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拔掉那颗蛀牙 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1-26 08:52:10 阅读: 评论:0

2019历史初三试卷-鱼的部首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笑话图片)

《亲情如水》补充阅读题

一、《拔掉那颗蛀牙》阅读题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

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

争)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

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二、《喝得很慢的土豆汤》阅读训练

1.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

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2.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

要说明。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

间和空间。”的理解。

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

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

②“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请联系文章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

三《田野上的白发》阅读题: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

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

爬行。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

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

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

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

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一《拔掉那颗蛀牙》参考答案:

1、“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

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3、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②作用:放

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

埋下伏笔。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

不正常的畸形成长。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

回归。

4、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

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

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5、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

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

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

康快乐地成长。

二、《喝得很慢的土豆汤》【参考答案】

1、“许多的味道”指的是: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深

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等。

2、①深化文章的主题,突出了亲情的美好与温馨;②紧扣文题,推动了故事情

节的发展;

③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层次结构分明

3、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临行密密缝一般的亲情与温馨,

感染了小姑娘,引发了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使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4、喝土豆汤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温暖了小姑娘和小姑娘的

爸爸,弥漫了整个小餐馆。由此“我”想到尽管人与人之间相隔异地,离别时间久远,

但亲情不会淡化,只会越来越浓,亲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家庭之

间的限制,在人们中间传递。

5、注意要锤炼语言,要有意蕴与内涵。

三《田野上的白发》阅读题答案:

第1题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

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

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

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

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参考答案为: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第2题叙述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

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

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人物”和“地点”要素可舍去,

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事”。参考答案为(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意思对即可)。

第3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赏析。这题是属于自选角度赏析题,要求考生针

对所给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句子。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

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然后,找准品“点”。常见的如:1、结合修辞手

法,品出生动美。首先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

复、对比、反问),并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这样才不会在答题时“舍近

求远”,或者张冠李戴、隔靴搔痒。例

如,上面的第3题的第一句可借助修辞手法来品味。参考答案为(1)运用拟

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

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2、抓住关

键词语,品出精妙美。关键词语一般指勾住自己眼睛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和品味,

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例如上面的第二句就可抓住关键词语“跪”“艰难”进

行赏析。参考答案为(2)句中“跪”、“艰难”这两个词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

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第4题考查句意理解分析。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

扩大了覆盖面,为阅卷的公正客观提供方便。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

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另外,选择题我们还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

个。答案为:D

第5题是综合分析,初看是对线索的分析理解,实际上还包括人物形象特征,情

感基调、文章主题等多方面的理解,是阅读分析的深层的整体理解,不能留于表面或

浅尝辄止,题目的分值3分实际上暗示应多角度思考。参考答案为:“白发”是全文

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8:5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8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