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教育曝光-馄饨的读音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2019阅兵作文)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台北人》 讀後感
外文四 951203 林依萍
指導老師:郭苑平
記得小的時候,我曾經閱讀過《台北人》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當時,小時候的懵懂無知並不能深刻的體會故事中所想要表達之意,只是覺得說他的故事錯綜複雜,文字華麗,所描述的是場景、小人物以超出我所能理解範圍!故事中的表達出的惆悵,我沒有太多的感同身受。當時,閱讀完此篇文章,我只留下滿滿的疑問,白先勇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對於只是小學的我,《台北人》並不能引起我多大的興趣來閱讀他,隨後,我便把書放回書架上。直到上學期末時,當時正讀到James Joyce的《都柏林人》(Dubliners),教授上課時,還特意提到白先勇的《台北人》,當教授特意以怪腔怪調的中文提起本書:Do you know 白先勇的《台北人》《Taipei People》? 我著時嚇一跳,原來《台北人》真的很暢銷,連系上教授也很喜愛,因此當下,我再度挑起了好奇心,所以特地選擇此本書來閱讀。
《臺北人》為白先勇於1971年集結14篇短篇小說而出版的單行本。題材皆關於1950年代從中國大陸來台灣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每篇都能獨立存在,而稱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說。但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連成一體,則更令人驚豔。在這十四個短篇裡,我覺得可以歸類出幾個重點,這些主題使得十四篇短文串聯成一體。看似獨立存在,卻又環環相扣。他們都出身於中國大陸,都是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灣。離開大陸時,他們或是年輕人,或是壯年人,而在台灣生活數十載,他們若非中年人,便是老年人。 再者,他們都有過一段難忘的"過去",一段屬於在中國大陸的過去,令他們難以忘懷。而這"過去"直接影響到他們目前在台灣的現實生活。文中可以看到白先勇顯而易見的思鄉情懷且運用華麗的手法來顯現出今昔對比。最後,《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說囊括了台北都市社會之各階層:從年邁挺拔的儒將樸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僕順恩嫂(思舊賦),從上流社會的竇夫人遊園驚夢到下流社會的"總司令"(孤戀花)。;有商人,如《花橋榮記》之老闆娘;有幫傭工人,如《那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之王雄;有軍隊裏的人,如《歲除》之賴鳴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艷;有低級舞女,如金大班。這些"大"人物,"中"人物與"小"人物,來自中國大陸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他們貧富懸殊,行業各異,但沒有一個不背負著一段沉重的,斬不斷的往事。而這份"過去",這份"記憶",或
多或少與中華民國成立到遷臺的那段"憂患重重的時代",有直接的關係。正如歐陽子所言:『《台北人》中的許多人物,不但不能擺脫過去,更令人憐憫的是,他們「不肯」放棄過去,企圖在「抓回了過去」的自欺中,尋得生活的意義。』然而這樣的自欺,卻也形成書中主要的反諷。
白先勇的作品《台北人》即借鏡自《都柏林人》。詹姆士、喬伊斯的都柏林人最能與之比較因為都柏林人中的故事也是由單一地點、相似背景、相同主題以及雷同手法第所串連而成,《都柏林人》主要是描述被殖民的人內心那種壓抑與喪失自我,選擇麻痺過日的故事。但是跟《台北人》一樣都是挑選出一個城市裡的人物,來當作時代與階層的代表,《都柏林人》(Dubliners)是愛爾蘭籍作家詹姆士·喬伊斯於1914年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包含了15篇故事,另有五篇只定了題目,卻未能寫出。前三篇寫童年,青年、成年、公務員時期則各四篇。最後一篇〈死者〉篇幅最長,也最著名。喬伊斯本人最喜歡〈會議室裡的常春藤日〉〈護花使者〉,〈阿拉比〉則是公認的傑作。 莊坤良教授曾提到:《都柏林人》的寫作,基本上是一部「愛爾蘭的道德史」,目的是要「提供一面亮晶晶鏡子,叫愛爾蘭人好好看清楚自己的真實面貌」。
《台北人》對於人物刻畫描述十分精采,百讀不厭。然而閱讀玩這本書令人彷彿走進了電影院,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黑白老電影,播放的,是四○年代的夜上海。民國38年被迫遷來台的人們,形形色色的,什麼樣的職業都有,對於小人物的刻劃與坎坷,及因生活的無奈而造成的不得已,真的很令人感到同情。時代的無奈及變遷,小人物們的生活,一點一滴的紀錄下來。對於小時候的懵懂無知並不能深刻的體會故事中所想要表達之意只能意會,然而,現在再閱讀一次,或多或少都能感同身受,你必須去看,用「心」去看,才能深刻地體會到書中人物的心情。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