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成龙 国家 歌词

更新时间:2023-01-26 10:39:40 阅读: 评论:0

化学2019年中考试卷-拎组词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女裤子)

《国家》歌词的汉语词汇学解析与启示

国庆六十周年焰火晚会上的压轴歌曲《国家》的歌词,从汉语言文化的视角

阐释了“国家”一词的来历、构成和“国”与“家”之间的关系。从汉语词汇学角度分

析解读其歌词,对当前的语言研究、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文艺创作、语言

研究产业化有重大启迪意义。

标签:国家歌词汉语词汇学

《国家》这首歌曲自2009年创作出以来,在中华大地、世界华人社区广泛

传播流行,成为抒发爱国情感的当代红歌,又成为新中国国庆60周年焰火晚会

的压轴歌曲。这些殊荣让演唱者成龙、刘媛媛连同《国家》的总策划、词作者王

平久极为兴奋。当得知新中国国庆60周年焰火晚会导演组别出新意地将这首歌

曲的演唱“舞台”设置在人民大会堂顶部时,歌词的作者王平久更是惊呼“史无前

例”,感叹《国家》与人民大会堂“冥冥之中的缘分”。

歌曲具有强大的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2009年2月28日,《国家》在人民

大会堂举行发布会。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首听”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称赞其语言艺术魅力。“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时演唱者成龙、刘媛媛与北川中

学师生“共唱”,又在“新中国的摇篮”西柏坡“传唱”,到部队军营、居民社区演唱,

还被成龙及其弟子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城一字一句地“教唱”。听过此歌曲的人无不

认为它震撼人心。为2009年新中国六十华诞献歌,又“登顶”人民大会堂,这让

词作者叹称“没想到”[1]。

伟大的时代激发了歌词创作者的豪情与灵感,歌词的创作与重大的社会历史

背景分不开。在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后,时任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处长的王平久,

思绪奔涌,感慨万千。北京奥运会期间,词作者深切感受到国家形象、国家光荣、

国家影响,豪情与灵感促使词作者把自己的感受、感慨、感激、感悟打造成一首

歌,向国庆60周年献礼。他无数次凝望“国家”两个字,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切

感知,那汉字意象竟从词语形体中呼之欲出:“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

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1]

创作与演唱完美契合,天衣无缝。做事一向“有针对性”的王平久表示,这首

歌尚在孕育阶段时,他从歌词内容与演唱要求方面就想出了适合的演唱人选:国

际巨星成龙与“红旗歌手”刘媛媛。“这两个人形象阳光、向上、大气,与歌曲的

风格相吻合。”两个人身份代表恰切。舞台上的成龙与刘媛媛又确实不负众望,

配合默契。为了国庆焰火晚会演出完美,两人在服装、动作以及每一个细节上都

反复商量、精雕细琢。演唱中的手语动作,采纳聋哑舞蹈家邰丽华的建议而添加,

使得聋哑人也欣赏到这首内涵深广的歌曲。

热情洋溢的歌词感染了演唱者和广大受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演

唱者成龙用歌声倾诉了他对祖国的情感。“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生长在香

港,扬名于好莱坞,从艺四十多年,获取的国际荣誉难计其数。但是,能在国家

的辉煌庆典上演出、在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放歌,他把这看作是莫大的荣誉。

“以前我在世界各地行走,人家总问我是哪里人?我答‘香港人’,好像没有国籍

似的。香港回归,祖国日益强大,现在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堂堂正正地宣告:

‘我是中国人!’我很自豪,我是中国人!”[1]歌词成功地感染了演唱者和所有

听众,增强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归属感和国民身份认同。从词作的创作背景及作

者演唱者的感言等众多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伟大的时代,激起艺术家感情的迸

发。歌曲对汉语言文化中“国家”一词潜在的文化内涵魅力的阐发,感动了亿万中

华儿女,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共鸣。此歌曲成为新世纪中国红色革命歌曲的典

型代表,被业内誉为最流行的新时代红歌代表作。歌曲在2011年5月10结束的

“唱响中国”网络票选中,以高票数名列前茅,获得“群众最喜爱的10首获奖歌曲”

荣誉。[2]

歌曲歌词具有不依赖音乐表演等形式的独立语言艺术价值,歌词研究已引起

社会学界语言学界的关注,但对《国家》歌词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为什么《国

家》这首红色歌曲能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引起人们的震撼重视而广泛

流行?可以说,除演唱表演成功之外,更重要的是歌词阐释出的蕴含中华汉语文

化的“国家”一词的深意打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歌词作者妙用汉语词汇

学理论,阐释“国家”一词所蕴含的博大而深广的意义,才演绎出动人的歌曲。歌

曲是怎样运用汉语词汇学理论阐释的?深入探讨其中的创作原理,对语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文学创作、中华文化的传承、语言研究的产业化有怎样的启发与

引导意义呢?

一、歌词的汉语词汇学内涵解析

《国家》歌词的第一段一二句为第一层次。“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

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3]体现了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字学、词汇学理论。这两

句歌词,从中华特有的汉字结构分析与合成视角,阐释出“国家”一词是由“国”和

“家”两个汉字组成的,是由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每个汉字根据现

代汉字的部件构成巧妙分析出两个字的合成,一语双关道出了中华地大物博,疆

域之内遍地是玉,中华亿万儿女撑起一个瓦顶,成为一个大“家”;在中华儿女心

中,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大家庭。在中华传统文

化中,“国”与“家”具有同构性,“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这里的

汉语拆字释词艺术在人们心中暗合了中国文化意象,一语双关道出了“国”与“家”

即是语素又是词,分开是两个中国人心中举足轻重的社会单位形象,两者合起来

“国”的地位最为高大,实质上与“家”同构。基于偏义并列合成式的词语结构,其

语义显示出由语义之分到语义之合,语义指向焦点汇聚于“国”,实质聚于“家”,

语义透明度彰显得极为突出,显示出汉语文化中并列式合成词的一项语义聚焦规

律。

三四句至第十句为第一段第二层。第二层前两句“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显示了中华儿女心里想着国,靠勤劳的双手建设自

己的家园;暗喻了“国”和“家”两者的关系——“家”是国的最小的组成单位,“国”

由千万家庭组成;反映出“修好身,齐好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的中华文化思想。

接下来的两句“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阐释了“国”

和“家”存在的范围。“国”对“家”的影响是:只有国家强盛,千万家庭才能富裕幸

福。显示了“国”与“家”相比,“国”的地位与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国家”一词

在现代汉语中意义仅指“国”。在汉语发展演变过程中,早在先秦古汉语时期,

“国”“家”两个词就经常并列,组成短语——人们认识到“国”对“家”影响之大。于

是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国”“家”两个词并列使用,顺应汉语双音化的主流,演

变转化为两个单用可成为词的成词语素,组合后“家”的语素义消失,只起凑足音

节的作用,形成了偏义联合式复合词,它的演变发展路径显示出汉语通过语法结

构复合和语音的弱化而词汇化的一项重要路径。

第一段的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次。“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

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

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这两句展示了华夏民族心目中的“国”与“家”的地位与

特点,“国家”的兴盛,以人民重视家庭为根基,建立在千万家庭基础上的“国”以

和为贵,靠“和”才能矗立;“国家”靠人民的荣誉感才能有长盛不衰的毅力,家庭

拥有洋溢的幸福才能和睦长久;国家珍视每一寸土地,家庭重视进步的每一个足

迹;当强盛的“国”与幸福的“家”连在一起时,两者的并列依存关系就会激发出夺

目的光彩,就会创造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就会在地球上创造伟大奇迹。这里,

对比兼对偶修辞的成功运用,使要表达的理性意义和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突出。

第二段与第一段后两个层次内容重章,对它们的重唱,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

心目中的“国”与“家”的特点与关系,其内涵博大精深。运用延传两千多年的《诗

经》的重章艺术,使浓厚感情与鲜明哲理进一步放大,意象进一步显豁。

第三段为“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是我的

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爱万家,我爱国家)我爱我……

国家!”此段深情的阐发出当代国民成为“国”和“家”的主人翁并当家作主、深爱

自己的“国”和“家”的肺腑之情。是的!只有人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具有很高的主人翁意识,人民才能有很深的爱国热情。人民把“国”当成自己的国,

国家爱人民,人民深爱自己的国家。这反映新中国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歌词唱出了

时代的强音。最后一段感情进一步迸发,使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爱

国激情与民族自豪感得到尽情的释放,突出了歌曲的爱国主题。

综上所述,国家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对“国家”的汉语文化认识历程与规

律,拆字、拆词解析汉语词汇的语言艺术巧妙运用,揭示了深含在“国家”一词中

的词汇学理论玄机,自然引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

二、歌词奥妙玄机解读之启示

1.歌词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巧妙拆分解析,证明了中华语言文化传统文化可以

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焕发出活力;拆析汉语字词是汉语言文字研究和语言艺术中

的奇葩与瑰宝,将永远是艺术创作中的着眼点。语言研究中,以这首人人爱唱的

红色歌词为例,能很好的阐明汉语言文化的拆字拆词艺术的精到,揭示汉语词汇

学的复合会意的构词规律。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语言视角审视汉语词汇,多用

结构单位复合会意从古至今乃至将来一直是汉语反映汉文化思维认知的特点,拆

分法解释字词意义将永远是深受国内外华人喜爱的中国语言文化的研究分析方

法。《国家》歌词的拆析字词语言艺术必将激励华夏儿女继续深挖汉语词汇中的

内在奥秘,启迪人们继承这一重要的语言研究分析方法,去揭示更多语言规律。

2.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以类似于《国家》的歌词这样的文

艺作品为例或将其引进到教学内容中,灵活巧妙地阐释汉语言文字词语中暗含的

语言文化知识,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教育学生,能引起学生对我国汉语言文字

的爱好,使民族语言文字的吸引力直抵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对汉语文字的学习

钻研动力和探究汉语文化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正确地理

解好、认知好、运用好汉语词汇学语言学理论,促进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焕

发出新的生机,避免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文化学习研究的缺失现象,

在国内外掀起对汉语言文字学习研究的热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内涵深

刻、趣味性强的汉语文化艺术作品为实例说明汉语的规律特点,是最有说服力和

吸引力的教育手段之一。

3.此歌曲歌词内涵分析能对当前国内部分人轻视母语学习研究的言论给予

有力驳斥。有些人认为汉语作为国人的母语,自小都会说,搞学术研究上没有英

语有前途。于是出现了“2010年上海部分重点高校在自主招生中,考英语,不考

语文”的现象。”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3](《上海六所高校

自主招生不考语文被指学科歧视》,《长江日报》2010年1月24日)《重庆晚报》

2010年2月7日刊登了《二代身份证被指有四处语病,专家称内心苍凉》一文,

文章指出“母语岂能被边缘化”。“在由华东师大文学研究所、上海市语文学会等

举办的‘中文危机与当代社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严厉批评当下汉语使用的混

乱,已经由局部蔓延到了整体,由个人推及到了社会,由暂时发展成了长期。没

想到,一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

病。”(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制发“二代证”超过10亿张,90%

以上的16周岁以上应换证人口领取了“二代证”,全国公安机关超额完成了国务

院下达的为8亿人口集中换发“二代证”的任务。)《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看

到如此错误百出的用语、用词、用字的混乱状况,真的内心十分苍凉。”华东师

大文学研究所所长胡晓明教授说:“中文的危机是对人文的贻害。”曹旭教授将母

语称作是“母乳”,饱含着道德、文化、学术等各种营养。[4]从某种程度上说,对

流行歌曲《国家》歌词对汉语语言文字学深刻内涵的揭示应该是对那些轻视母语

教育思想的驳斥。不认真学习研究汉语言文字,是不能体会出汉语文化及其内在

规律的;不重视汉语母语的学习,将不能很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词作者如果

没有汉语言文字学的深厚功底,不善于挖掘汉语词汇中的玄机,是难以创作出这

样感人肺腑的歌词的。《国家》歌词的演唱流行、歌曲在新中国60周年焰火晚会

演出中的所受重视程度,充分证明了汉语言文化应该随国家的强盛进步日益受到

重视,汉语言文化的国内教育与国际传播应将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的和平

崛起日益加强。相信《国家》的流行将唤起并激励国人对对汉语言文化学习研究

的重视,对汉语字词之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视。因为,要提高汉语地位乃至国家的

国际地位,就必须重视汉语母语教育,加强汉语本体研究,把汉语规律文化内涵

阐释清楚,本体的学习研究是汉语母语教学和对外教学及其他语言学习教育的重

要基础。4.在文学艺术创作上,《国家》歌词的解读启迪我们,汉语言文学艺术

创作要善于把隐含在汉语字词中的语言文化奥妙揭示出来,才能演绎出动人的旋

律。歌词被业内评价为既有文化底蕴,又走出了红歌创作中口号式、说教式的误

区。

以此首歌为典型代表,当前在文艺创作理论界掀起了揭示中国优秀文化反映

当代语言艺术创作研究的新思潮。汉语言文字中隐含着别具中国特色的中华语言

文化,蕴含着汉语言文字学规律,它们都值得我们以诗词等文学艺术形式挖掘出

来。像《国家》一样,《志愿者之歌》歌词的创作也因运用“志愿”的汉字分析艺

术获得成功,这些当代文艺作品创作给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树立了挖掘汉语文化

内涵的表率。用先进的文化创新艺术表现出并运用好汉语言文字中隐含的规律,

展现中华文化的汉语文字之根,将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

求,激发出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促进伟大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

获得新的复兴,提高国人宣传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中华文化的魅力,

加快走汉语言文化向世界的步伐。

5.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产业化方面,《国家》的歌词创作反映了语言文化研究

可以及时地反映社会文化,与时代脉搏结合,揭示语言文字内部奥秘,其成果可

以转化为产品,供语言学习与鉴赏,满足人们对语言文字的艺术性理解需求,可

以说《国家》歌词是词语分析研究产业化的典型代表,语言研究艺术化产品化的

代表。

三、结语

在当前国内汉语教育形势下,从对《国家》歌词的解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

论:作家、教育工作者等语言文字工作者只有顺应时代的脉搏,挖掘深藏在汉语

文化中的内涵,歌咏中华民族的心声,激发起人民的爱国豪情,创作出的作品才

能受到人民的欢迎,才能获得广大受众的传颂;从语言和立意等多方面看把此歌

的歌词引入语文教材、对外汉语教材十分必要,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可借鉴

文艺创作的成功作品促进对汉语文化的教学;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应随着中华民

族的复兴备受重视,绝不能放松我们的汉语言文字教育,绝不能放松对中民族源

远流长的汉语文化的挖掘,绝不能放松汉语的国际传播;汉语言文字研究还可以

产业化、产品化。这样,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文化支柱,全球华夏儿女对祖国的

认同感才能不断增强,汉语言文字学习、研究与产业化才有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木子.成龙和刘媛媛为《国家》自豪[N].法制晚报,2009-10-05.

[2]紫海.“唱响中国”颁奖晚会成龙刘媛媛《国家》获奖[EB/

OL],[2011-05-23](2012-5-13)http:

///articles/20110523/.

[3]王平久.国家(歌词)[J].新湘评论,2009,(4):22.

[4]李征.上海六大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被指学科歧视[N].新闻晚

报,2010-01-23.

[5]二代身份证被指有四处语病,专家称内心苍凉[N].重庆晚报,

2010-02-07.

(王振顶河南周口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466001)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10:3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9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