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章(二)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排中律
二、充足理由律
三、批判性的问题
思维训练题
一、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
的判断,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
真的。
·逻辑表达式:A或者非A或A∨﹁A
·抛硬币。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可能都是假的,其
中必有一个是真的。
·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李白)
·“慎服”、“酌减”。
2
(三)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1.非此非彼
·蝙蝠。
·克隆人。
2.模棱两可
·苏模棱:“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
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原博文;日本外务省对外事务新闻官。
·美国的“黑狱事件”。
(四)排中律的作用以及起作用的条件
明确性。
·德国的法律。
·天机不可泄露。
·广告、说明书中的语言模糊现象。
(1)排中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在发展过
程中有中间的过渡状态。
(2)排中律并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存在矛
盾观点的问题都作出明确表态。
·王顾左右而言他。
·“花何时开?”“当开时开。”
3
·够用!
(3)排中律的作用只在于提出两个相互
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以供人们选择,但它
并没有指明两个判断中哪一个是真的。判断
的真要靠实践确定。
(4)关于复杂问语问题。
·你还打你的父亲吗?
·浙江警察学校的心理测试题:
你的性生活是否满意?
·南开大学的心理测试题。
·招聘面试题。
二、充足理由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
莱布尼茨:“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
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
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
由。”
·在一个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论断被确
定为真的,必须具有真实的充足理由,并且
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逻辑表达式:A真,因为B真并且B能
4
推出A。
·逻辑要求:论证性。
·某电脑商店承诺:“所销售电脑在一个
月内包换;一年内免费包修;三年内上门服
务免收服务费。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除
外。”某人从该商店购买了一台电脑,三个
月后软驱出现问题,要求该商店免费修理。
·充足理由律在法律论证中的意义。
·无罪推定原则。
臭虫理论。
美国的辛普生案件。
·证据保全原则。
肖像权。
“订金”与“定金”。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1.虚假理由
·伪证。
·牛顿的“天体是运动的”。
2.理由不充足
·康德的先天道德规律。
5
·《继承法》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
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
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
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
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
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3.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推
不出”
(1)论据与论题不相干。
·按上述电脑商店的承诺,某人从该商店
购买了一台电脑,不小心感染了电脑病毒,
要求该商店赔偿损失。
(2)论据不足。
·按上述电脑商店的承诺,某人从该商店
购买了一台电脑,一个月后拆箱安装时,发
现电脑有故障,要求该商店更换。
(3)以相对为绝对。
·水的沸腾。
(4)以人为据。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
6
一人言市(集市)有虎,王信之乎?”曰:
“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
“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
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
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韩非子·内
储说上》)
“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
不察也。”(邓析)
·《今日说法》的案例。
(5)诉诸权威。
·指鹿为马。
·陈水扁的“不要问这么没水准的问题”。
·“领导发话了”。
(6)诉诸感情。
·“上有老,下有小”。
·宣泄自狂。
黑格尔:“为不道德的违法行为寻求根据,
并不难于为道德的合法的行为寻求根据。”
(7)诉诸无知。
·“我不懂法律,所以才犯了罪”。
(8)诉诸他恶。
·黑格尔讲的故事。
7
(9)断章取义。
·某商店老板对一位稽查人员说:“我卖
的酒没有掺水。要是我的酒掺水,它能这么
好喝吗?”这位稽查人员说:“你看,你已
经承认你的酒掺水了。”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我是国宝”。
(10)稻草人谬误。
·谢长亭的“一中市场”。
·欧洲一些媒体的“匿名人”。
(三)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在社会逻辑
考试中的实用价值
·从弱原则。
·一个身穿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制服的人从
集贸市场走出来。
根据以上陈述,可作出下列哪项判断?
A.这个人一定是该市场的管理人员。
B.这个人可能是其他市场的管理人员。
C.这个人一定不是该市场的管理人员。
D.这个人一定是来买东西的市场管理人员。
E.这个人一定是上级派来的检查人员。
8
三、批判性的问题(见补充课件)
1.如何评价非此非彼?
2.如何评价模棱两可?
3.问题是否严谨?前提假设有无虚假?
4.按背景观点,存在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5.是否故意忽略了第三种可能?思维选
择是否只局限在“是非”上?
6.理由是什么?理由对结论有多少确证
强度?
7.理由充足不充足的争议。
8.论据与论题是否相关?
9.如何评价以人为据?
10.如何评价诉诸权威?
11.如何避免诉诸权威?
12.如何评价诉诸感情?
13.如何评价诉诸无知?
14.如何评价断章取义?
15.如何评价稻草人谬误?
思维训练题:(见补充课件)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5:0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76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