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七夕经典诗句

更新时间:2023-01-26 10:42:57 阅读: 评论:0

女孩童装-大行德广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我也追星)

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

【篇一】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七夕歌

宋代:张耒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

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赏析

这首诗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写成的乐府歌行。南朝

梁殷芸《小说》(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云:“天

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则神话将牛

郎织女的被罚阻隔天河,诿之于织女的嫁后贪欢,懒惰废织,

带有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思想遗毒。这首诗虽取材于此,但

作者却是讴歌他们的深挚爱情,同情他们被迫分离;结尾又

以“夜夜孤眠”不嫁人的嫦娥与之作比,似在暗示天地间较

牛郎织女更为不幸的大有人在,足以启发人们深思。

全诗可分四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点明时令和鹊桥。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西方之神“蓐收”开始行司秋令,北斗七星的斗柄已指向西

方了。金风飒飒,银汉迢迢,星移斗转,这是多么迷人的夜

空。这时“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神宫召集

喜鹊,役使它们直渡天河,云集为桥,以渡织女与牛郎相会。

这四句诗通过具有时令特征的景物和神话中的鹊桥显示七

夕已到,为牛郎织女相会布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

“桥东”以下十二句为第二段,追溯牛郎织女唯七夕一

相逢的原因。写了织女婚前、婚后和被谪归河东的全过程,

内容与《小说》大致相同。但文辞流美,叙述宛转,富有情

韵,远非《小说》可比。特别是增加了“绿鬓云鬟朝暮梳”

一句,与充满着旷怨之情的“辛苦无欢容不理”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表现了她“河西嫁得牵牛夫”,伉俪相得,极为如

意的心情。她由“容不理”变为“朝暮梳”,是热爱男耕女

织新生活的表现。诗人加上这一句,丰富了织女的形象,突

出了她珍惜爱情、追求幸福的性格,使一个“得此良人”,

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新嫁娘的身影跃然纸上,而那“贪欢”

“废织纴”之说,已成了苍白无力的欲加之罪。

“别多”以下八句为第三段,写牛郎织女七夕乍会又离

的悲痛。一年三百六十日,他们只有一个晚上能够相会,真

是“别多会少”,但这是天帝的命令,无可奈何。如果是个

忘情者,倒也罢了,却偏偏想起了从前夫唱妇随的无限恩爱,

怎能不痛苦万分。他们匆匆相会,离愁别恨还未说完,可是

“烛龙已驾随羲和”。神话传说中的烛龙(在北方无日处,

目发巨光,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已随御日车之神羲和拉

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年一度的七夕就这样消逝了。守在河

边监视他们的天官严厉执行天帝的命令,不管她们“相见时

难别亦难”,天刚亮便无情地催促织女踏上“鹊桥归路”。她

心痛似绞,喷涌的泪水,化作了滂沱大雨。但这是无济于事

的,因为“泪痕有尽愁无歇”,有尽的泪水又怎能冲洗掉无

穷的离愁?这八句诗通过“恩爱多”与“别多会少”、“说不

尽”与“烛龙已驾”、难割舍与灵官催发、泪有尽与“愁无

歇”的矛盾,把织女内心的痛苦刻划得入木三分,真切感人。

最后四句为第四段,是对织女的劝慰之辞。大意是说,

织女你不要悲叹,天地固然无情,但你与牛郎一年一度总会

相见一次,比起“夜夜孤眠广寒殿”的嫦娥来不知要好多少

倍。天地之大,不仅只有嫦娥永久孤眠独宿,“东家头白双

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夫词》);“所嗟不及牛女

星,一年一度得相见”(施肩吾《古别离》)。人间羡慕织女

的怨女真不知凡几,望夫石之多,亦是见证。诗人将嫦娥作

为孤凄女子的化身,通过她与织女的对比,深化了主题。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不仅写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场

面,还追叙了织女婚前婚后的有关情节,展示了她心情变化

的三个过程:嫁前“辛苦无欢容不理”;嫁后“绿鬓云鬟朝

暮梳”;谪归“泪痕有尽愁无歇”。由怨而欢而悲,机声、玉

指、愁容、欢态、叹息、眼泪都写到了。诗篇多层次、多侧

面地表现她,使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血肉丰满的少女形象活跃

在读者面前。这是这首诗超过同题材的一般诗词的地方,无

怪乎《侯鲭录》云:“此歌东坡称之”。

这首诗四句一组,一组一意,通俗流畅,平淡自然,是

诗人“满口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

(《贺方回乐府序》)的创作主张的体现。

【篇二】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七夕穿针

南北朝:柳恽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赏析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令之一,相传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织女

一年相会一次。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这天晚上,妇女们

纷纷以彩色线穿七孔针,于庭院中陈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风

所及,七夕也成为六朝诗人咏歌的热点。除了歌唱牛郎织女

外,“七夕穿针”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梁简文帝萧纲诗“怜

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刘遵

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柳恽的《七夕穿针》,虽然题材也是传统的闺怨,但比起前

面各家来,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也开拓得较深。

诗歌发端“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且不提七夕穿

针,而先说明丈夫从军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独

处闺中,各色衣裳,无心料理。然而瞬间已到七夕,须为丈

夫打点冬装,于是归结七夕穿针这一诗题:“迎寒理衣缝,

映月抽纤缕。”旧注引《周礼·春官》中“中秋夜,击土鼓、

吹豳诗以迎寒”解释“迎寒”,似乎牵强。这两句诗使用修

辞中的“互文格”,即“映月迎寒,抽纤缕理衣缝”,在月光

下迎夜凉、穿针孔、缝衣衫。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实际的裁

衣寄远,于是民俗与社会问题浑融浃洽,天衣无缝。下文便

描写女主人公飞针走线时的容貌神情。“的皪愁睇光,连娟

思眉聚。”的皪,光亮鲜明。连娟,纤细弯曲。眼波媚丽,

奈何凝愁远望;眉山春妍,只是紧蹙不舒。全无佳节兴致,

更添独居抑郁。这是人物的正面描写。接着诗人再从侧面对

环境进行渲染:“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玉柱,这里代

指筝瑟等乐器。罗衣沾露,只为伫立已久,可见时已夜深。

秋风拂弦,可见心绪撩乱,置琴不顾。清露点点,微响悠悠,

两句勾勒出一片凄清氛围,蕴含着恍惚失神的人物形象。结

尾转到人物心理:“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一夜光阴大

半流逝。残夜馀光欲留无计。寥寥十字,辞约义丰,既是慨

叹牛郎织女欢会短暂;又是自伤良宵虚度,比之牛郎织女,

尤为不及。这两句将节日与日常生活收束合一,将人生感慨

与神话传说收束合一,将世间凡人与天上星宿收束合一。神

韵超远悠渺,耐人寻味。

此诗的人物描写,堪称细腻。随着时光的推移,由夜晚

到中宵再到残夜,或是穿针缝衣的举止,或是颦眉含愁的神

情外貌,或写幽清环境,或状嗟伤心绪,移步换形,内涵充

实。从而使整首诗歌也显得清隽雅丽,卓然出群。正如清人

陈祚明所说的,“柳吴兴诗如月华既圆,云散相映,光气满

足。”

【篇三】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赏析

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

户晓。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

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

的同情。

首句“烟霄微月澹长空”由写景人手。一弯残月挂在高

高的夜空,显得孤寂凄凉。这为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的相会提

供了背景,同时渲染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与人物的心境相合。

从首句对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也会感悟到《七夕》令人感伤的基调。

“银汉秋期万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题面,“万古

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现了自然界银河天象的永恒状态。意

思是说,“秋期”的银河总是“微月澹长空”,从而进一步渲

染了凄凉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说,分居银河东、西两边的牛

郎织女,一年之中只能怀着深长的情思隔银河相互眺望,“惟

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会”。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故事!于

是,诗人以咏叹的抒情笔调写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

并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相聚在一

起,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之意;他们会珍惜分

分秒秒难得的时光,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无比的欢

乐与幸福。遗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暂的欢聚后,留给他们更

多的则是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相会的欢乐,离别的痛

苦,这一切都发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织女来品味。

全诗紧紧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不蔓不枝,

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题面“七夕”。

【篇四】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

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

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

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

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

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

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

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

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

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

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品位。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

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

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

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

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

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

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

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

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

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

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

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

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

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

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

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

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

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

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

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

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

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

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

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

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

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

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

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

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

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回顾

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

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

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

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

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

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

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

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

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

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

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篇五】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

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

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

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

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

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

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

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

的娇美姿态。

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

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

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

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

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

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

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

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

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

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

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

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

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

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

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

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

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

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

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

盈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

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

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

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

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

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

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

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

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

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

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尔雅》曰

‘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

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

诗主要写织女,写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

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

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

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又

是动态的描写。这样,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

“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

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

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

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篇六】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鹊桥仙·七夕送陈令

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

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飘然何处。

赏析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全词在

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

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

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

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

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

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

时人,数日而去。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

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

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缈云天,不学

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

翻案之笔。缑山,在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

为他在缑山仙去,故云。“凤箫”两句,承“不学”句而来,

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

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

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

必然。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吾昔

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

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与同时奉召

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

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称为“六客

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

泛舟游吴松江,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坐客欢甚,有醉

倒者”。但作者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

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张华《博物志》载一则故事说:天河

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

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

牛人,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

严君平便知。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

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词人

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

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

“浮槎”,暗喻他们所乘的客船。“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

槎”通海之说。煞拍两句笔墨落到赠别。“相逢一醉是前缘”,

写六客之会;“风雨散、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

雨”,写朋友分袂,各自西东。“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

“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

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

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篇七】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七夕曝衣篇

唐代: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赏析

此诗系沈佺期所作,题目十分奇特,它是一首历史诗,

与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京城诗相似。但是,此类历史诗的传统

使得沈诗中所指的事物明显地与时事有关,涉及武则天或唐

中宗宫廷的某种无节制的行为。

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夕。沈佺期描写

“银河”及宫女们的鲜艳衣服,这些衣服形成“云雾”,像

星星一样闪光,呈现出天庭的场面,随意地改变了时节。在

这些眼花缭乱的华丽描写后面,诗人却加上要求俭朴的结

尾,显得极其不和谐。人巧能够改变自然秩序(如第二十三、

二十四句),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复杂主题,有时表示艺

术及人类创造的力量,但更经常的是暗示一种危险的反常。

在这首诗中,这一主题的运用是微妙的、模棱两可的,处于

赞赏的描写和道德的谴责之间。

【篇八】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鹊桥仙·七夕

宋代: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赏析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

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

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

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

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

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

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

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

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

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

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

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

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

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

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

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

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

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

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

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

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

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

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

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

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

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

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

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

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

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

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

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

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

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

断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

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曲词)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

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

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

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

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

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

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

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

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

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

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

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

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

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

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

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

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

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

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

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

代词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

【篇九】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七夕

唐代: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赏析

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

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这首诗

就是写七夕的。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络是网络,当指雾气网络在角宿上。

星河,天上的银河,是分离牛郎织女的。菡萏天,是荷花盛

开的天气。大概想象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这

是说的天上情景。下句指人间,有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

铺置红布的筵席,摆上瓜果,来穿针乞巧。

次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谢女檀郎,

泛指女子和男子。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

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这里就要写

七夕的诗而言。玑:小珠。三联:“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

穿罢拜婵娟。”上一句指天上,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

好。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这是制作结婚用的圆帐。牛郎织女相会,也要制作圆帐。簇

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

成团,故称簇。窈窕,状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

也指安排好织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这联下一句指人间,

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

星。婵娟,美好,指织女星。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

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

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

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

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

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

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

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

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

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

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

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

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

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

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

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篇十】经典《七夕》古诗大全赏析:鹊桥仙·月胧星淡

宋代: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

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

叹银汉、何曾风浪。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但是,全篇却没有谈什么

男女伤别、儿女恩爱,而是以天上、人间的对比,描绘了人

间的不平,抒写出世路的艰险。这是有感于北宋王朝末期衰

败的局势,而发出的感叹。

上片写天上。“月”、“星”、“乌鹊”、“秋期”、“锦楼”,

均为天上景物。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在太液池西

面,每年七月七日,宫女出来曝晒后宫衣物(见《西京杂记》)。

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

相会于银河东侧,是为秋期(见《尔雅翼》)。在列举了这些

天上美妙、令人神驰心往的景物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写

道:“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挺拔高奇,为

戛然独造之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宫阙锦楼,一

个是“清流”、“叠嶂”的“野人家”。形成了强烈、鲜明的

对比。

下片,写人间。一开始,即发出“一杯相属,佳人何在?

不见绕梁清唱”的叹谓。相属,即敬酒、祝酒,祝、属相通。

绕梁清唱,形容歌声的美妙。典出《列子汤问》:韩娥过雍

门,唱歌求食。走后,余单音间绕梁,三日不绝。后来,人

们用以形容美妙动人的歌声或歌者。这里指“佳人”。结尾

写道:“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河、何曾风浪。”直言不讳,

一语道破了作者写词的意图。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我国古典诗词中,咏七夕的作品不少,唐杜牧的《秋夕》,

就是的一首。全诗只有四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

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的是宫女

的忧思怨绪。诗中却不着一字,而是通过清冷的画面,和诗

人“轻描淡写”表现出来,于含蓄的景物描写之中见“精神”。

而这首七夕词,写的天上宫阙和人间村荒野户的形象对

比。而且通过对比,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慨叹。别是一番立意

和独特构思!“人间平地亦崎岖,”这振荡时代的强音,发自

一个封建时代的词家之口,实是难能可贵!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0:4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9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