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智子疑邻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1-26 09:13:43 阅读: 评论:0

三寸萝资源 免费-什么失色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杀鸡儆猴)

1/6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

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戒:警

告。

[1]解释画线的子的含义。

(1)孟子辍然中止(______)

(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______)

[2]在文中找出同义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2)此:__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

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

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_____)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幼时记趣》(节选),按要求完成相关问题。

幼时记趣(节选)

沈复(清)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①观之正浓②?,忽有庞然大物③,拔山④倒树而

来,盖⑤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⑥二虫尽为所⑦吞。余年幼,方⑧出神⑨?,

不觉呀然⑩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释:①斗草间:即斗于草间。②观之正浓: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

时候。③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④拔山:搬开土山。拔,移,搬开。⑤盖:

2/6

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⑥而:表承接,然后。⑦为所:“.…...…”的意

思。⑧方:正,刚刚。⑨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⑩呀(yā)然:哎

呀地(惊叫一声)。

[1]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___________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年幼,方⑧出神⑨,不觉呀然⑩惊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阅读。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游:_________尝:_________

[2]解释句子。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王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②之。”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矛与盾》)

[注释]①鬻(yù):卖。②陷:刺,刺破。

[1]成语_________出自这个寓言故事。

[2]用自己的话写写文中加横线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

寓言,往往假托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矛与盾》这个

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都是我国的灿烂文化。请你分别写出一个成

3/6

语。

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1]写出文中画“___”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

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

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如果用一个词

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填四字词语)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

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

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

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

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

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

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4/6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A.和B.结交C.给D.赞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A.延续B.伸长

C.举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

“之”指代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9.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

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

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所宝以百数_________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__

[2]请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其邻人

之父⑤亦云⑥。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

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宋国。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③筑:修补。④

盗:小偷。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

家的老人。⑥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⑦暮:晚上。⑧亡:丢失。

⑨家:指这家人。⑩甚:很,非常。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5/6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11.文言文阅读。

叶公①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⑤回以写龙。于是

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⑥施尾于堂⑦。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⑧,失其魂魄,

五色无主⑨。是⑩叶公非好龙也,好夫⑪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

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

叶县)。②钩:衣服上的带钩。③写:画。④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

具。⑤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⑥窥头于牖(yǒ

u):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窥,探望,偷看。牖,窗户。⑦施(yì)尾于堂:

龙尾伸到了厅堂里。施,延伸。⑧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

⑨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①是:此,这样

看来,由此看来。①夫(fú):那,那个,那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钩以写龙以:__________(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闻:__________

(3)弃而还走弃:__________(4)叶公子高好龙好:__________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弃而还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走”即“跑”的意思。请你举出三个带“走”字其含义也是“跑”

的意思的成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③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

见我而敢不走④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

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长:同“掌”,掌管。③逆:违抗。④

走:跑,逃跑。

6/6

[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汝”的意思是

_______;本则寓言中与“汝”意思相同的一个字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如何评价狐狸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成语“___________”的由来。

13.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与盾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ù):出售。②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

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③坚:坚硬。④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⑤利:锋

利。⑥或:有人。⑦以:用。⑧子:你。⑨弗:不。⑩应:回答。

[1]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高山流水

俞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

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俞伯牙所念:_________(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9:1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8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