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月迹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26 09:11:47 阅读: 评论:0

数学中考24题-潜力读音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摆摊经验)

初一上册语文《月迹》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月迹》教案(通用5篇)

初一上册语文《月迹》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

2、掌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品味月亮,结合想象或联想把心中的月亮生动的描绘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亮所要表达的感情

2、品味月亮的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吗?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

要干什么吗?(学生自由谈。)你能背出有月亮有关的诗歌吗?(“抛砖引玉”)。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

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

课件出示:月迹

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欣

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件出示:

1、作者: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

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散

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生字词:(略)

3、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的一件什么

事情?

明确:时间:中秋节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三、师生合作,探讨课文

1、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

方月亮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明确: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镜中月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

杯中月小小的满圆、可怜儿样

水中月银光、多

眼中月小小的、多

2、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尽量从文中找寻表

现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的词语)

明确:——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

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

“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

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眼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

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3、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明确:——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

的强烈好奇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反衬出孩子们争强好胜

的心理。——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

奇心。——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一个人

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

4、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那奶奶是个什么样

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②高明的教育家,

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

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

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四、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努力去寻找美,就一定能

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美好的事物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五、发散思维:

生活处处存在“美”,时时都有“好”,让我们用这双擦亮的眼睛来找一找我

们身边的“美好”吧!

提示:教室里、校园里、家庭里、小区里、村庄里

初一上册语文《月迹》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

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

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

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

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

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

么惹人怜惜。

五、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

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

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

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

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

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

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

础知识的把握。

初一上册语文《月迹》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

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课前准备:复习关于月亮的诗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三、寻月过程,品味文本: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

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2、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

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5、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

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四、课外探究:

1、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这篇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五、阅读课文“我们这些孩子”到“桂树”一段,完成下列练习:

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2、“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3、“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

吹跑了呢”一句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4、“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这般儿亮的。”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

亮的?

5、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6、你觉得作者在文中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

初一上册语文《月迹》教案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

3、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

教学重点: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

2、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

教学难点:

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热爱美,追寻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材料,学生分组(月亮兄弟组和月亮姐妹组)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对吟月诗。

教师预设1:上课前请同学们微微闭上双眼,听一首歌。(播放歌曲)这首歌

使你想到什么呢?

教师预设2:每当圆月挂在天空,总会引起我们无限的诗情。“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豪情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哪些诗句呢?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纷纷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二、整体感知,比寻月迹。

1、初识作者。

2、教师预设: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吗?(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

物以及事件过程来说。)

盼月(1—4)、寻月(5—30)、议月(31—36)

3、教师预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有没有注意到旁批中的“感悟品味

欣赏”呢?对照这些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找出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一边思考那时孩子们心

中的感受(提示:可以用一个两字词语来表示。)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根据图示一一完成。

共同小结:随着寻月足迹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原来,寻

月的过程正是孩子们获得满足的过程,寻月的过程正是童心升华的过程呀!

三、品读佳句,赛悟月美。

教师预设:月亮是神奇的,所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那么,孩子们眼中的月

亮是什么样的呢?请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并作批注,说说

你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范例:

A、“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月亮兄弟:“款款”运用叠词,形容月亮的美好姿态,款款而来,

多么优雅呀!

“溜”形容悄悄地,仿佛捉迷藏;“长了腿”拟人手法,一个活泼可爱的月亮

来到我们面前。

B、“哦,一个女子,我想:······”

月亮姐妹:听完奶奶月中嫦娥的故事,“我”想象着,月宫应是冰雕玉器的,

所住的女子应是美丽多姿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C、“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月亮姐妹:因为喜欢月亮,所以才会有争执,这正体现了孩子们对美的热爱与

渴望。

D、“大家都喝下肚去······”

月亮兄弟:把月亮喝下去,就是把美装进心里,心中有美那么一切都是美的。

E、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月亮兄弟:每个人心中有美,就可以找到美,发现美。

F、“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

天空中的印章吗?

月亮姐妹:拥有了月亮还不够,还想拥有天空,拥有美还不够,

还要去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教师小结:说得太好了!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拥有了美丽的心灵,就

可以去发现美,创造美。原来,月亮就是美的象征,寻月的过程就是寻美的过程

啊!

孩子们心灵美好,所有可以发现美,这不正是纯真的童心童趣的体现吗?作者

就是用这样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来表现儿童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四、争探月喻,竞抒月怀。

1、“月亮是个好。”在你眼里月亮又是个什么呢?如果问我,我会这样回

答:······

你也来说说吧!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纷纷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2、让我们共同欣赏月空,也用我们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对她的热爱吧。

教师展示范例。

请写下你的感悟,下节课,我们将共同欣赏你们的佳作。

初一上册语文《月迹》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

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

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

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4、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节吗?你知

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学生自由谈。)你能背出有月亮有关的诗歌吗?

(也可以师先背诵《小小的船》,以“抛砖引玉”)。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

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

板书课题:月迹齐读课题“迹”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

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要求:1认真读,掌握生字的读音。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2)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的老师做以梳

理。

三、师: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2)全班交流。随机理解“中堂”等词语。

3)哪段是写在中堂里寻到月亮的?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寓景之情。

(一)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出示:“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上爬,一个失

望。“

理解:款款满盈

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见到过吗?谈谈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你也见到

过?(也可演示)

3孩子们看到这个景象后,是什么心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4再来读读这一段落,把孩子们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朗读,教师指点。

师:当月亮不见了时,孩子们又在院子里找到了它的踪迹,哪几段是写在院子

里的事?找一找。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找,在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议论了什么?

孩子们又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交流:在院子里孩子们看到了什么?院子里的景色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

的?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交流:月光下的孩子们的心里想些什么?

3、孩子们对月亮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听了奶奶的话,作者当时想到了什么?

理解:面面相觑袅袅

你读了奶奶的话,你在想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讲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师可补充出来)

4、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孩子们又在酒杯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爷爷的锹刃儿上,上湾,下

湾,还有------(弟弟妹妹的眼睛里,让学生补充出来)寻到了月亮,同学们,你

还能说出在哪儿还能寻到了月亮吗?

(三)、师:当三妹以为月亮是属于她时,她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我们

呢?

(练习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美好的月亮,孩子们是多么向往和热爱。)

(四)、师:可奶奶却说,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联系上下文,讨论:月亮是

属于每个人的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到有根有据,分析到位。

(若学生没有注意到后面几个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文中的孩子们觉得月亮是

什么呢?等问题让他们去关注这些话。)

二、总结全文。

当大家知道月亮不仅属于漂亮的三妹,同时也属于每个人时,他们满足了,他

们在月光下,相依相偎地睡着了,睡得那么甜。看,睡梦中的弟弟正在笑呢,他会

梦到什么呢?

学生想像

同学们,明月寄相思,作者回忆童年的一个中秋夜,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同学们,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只要你想要

月亮。

三、课后拓展作业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9:1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8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月迹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