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不朽的梵高

更新时间:2023-01-26 07:13:52 阅读: 评论:0

智乐星教育中考备战政治-上面一个气下面一个录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端午节微信文章)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多篇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1

德国思想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说过:“有两件

事情,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

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他们在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

亦在我心中。”这么多年,一直很信服这句话。丰子恺说人的精神

层次像三层楼,第一层是饮食男女,第二层是精神,第三层的是

宗教。选择读书,也是为了拒绝那模式化的生活,渴望自由的心

灵,拥有那最宝贵的两样东西。

欧文·斯通的《梵高传》,更让我信服天才的命运,亦觉得丰

老的话很有道理。饮食男女的幸福虽然有时如鸡肋,可是离了它

们,生活便也凄怆;但如果没有精神,在我想来,人生会无味的多,

虽然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那么生活,而且在外人看来活得也自有

乐趣。

我自认为不懂如何欣赏绘画,那些名画带给我的更多是文字

上的震撼力。而一个自谓毫无写作能力的年轻人写的关于某人的

悲惨而辉煌的人生,深深打动了我。原先,梵高于我,只是一个

书面名字,可是现在就感觉像一个很亲近的人,你看着他在遥远

的时空经历生活所赋予的一切磨难,感觉像是自己身边的一个人。

是的,我愿意复述他的经历就像我的亲人所经历过的。梵高的一

生像一片惨淡的灰蓝,他专门从事绘画只有短短的十年(1880—

1890)。在那十年中,他的天才的火花尽情迸发,绘画艺术的独特

风格显现异常,而生活的穷困潦倒也达到了极度。十年终了他就

撒手人寰。他最后的十年正是壮年,但他没有家室的温暖,每天

吃干面包喝苦咖啡,有时甚至只吃面包皮充饥;在阿尔勒那两年

多,他整天在阳光下作画,头顶都给晒秃了,才三十来岁满腮胡

须,形容憔悴。可在那样的日子,在他简陋的卧室里总要增添几

幅油画,那都是流传后世的珍宝。1890年5月精神病发作,两

个月后在麦田向自己开了枪。

穷人勒紧肚带创造稀世珍宝,最后把命赔上,这已经是件奇

事,而那数百幅油画得以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数十年,一百多

年依然还鲜亮如新,这是一个更大的奇迹。这首先得感谢梵高的

弟弟,我甚至认为,是提奥成全了梵高的天才,今天的人们能看

到那用青春的生命和幸福换来的每幅画,西方绘画中一种独特的

风格得以发展,都得感谢他——同样不幸的提奥,不管他是否仅

仅出发于兄弟之情。就像我在读《不合时宜的思想》时想到的,

其实什么主义,什么原则,都不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2

温森特梵高,一个一想起来就联系起他那幅狂热的绚丽的的

向日葵的画家。我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他的画,一直对他有着一

种同情才华横溢的落魄的艺术家的情感。今天终于把那本欧文斯

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看完了,从新的一个角度认识了他,并

改变了对他那种同情的态度,换之的是尊敬和仰望。含着眼泪,

想要记录点什么。泪水不是因为他悲苦的一生,或者是那可怜的

终结,而是因为感动,一种非凡的生命力的感动。一种对生命的

非凡热爱而感动的泪水。

温森特梵高,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艺术家族,这个家族有着全

欧洲最好的画廊,以贩卖艺术累积财富。但讽刺的是他的画在有

生之年始终不被家族认可。他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

本来按照正常的路,他也应该被人尊称为尊敬的梵高牧师,可是

他的一生贫困潦倒,时常因为贫困忍饥挨饿,甚至因为饥饿而高

烧不止的日子占据了他前半生很多的日子。永远都是一副流浪汉

的样子,胡子拉杂,眼睛刺红充血,衣着褴褛,那是他给人最深

刻的印象。他天生的单纯善良,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敏感,

让他走上了一条为艺术而活的道路。

他的一生在流浪中渡过,他没有家,被除了弟弟提奥之外的

亲人的排斥在外。没有经济来源,有的只有提奥,这个无私爱着

他的弟弟,从最初每个月给他寄50法郎到后来每个月150法郎,

提奥的一生跟他哥哥没有分开过,从这样的关系上讲。在梵高自

杀死后的六个月后的前后几天,提奥也随即去陪伴了他的哥哥。

梵高为了绘画四处流浪,不管是最初灰蒙蒙的博日纳里,还是找

到艺术方向的纽恩南,他都是四处受尽白眼的人。在尘世生活中,

他不擅长,太单纯,他不遵循人世间的生活规则,在艺术道路上

他走上了天堂,可是在生活之路上他一直在地狱里承受着(用我

们常人的眼光看)。不管怎么样的煎熬,没有一分钱忍饥挨饿十天,

发烧不止,或者是终日画画而被人认作疯子,他都承受住了,最

后让他走向自我灭亡道路的却是艺术上灵感的衰竭。

虽然生活在最贫苦的尘世里,他却从来没有觉得苦过,只要

他能画,他可以画,他就很快乐。最后因为精神分-裂的折磨,导

致他灵感衰竭,然后开枪自杀,那也没有让人觉得灰暗,反而觉

得他渴望生活的力量一直存在,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想要表达

的是他的思想,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闪烁的星星《星

夜》,张扬的向日葵《向日葵》大概是我们在教材图画书上不陌

生的一些画,那一颗颗呈漩涡状旋转的星星,是充满光芒的闪耀

的力量,耀眼的黄色的向日葵是伸向天空渴望生活的一只只手。

我没有办法在这样零乱的思绪中表达梵高的绘画意愿,但是我愿

意抄下这段印象派画家聚会中的宣言,来宣扬他以及他们的美好

的艺术表达意愿:

一切真实的东西,不管其表面多么丑陋,都是美的,我们接

受大自然的一切,不得有任何否定;

我们相信,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我们认为痛苦是

有益的,因为在一切人类情感中它是最为深刻的;

我们把性格看的比丑陋更重要。把痛苦看的比漂亮更重要,

把赤裸裸的严酷现实看的比法国的所有财富更重要。

我们全盘接受生活,无须再道德上加以评断。我们认为娼妓

和伯爵夫人,看门人和将军,农民和内阁部长都是一样的,因为

他们全都符合自然主要的要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些宣言里,有我们最内在的朴素无华,有我们最诚实的

意愿表达,有最贴近我对生活的态度。我非常喜欢这段话,昨夜

因为看到这段话,兴奋得一骨碌爬起来把它抄进我的日记里。

正如梵高的最早的一个画家朋友说的那样,艺术的才华需要

痛苦来滋养。也许正是因为在生活中的贫穷,不平等,才创造了

他不懈追求艺术上的表达之路吧。他热爱生活的意愿从来没有放

弃过,直到被精神分-裂折磨到灵感消失殆尽。

不知道自然创造的是哪条法则,人世间事物的好坏总是需要

时间来甄别。梵高的作品在欧文斯通写完传记的.时候(1934年)都

还是一文不名的,到现在却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作为无价之宝在

艺术的最高殿堂悬挂,正如他在第一次精神分-裂中出现的玛雅

说的那段一样。他把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一直留在了

世界上留在了世人的心中。

作为一种对高高在上的情感,我感动于梵高的热爱生活,对

艺术的狂热的精神。

而作为一种世俗而真挚的情感,我感动于梵高弟弟提奥,对

于哥哥那一份无与伦比的爱。那是我们人世间最普遍也最高尚的

爱。

温森特梵高,生于1853年,死于1890年,短短地生活了

37年,艺术生涯从绘画开始也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却创造了

人世间最辉煌的艺术。在世期间他只售出过一幅画。

我想,也许他就是那朵拼命仰望太阳,冒着被艺术灼伤的危

险不躲闪的向日葵吧。

仅此,肤浅地写完读后感,以此纪念这颗为艺术而生的灵魂。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3

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我来大学读的第一本

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林老师教我

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

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渴望生活——梵

高传》,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开始接受

文学书籍。

在《渴望生活——梵高传》中,描述了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

的人生。梵高的一生经历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亢奋而绝

望的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

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描述都能散

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那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如同大海在怒

吼在宣泄,也都是梵高内心底层最孤独无助的呐喊。他狂放的笔

触、流动的色彩和喷薄而出的热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将人们的灵

魂裹挟而去。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

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

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

得生活”。

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

拼搏,要跟命运做斗争,要努力的在滚滚波涛中找寻自己栖息的

海岸。梵高是最孤独的人,陪伴他的只有永不放弃的信念,执着。

没有人的理解更没有上帝的眷顾,他唯有用自己的画笔,创造出

一个世外桃源,这个国度里,没有无助,没有孤独,有的是有向

日葵,被风吹乱的柏树,有露天咖啡座,大片的麦田和旋转的星

光。正是这个完美的世界支持着他,让他对生命仍然充满了热爱。

这本书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

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或许有深刻的启

迪。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4

还记得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读到的保罗.高更,就是

一个很著名的画家,最近看的这本《渴望生活》,写的竟正是和

他最为要好的朋友,同样也是画家的梵高,当然,梵高要比高更

在世界上有名得多。梵高的名字可能是童叟皆知,但在正式读过

他的传记前,我道听途说来的信息一直是传闻他是一个疯子一样

的人物,只要一有人提到梵高,可能马上就会有人开口蹦出一句:"

梵高就是那个割掉自己耳朵的艺术家疯子"!对这样的人我深不以

为然,无奈自己对梵高了解也很有限,不能为他澄清些什么,只

能沉默。但我一直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画家,绝不仅仅只是普

通人嘴里的一个疯子,他一定有很多不为普通人所知的伟大之处,

于是乎在书店偶尔看到《梵高传》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知道这是

一本不能错过的书,它必须随我回家,带我去了解一个为世人传

颂却依旧神秘的真实的梵高。他为什么如此伟大?又为什么会被

人说成是一个疯子?这一切,只有走进这本书里才知道。

如果说保罗.高更寻找月亮的精神让人感动,那梵高的精神

简直让人震撼。“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

才”,这是周国平对他的评价。可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天使,倒不

如把他说成是为善良受苦的上帝本身,也不为过。在梵高的青年

时期,离开优越的家族行业,自愿到比利时的矿井里和矿工们一

起受苦,明明可以袖手旁观,却选择和矿工们坚守,过着与死神

同在的日子,这样的人除了梵高,找不到第二个。读到这里时,

我犀利的眼神就告诉我,梵高的伟大无可阻挡,那时候他还没有

开始作画呢。

其实,一个人的伟大,绝不仅仅因为他是干什么的,他之所

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精神决定了他终将伟大。我们在和人交往的

时候,也不要为表像所迷惑,不要以为衣冠楚楚就是人中龙凤,

有时候穷困潦倒后面才真正藏着鲲鹏蛟龙,就像梵高,虽然一生

窘迫,至死都需要弟弟提奥养活,但他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无比

珍贵的财富,并被世人永远追忆和怀念。他的名字也将和他留下

的那些价值连城的世界名画一起,永垂不朽。

说梵高就一定要说到画。生命力跃然纸上的'《向日葵》,用

树枝去触摸天空的《星夜》,还有他临死之前完成的预示自己命

运的《麦田里的乌鸦》等等这些世界名画,将梵高的名字送上了

无人能及的艺术殿堂,虽然梵高从来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一天,他

也从来没有享用过这么一天。他只是疯狂地作画,追随自己内心

的那个声音义无反顾的画下去,明知待在阿尔会因为那里极强的

日晒而患上日射病,然后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疯子,他也毫不犹

豫地选择呆在那里画下去。为艺术献身这个词说出来很大,但用

在梵高身上还嫌太小,他对绘画的专注与投入令人唏嘘,换作大

部分人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命运,所以大部分人做不了梵高,我

们只能仰望。濮存昕说,“梵高在生活中像个弱智的残者,在艺术

上却是创造精神的圣人。我们做不了梵高,但应该读这本书,我

们崇敬梵高,更要读这本书”。是的,了解一个真实的梵高,是对

他最好的致敬,而不是提到梵高,开口就只有一句话:“他是个

疯......”

看完这本书,我只在扉页上留下了三个词“线条,色彩,色调”,

那是梵高告诉我们这些外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我以为我只记

下了这三个词,后来才发现,我在读这本书的时间里,差不多忘

记了自己......

梵高曾经是那样渴望美好的生活,可生活却抛弃了他,即便

如此,梵高也只让自己带走残缺,把美和完美留给了这个世界。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5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又

或者说是他那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欧文斯在给梵高写的传记

《渴望生活——梵高传》的前言时写道:“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

之一”,这位著名的美国作家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

象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梵高最后因为精神失常,割掉

了自己的耳朵,而这不是最终的痛苦,悲剧是最后开枪身亡。看

完这本书,感慨很多,许多人说: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

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当我看到他面对饥饿、病痛、心灵的煎熬、情感的失意等每

一次生活的打击时,他都锻造着自己。不屈的头高高地仰起,他

脆弱的心越加的坚韧,在他的心中一直保持着那个钢铁一般的执

着的追求。我想:他是为绘画而生的,绘画就是他的生命。在19

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与其说是另类,不如说

更是一棵奇葩。他那类似儿童的创作,让他无法被世人接受,线

条和色彩大胆纯粹,每一抹绘制的是他笔下的生物和贫苦大众的

真实写照。是否记得那明亮又张扬的向日葵,奇妙幻彩的星空,

纯朴的麦田,还有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拾

麦穗的妇人。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以独特的方式燃烧着它的

生命力。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静物。它们是凄艳的生命。在看

过不少画家的作品后,不禁抒发感概: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

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奋。颜料中他大胆的用

色深红,铭黄,碇蓝,冷紫,苍绿。很多时候油彩有时候以凝固

状态呈现在画布上,那种粘稠像是无法稀释和抹匀,用画笔轻轻

一旋,好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把暗红的鲜血喷射在包容着无限

向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似乎被赋予了生命,带着一种激情,

在丧失倾诉的寂静中,像混乱的手指,因为无法抓住空虚而扭曲。

在麦田里散发着一股危险的气息,一种骚动激越的情绪纠缠在压

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像是暴雨之前的

清新而寒冷的风。又像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那种无人能理解

的心情,又有谁能明白?梵高是个低调的画家,但却处处遭到他

人的冷眼和排斥,他不明白为什么,却也不在意。因为他只是潜

心去做画。在世人不知道的背后,我们要告诉你,他是一个高产

的画家,每天都沉浸在绘画的创作之中,风雨无阻,他渴望画画,

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画却要时时刻刻的画和点评修改。他力

求完美,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是追求着绘画上的个性表现,

却又在画中无声的展现出生命力。

梵高的忧郁是全人类的过失,他本是快乐的,他向往快乐。

梵高把他的内心世界全部表达在画布上,那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

人们透过画布看到了他滚烫的心:朴素、善良、执着、热情、高

贵的心。多少年后,人们在他的画作前流连往返,唏嘘感叹。世

界上每天有多少人在临摹《向日葵》。“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

请让我们记住这位伟人——文森特·梵高!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6

合上了最后一页,梵高的故事还在脑子里回响。

梵高最后最后的激情创作是在阿尔,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

在那里有强烈的阳光与恐怖的西北风,梵高每天早上背上画架,

晚上带着幅满意的作品,赶着黑夜归来。阿尔恶劣的天气,营养

不良,失眠,长期的精神亢奋(这是他画画的唯一动力),他患了

可怕的癫痫病(更像是精神分裂)。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给一个

妓女,他被送进精神病院。他一旦在理智恢复时,又开始创作。

可是随着精神的衰退,他明白自己的激情已逐渐消退。为了不给

他弟弟增加负担(梵高从开始绘画时,经济来源都是弟弟提供的,

也是弟弟在精神上支持他)他用手枪结束了生命。而他永远都不

知道,他的绘画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藏品,被后人景仰膜拜。

梵高的一生是艰辛的。但他却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目标。

他用十年的时间表达着他的艺术。他在阿尔画的“向日葵”,被当

时的一位欣赏艺术的医生说:“我这一身,如果能创作这一幅画,

就成功了。”不论在恶劣的煤矿,还是精神极度痛苦的阿尔,他都

认为绘画是工作,是他能存活唯一精神动力。有人说,只要长期

的坚持一件事,不管怎样也会成功。或者更准确的说,长期从事

时,必定要加入激情,加入单纯对事业的追求。

300字《梵高传》个人观后感7

尽可能抽下班与休息的时间,在五天内读完了《渴望生活—

—梵高传》。总觉得要写点什么,可不知从何说起。

整本书的基调和梵高的画一样,在我印象中是偏褐色、黄色

与金色,那是大地与太阳的颜色,让人感觉温暖与安全。可是主

角文森特·梵高的整个人生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冰冷中沉

浮。

先是遭受失恋的打击,梵高的爱认真、执拗、非常具有爆发

力,甚至不顾一切。为了见到心爱的女子,他可以忍受饥饿与疲

劳,徒步几昼夜只为远远望上一眼;他可以藐视“乱伦”的罪孽,将

手心放在烛火之上以示坚决。可是飞蛾扑火,这样的爱情终将化

为灰烬,而文森特一生都无幸得到自己的爱情。

接着是事业的挫折,明知不喜欢不合适,梵高一开始也曾很

努力的成为一名牧师,只可惜身处人间地狱似的矿地,看着采矿

人家的痛苦、挣扎和死亡,他虽尽其所能的行施布道,都只是精

神上的欺骗,信仰与上帝并没有带来救赎,梵高的努力甚至被教

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与批判,这让他情何以堪,最后连自己

都迷失了。

幸好在绝望之时,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与追求——绘画。

在绘画中,梵高认识到,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做铺垫,所有

的不幸都是灵感的源泉,他可以把痛苦当做观察生活的放大镜,

去捕捉那平凡而真挚的幸福。是的,他的模特儿是“丑陋”的,矿

工、农妇、邮差、妓女等等,那些个皮肤粗糙,身形佝偻,都是

在生活中苟延残喘之人,梵高将之捕捉到了画中,并没有同情与

修饰,也没有虚伪的伤痛与呻吟,梵高只是一个记录者,用最深

刻的笔触,最真诚的颜色将他们记录下来——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一面,没有雕栏玉栋,没有宝马香车,大多数有的只是辛苦劳作

了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土豆的人。

由于起步较晚,梵高开始拼命拼命的冲刺,他不停得画不停

的画。为了某一处风景,他可以在海边坐上一天,任凭风吹雨打;

他可以在烈日下之下,晒到红斑秃顶。那群鸦乱飞的麦田,红叶

斑驳的森林,星月流动的夜空。都存在在他每天早出晚归,日晒

雨淋,忍饥挨饿的困顿生活中了。梵高是天才,不过不是传统意

义上的绘画天才,而是一个努力的天才,他不仅仅将绘画当成一

项事业,而是生命。每一幅画注入了他的生命,每画一幅画他的

生命也随之缩短。吃饭、睡觉、生活都是为了延续绘生命,而生

命存在的意义只是绘画,即使是爱情、友谊对于梵高而言,也就

是给画添上了不一般的亮点。最后绘画完成了,身体机能虽然在

运转,生命的意义结束了,梵高用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短暂却完整

的一生。

梵高是孤独而任性的,他不被人理解,大部分时间都在孤军

奋战,可是艺术本来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况且在梵高的背后还有

那个无限包容他的弟弟迪奥。总觉得迪奥是梵高的影子,有了迪

奥的支持——精神上与物质上,才成就了梵高。然而即使是弟弟,

也没有理由这样不计报酬的帮助兄长,每个月150法郎,即使自

己拮据的时候,也不间断,这是怎样一个负担啊。但是迪奥一点

没有抱怨,没有怀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是梵高的分身,梵高

也是他的分身,梵高的创作就是他的创作!他们对于艺术都有梦

想,梵高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艺术,迪奥就不顾一切为他创造条件,

如果说绘画是梵高的精神支柱,梵高就是迪奥的`精神支柱!所以

在梵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迪奥的精神也崩溃了,不久之后离开

了人世。

迪奥之于梵高,不仅仅是兄弟,更是知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小说之父在二十六岁时

写的,读起来其实很像小说,不过二十六岁这个年纪,对于梵高

这样的人生能有多少感想?我不喜欢一本传记,都是赤裸裸的赞

美与崇拜(中国的伟人传记都是这样),也不喜欢大段大段作者的

感情白描,一旦作者把主人公当成了自己情感的容器与化身,那

传记便不再对别人的纪实性的描述,而是自己的情感发泄了。很

高兴《梵高传》没有让我看到这样虚假的东西。

一本好书,看了让人思考。我没有梵高的觉悟,当然也绝不

会有梵高的成就,但是如果能够学到那么一点点呢,再努力一些,

是不是能够离梦想近一些呢?

啊,梵高!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7:1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8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昼伏夜游
标签:不朽的梵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