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更新时间:2023-01-26 09:30:59 阅读: 评论:0

高考必考题-达人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第一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

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

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

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

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

《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

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

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

(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

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

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

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

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含蓄

地表露诗人内心情感,或渲染氛围。

(二)、比者,比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

集传》

在《诗经》中,常常是比兴兼用。

(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

《诗集传》

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可以用来叙事,

也可以议论抒情。

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思想内容:

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如《大雅·生民》)

反映劳动生产

表现贵族生活(如《小雅·鹿鸣》)

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如《魏风·硕鼠》、

《鄘风·相鼠》)

反映战争徭役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

二、艺术特点:(P61-65)

(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

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

场景,并通过这些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

➢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

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二)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展示现实生活的基本手法

•比:形象地展示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法

•兴:表达情感和营造情景氛围的主要手法

(三)章法:重章叠句

重章: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上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词。

“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例如:

《周南·芣苢》、《周南·卷耳》

叠句:诗句重叠。例如:《鄘风·相鼠》、《豳风·东

山》

(四)句式:四言为主,也有不少杂言。

(五)语言风格:简洁通俗、生动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识记:一、记言文之祖、记事文之祖

记言文之祖:《尚书》

叙事文之祖:《春秋》

二、“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

梁传》、《左传》。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P91)

识记:一、先秦说理散文代表作品的基本形式—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

成篇的专题论文

二、《庄子》一书的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

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

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

语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

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

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

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

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

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

是哲理抒情散文。

理解:一、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脉络——(P9

1)

(1)《论语》和《墨子》。词约语丰。前者为

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

论文;

(2)《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

录体,但已有显着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

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

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

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3)《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

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二、《孟子》的文学成就——(P93-95)

(一)气势浩然

一方面源于孟子本人的人格精神,即“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发

而为文则情感激烈,词锋犀利。

另一方面,孟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增强文章气势。

(二)长于雄辩

(1)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如类比推理、二难

推理等)。(《齐桓晋文之事章》,《告子上》)

(2)用比喻或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齐桓晋文之事章》,《离娄

下》)

(三)擅长譬喻

在辩论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

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

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却使孟子的辩论,富于

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简约。

是成熟、标准的书面语。

(1)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很少生僻的词汇

和复杂的语法

(2)精炼准确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识记:一、楚辞

含义: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

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

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

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

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诗歌总集。

楚辞体的主要特点

(一)多用语气词“兮”,如“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散文化倾向:突破了四言的定格,诗的结

构篇幅扩大。

(三)音乐性强

(四)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

二、屈原的作品:

史载25篇,据考证,一般认为《离骚》、

《天问》、《招魂》、《九歌》(共9篇)、《九章》

(共11篇)这23篇为屈原所作。

理解: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一)生平:

名平,字原;楚王同姓贵族;

曾任楚怀王左徒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

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后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屈、景、昭三姓事物,

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

遭顷襄王放逐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等处,

终投江汨罗。

(二)思想人格:爱国忠君,洁身自好,正直

不阿,坚持理想信念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人为追述屈原事

迹创作的《渔父》)

造成屈原悲剧的两大原因

(一)外在政治原因:与最高统治集团政见不

合,又遭小人谗害。

(二)内在性格原因:诗人气质与环境矛盾造

成的悲剧。

二、屈原的创作特点

⑴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⑵具有情节变化的抒情过程

⑶比兴手法的拓展

《离骚》创造了复杂而巧妙的象征系统。

⑷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

●大量采用语助词“兮”以及楚地方言入诗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识记:一、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

《上林赋》,《长门赋》

二、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

赋》,《长杨赋》,《羽猎赋》

理解:汉赋的发展脉络——汉赋是汉代最具代表

性的文学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形成期:骚体赋

(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

(2)仿效《离骚》创作:多用语助词“兮”;

批判现实;情调凄恻哀婉。

(3)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以及司马相如《长门赋》《大人赋》、司马迁《悲

士不遇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兴盛期:汉大赋(散体大赋)

(1)从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二百年间。

(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

正式形成。

(3)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以及东

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班固《两

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衰微(转变)期:抒情小赋

(1)东汉和帝以后。

(2)现实促使作家从歌功颂德转为讥讽时

世;铺张扬厉的长篇变为抒情咏物的短篇。

(3)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

河。还有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识记:一、《史记》概况:

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

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由五体组成:

(1)《本纪》十二篇(记“王迹所兴”,即历代

帝王或实际统治者事迹,如《项羽本纪》)

(2)《表》十篇(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年表)

(3)《书》八篇(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4)《世家》三十篇(记载王侯外戚及个别有特

殊贡献的人物事迹,如《孔子世家》)

(5)《列传》七十篇(历代上自将相,下至游侠,

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如《货殖列传》、《屈原

贾生列传》)

二、互见法——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

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

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表现

理解: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1]、独到的叙事结构

大结构上有五种体例相互补充,勾连天人,

贯通古今。

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

书。(郑樵《通志》)

小结构上依照传主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

确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题来编排人物传记。

基本原则为:政治地位、时间顺序、以类相

从原则。

[2]、深层的原因探讨

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

但有时陷入宿命论

[3]、合理的叙事时间

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叙事速度:一是详写事件发展的主因,略

写最终结果;二是将重要事件放大、放慢,

详细叙述,而一般事件就一笔带过,或简单

概括叙述

二、《史记》的写人艺术

[1]、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

帝王将相,刺客游侠,商人倡优

[2]、抓住个性,精心选材

[3]、运用互见法,多层面刻画人物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识记:一、乐府

秦汉时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汉魏六朝,人们把合乐而歌的诗称为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

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

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

调。

三、两汉乐府诗的收集、保存情况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保存乐府诗

最完备的总集。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最多)、

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

理解: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叙事艺术

(一)思想内容——

(1)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

均(《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2)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有所思》,

《上邪》,《江南》)

(3)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薤露》,《蒿

里》,《长歌行》)

(二)叙事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

成熟】

(1)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

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2)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

奇倾向例:《天马》(汗血宝马)

(3)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

取一二个生活片段,如前《孔雀东南飞》

(4)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

前《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5)在叙事技巧上,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

始末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识记:《汉书》的体例及结构

体例——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自汉高祖元年

(前206年),至于更始帝二年(24年),共230

年史事

结构——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

100篇。80多万字

理解:《汉书》的叙事艺术

(一)冷静叙事而不挟带感情,在平铺直叙中寓

含褒贬

(二)强调与制度起源相关的“故事”、先例,

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示

(三)材料安排位置的一致性,如篇末安排生活

小故事的写法,以追叙、补叙总结人物一生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识记:一、现存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歌——

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

二、东汉文人五言诗歌成熟的标志——

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

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理解:一、《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游子思乡和羁旅情怀(《行行重行行》、《明月

何皎皎》、《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揭示人生哲理,如:生命短促,及时行乐(《生

年不满百》)

艺术风格——深入浅出的艺术构思,富于想象的比喻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

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在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之

中。

长于抒情,用浅貌表现深衷,用短语表现长情,

巧妙的起兴发端。

情景交融,物我互化,体现出“美是生活”的

精神,从意象与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中透视出

诗人的灵魂。

语言朴素、精炼,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

抒情诗的典范。既有乐府歌谣的纯真,又有文

人诗的文雅,质朴而自然,纯真而高妙,在追

求思想表达的畅通无阻中,自然把自己的文化

修养融入全部情感之中。

二、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文

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

金。——钟嵘《诗品》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9:3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8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忘掉自己
下一篇:最新的qq签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