛品牌;建立优质石斛生产基地,

发展绿色农产品,并严格兑现各种奖励政策。

5、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石斛市场体系建设,

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体制,营造环境,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和积极参

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抓好1个示范性石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让农民可学、可看,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村、组比较完整的

合作网络和比较稳定的新经济组织体系,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

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乡镇街道范文】五

民族乡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体现党的民族

平等团结原则,使实行区域以外的少数民族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民

族乡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况官渡区阿拉彝族乡以彝族(撒梅支系)聚居的阿拉林得名。

位于**市东郊,东接大板桥镇,西北邻金马镇和市三农场,西南连小

板桥镇,南与呈贡县接壤,距**市区10.8公里。阿拉乡地处山丘陵

地带,间有小平坝,最高海拔2296米,最低海拔1923米。全乡总面

精品文档

9

积62平方千米。有耕地13755亩,其中水田6529亩,旱地6243亩。

土壤大部分为宏图。宝象河从东北向西南纵贯境内,北补有铜牛寺水

库。年平均气温14.5°C,年平均降水量1011.8毫米,全年无霜

期285天,年平均日照2448小时左右,四季无寒暑。交通便利,境

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通电。

阿拉彝族乡清代隶属**县大麻上段堡、大麻中段堡和板桥城外堡,

解放前属**县板桥镇和义今乡,1950年后属**县第三区,1953年后

属**市第六区,1956年后属**市官渡区,1958年成立阿拉公社,驻

地大板桥,1961年分设板桥人民公社、阿拉人民公社,社址迁往小

石坝,1984年改设阿拉办事处,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正式成立阿

拉彝族乡。

阿拉乡彝族(撒梅支系)有本民族语言,民族文字已基本失传,彝

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阿拉乡彝族由于居住位置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吃、穿、住、婚丧礼仪

等方面与周围汉族差别不大,但在语言、服饰、舞蹈、民歌、民族节

目等方面还保持着彝族(撒梅支系)传统的文化特点,如节日活动,和

汉族一样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外,也保持农

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七月初七的虫王节等彝族节日。民族服饰

方面,男子服饰基本和汉族服饰一样,但女子还保持着彝族(撒梅)

服饰的特点,童年、婚后有不同的服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女子着民族服饰的越来越少。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有扁鼓舞、竹棍舞、

绣帽舞,各种山歌小调,反映出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宗教信

精品文档

10

仰方面以信仰佛教者居多,也有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阿拉彝族乡辖阿拉、海子、高垆、普照、石坝、清水6个村民族

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村。截至2005年底全乡总人口

31580人,其中,彝族有931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9.48%,比1990

年增加了2597人。除清水村委会外,其他5个村委会全都有彝族聚

居。还有回族、白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1072人,占全乡总人口

的3.39%。

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农村

经济总收入达177655万元,比1990年增长83.7倍,农业总产值达

4667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76%,粮食总产量达2797吨,比1990

年增长90%,蔬菜总产量达8615吨,比1990年增长了4.3倍,年末

大牧畜存栏1500头,比1990年增长了2.9倍,生猪存栏21755头,

比1990年增长8.5倍,油料产量22吨,比1990年增长1.7倍。乡

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73193万元,比1990年增长14倍。2005年引

进新上项目和可以项目19个,引资22625万元。2005年地方财政收

入632万元,比1990年增长7.5倍。农民纯收入达4740元,比1990

年增长5.1倍。人均产粮450公斤,比1990年增长40%。2005年义

务植树12.8万株,完成针山育林2000亩。全乡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为符合条件的129名村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每月按时发

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社会事业近年来,投资200多万元,建盖校舍,有课桌椅等小

学“五大件”齐全。实现了学校无危房,中学配齐了理化、生物实验

精品文档

11

仪器。现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7所。中学有12个教学班,在校522

人,比1990年多221名。小学有36个班,在校生1453人。有6个

学前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99%,毕业率达100%,普

及率99.5%,四率连续10年达标。有教师76人。1994年普及了九年

义务制教育。1994年起动了海子中心学校改扩建工作;制定了《关于

对以优异成绩考取大学、重点高中的学生进行补助、奖品办法》,2005

年兑现奖金和补助金80900元,扶持、激励更多彝乡子女接受更高层

次教育,促进了全乡各类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2005年完成劳动力转

移培训790人,转移就业736人,其中向省外输出83人,省内转移

142人,区内转移511人。

全乡有卫生院1个,卫生所6个,病床543张,医务人员27人。

不断加强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2005年参加医保的村民达10580人,共报销189人次,报销

金额210391元。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计划生育管理条例》,落实奖

优免补政策,2005年兑现一次性奖励29人,教育三免费148人,养

老生活补助4人,共计金额58080元。

全乡有文化站1个,文化室26个,业务文艺团体32个。广泛开

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年年常办庆祝“火把节”活动。开展“元旦”

长跑和春节运动会,组织参加各级运动会15次,体育达标率93%,

被评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13个,区级

文明单位15个。历届政府的乡长都由彝族干部担任,全乡少数民族

精品文档

12

干部占全乡干部总数的29%,少数民族乡级领导干部占同级干部总数

的30%。

乡镇街道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4:0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40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