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微型教案
湖北鲍海琼
[定位]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此诗以其优美的意
象和韵律影响了自她诞生以来的一代又一代读者。鉴赏这首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切入]
1.屏幕显示:康桥图片、徐志摩头像、《再别康桥》诗题。伴随画外音:这座桥,风景秀丽,遐尔闻名;这
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近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2.简介作者及康桥
徐志摩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彗星。康桥是他的知己,是他
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诗人
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芽的。”
[探究]
1.感知情感美
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个“轻轻”和“悄悄”有什么作用?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初步领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三个“轻轻”一再叠用,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虔诚恭敬,剑桥大学在诗人心
目中崇高而伟大,诗人用自己的形象烘托了剑桥大学。“悄悄”与“轻轻”遥相呼应,形成回环复沓之美,进一步
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难舍难分。作者只身轻轻来到康桥,又独自悄悄离开,与康桥宁谧的意境相符;他不愿惊
动心爱的康桥,与他对康桥喜爱眷恋之情相吻合;叠音词“轻轻”与“悄悄”,回环复沓,有轻微跳跃的音乐美。
2.感知意象美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意象感情
云彩难舍难分
金柳欢喜、眷恋
青荇对康河永久的恋情
潭水将留恋融入康桥风光中
长篙、星辉感情达到高潮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作者甚至想永久留在这里,“在康河
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2)听老师诵读,想象画面,感受意象美。
3.感受韵律美
于诵读中感受诗节匀称诗句整齐用韵细密精巧
音乐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
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
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
气度。可以说,这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4.总体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象和韵律美。
(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2)教师与学生配合朗读诗歌
走进《再别康桥》,我们能感受到旖旎迷人的风光,清新如画的别离,淡淡如烟的哀愁,兴奋热烈的眷恋,
梦幻般的惆怅;走出《再别康桥》,我们依然觉得唇齿留香,含蓄隽永。
[拓展]
朗读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进一步感受徐志摩的诗风和诗魂。
雪花的快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实践要点]
(1)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是的,徐志摩用了许多
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
“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
高贵(传统诗是
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我们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2)《康桥》是《雪花》之后徐诗中又一首杰出的纯诗。在大自然的美色、人类的精神之乡前,我轻轻
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守护之情完全是诗意情怀。而这又是与《雪花》中灵魂的选择
完全相承的。只有当追求和守护的梦幻终被现实的锐利刺破之时,《风》才最后敞开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3)《雪花》《康桥》和《风》,不仅表面语言风格一致,而且内在灵魂气韵相吸相连,是徐志摩诗风的代
表作。
此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4:4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7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