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A.小篆B.隶书C.甲骨文D.楷书
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
3.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是
A.白居易B.王维C.李白D.杜甫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吕后B.武则天C.陈硕贞D.慈禧太后
5.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
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今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铁木真D.元昊
7.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的背景是社会急剧变化
B.是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C.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9.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
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元
10.如图,小明爷爷爱好收藏古钱币,下图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评卷人得分
二、判断题
11.(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玄奘西行与岳飞抗金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和平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12.判断题
如今古代丝绸之路这条中西陆上要道的特色旅游十分火爆,自东向西的第一站我们可以游览的名胜古迹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秦始皇陵兵马俑。
1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每题只改动一处)。
()(1)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其中著名的四羊方尊体形硕大,就需要二三百人协同合作才能制作。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东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国时,蜀国大将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再次使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15.改错题
1.两宋时,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2.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文字狱最厉害,达到顶峰。
3.明太祖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
16.距今约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余姚河姆渡村。
17.古语说“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朝时,倡导节俭的和穷奢极欲的两代皇帝的统治,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18.使宋辽双方各守边界,保持了100多年和平的和议。
19.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20.写出下列历史名称
(1)1005年宋辽之间订立和约,双方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银、绢等钱物,历史上称这次和约为“”。
(2)1126年金军攻破汴京城,第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三千人被俘虏,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
(3)清朝前期一段时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评卷人得分
四、填表题
21.960年,______________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___。
22.填写历史人物和其功绩。
人物历史功绩
设计建造了赵州桥
著有《天工开物》
把法国大革命带入高潮
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评卷人得分
五、问答题
23.材料一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隋炀帝设置
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
材料二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以做官。
材料三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1)试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2)唐朝延续并完善了科举制,试举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
试选官”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明朝科举制规定的考试范围是什么?(2分)规定的作文格式创作的文章被称作什么?(2分)这一系列规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朝的发展趋势。(2分)
24.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怎样一种精神风貌?
评卷人得分
六、综合题
25.材料一:观察《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看今朝。”
---毛泽东(15分)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可知秦朝的都城A,秦长城两端西起B,东至C,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D(4分)
问题二: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问题三: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经济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问题四: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暴君。你是怎么看的?为什么?(提示:功和过说明)(5分)
26.
(1)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满目创痍。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该怎么办?
(2)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局面叫什么?
(3)汉武帝是西汉大有作为的皇帝,简述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在政治、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定该文字为商代甲骨文。商代记录占卜的文字,称为卜辞,因为卜辞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甲
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考点:甲骨文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改进,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故选B。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诗歌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他
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因此本题选A。
考点: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的三大诗人,它们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同学
们要对这三个人的诗歌特点进行分析,李白生活在盛唐,因此他的诗歌大多气势宏伟,磅礴壮观,主要以歌颂祖国大好山河为主,杜甫生活在唐
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称为诗史,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
教育的目的。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武则天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683年武则天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建立武周
王朝。故选B。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巨鹿之战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貹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
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的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后来统一了全国。
故正确答案是B。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朝历代的演变。a是唐朝时期,d是清朝时期,b是元朝,元朝、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a、b、c、d都是大
一统的王朝,故选D。
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处于新旧制度更替时期,此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思想文
化繁荣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因为百家争
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而不是春秋时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医
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A。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是在唐太宗在位时,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典型
事件,属于友好和平往来。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金是我国古代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岳飞抗金属于民族矛盾,不属于抵御外来侵略。所以此题错
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2.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都是
在长安今天的山西西安,故正确
考点:丝绸之路秦始皇陵兵马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路线的识记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点的识记,掌握两个事件的始发地都是西安。
13.(1)×,河姆渡改成半坡
(2)×,四羊方尊改成司母戊鼎
(3)×,东汉改成西汉
(4)√
(5)×,蜀国改成吴国。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
景。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把河姆渡改成半坡。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半坡居民大多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这种房屋冬暖夏凉。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并且当时的半坡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以及保留火种。在我
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聚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蔬菜,我国是最早种植
粟的国家,也是较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其中著名的四羊方尊体
形硕大,就需要二三百人协同合作才能制作。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把四羊方尊改成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东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这个是不
正确的,时间不对应该是西汉。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公元前108年,西汉出兵攻破楼兰、车师,打败大宛后,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建立了“使者校尉”,管理屯田事宜。这是
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
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这个是正确的。《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
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
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
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国时,蜀国大将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把
蜀国改成吴国。三国时期卫温船队到达夷洲是关于台湾的最早记载,说明了早在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就很密切,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领土。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
明;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4.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北宋的史实。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并立的国家有西夏,辽还有西南的大理,故北宋没有统一全国,本句表述错误。
15.1.“两宋”改为“元朝”
2.“达到顶峰”改为“清朝文字狱达到顶峰”
3.“明太祖”改为“明成祖”,“六次”改为“七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仔细程度,主要是对一些相关相似易混淆知识点的考查。
1.此问考查的时候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绍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
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服饰便有两种麻布和丝织品两种材料。一直到宋末元初,服饰在质料上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元朝棉
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首要品种。故“两宋”改为“元朝”。
2.此问考查的是文字狱的相关史实。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着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
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陈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故“达到顶峰”改为“清朝文字狱达
到顶峰”。
3.此问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
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故
“明太祖”改为“明成祖”,“六次”改为“七次”。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社会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外交往与冲突。
16.7000浙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聚落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二子目半坡聚落中的内容:“距今约
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可知,故填7000浙江。
考点:河姆渡聚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河姆渡聚落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遗址的概况、价值、意义。
17.隋文帝隋炀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历史史实。其中隋文帝倡导节俭,而隋炀帝穷奢极欲。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8.澶渊之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东京。宋朝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
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9.1、开元盛世2、筒车3、《资治通鉴》4、市舶司5、回族6、戚继光7、驻藏大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史实。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筒车;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元朝时期形成
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明朝中期,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驻藏
大臣。
20.(1)澶渊之盟(2)靖康之变(3)康乾盛世
【解析】
试题分析:北宋建立之后。宋辽之间常有战争,宋真宗时,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军打退了辽军,辽宋之间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史称澶渊之盟;1126年金军攻破汴京城,第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三千人被俘虏,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靖康之变;清朝前期一段时间,经济迅速
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
机·明清经济的发展
21.赵匡胤东京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定都
东京,史称“宋朝”、“北宋”。
22.
人物历史功绩
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
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
罗伯斯庇尔把法国大革命带入高潮
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了赵州桥的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明朝的科学家宋应星,
写成了《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后来国王路易十
六被处死后,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雅各宾派专政标志着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
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高超的建筑水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地明清文化(一)·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人
教版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与蒸汽机
23.(1)改善了用人制度(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
朝廷,(答出前三点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
(2)武则天时期设武举、设殿试(面试)(2分)
唐玄宗时期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邻国文明的发展。(大意相同即可)
(3)《四书》《五经》;(2分)八股文;(2分)
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考官有了相对固定的评卷标准;考试范围划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学习负担。(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消极影响:围绕束缚考生思想的角度组织答案均可。(其他答案如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也可,2分)
(4分)由充满活力逐渐趋向呆板僵化。(大意相同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指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创立于隋朝。改变了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标准,不问出身贵贱,只问
真才实学,相对比较公平。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开始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开始成绩选拔
人才,标志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其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积极的影响有: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通过科举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唐太宗才发出这样的感叹:“天下英雄尽
入吾彀中已”。
(2)本小题考查的是唐朝对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
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
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由于唐朝的强
盛和统治者采取的开明的政策,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向东亚乃至整个世界传播,东亚的日本等国经常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学成之后回国实践,
如日本的大化革新。就搬用了唐科举制等内容。说明了科举制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邻国文明的发展。
(3)本小题考查的是明朝科举制的发展。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
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这样,要想读书做官,必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文体,读多了这些经
书,抛弃了实用之书,脑袋被洗脑了,成了别人的奴才。这样统治者就达到了控制思想的目的。这是消极的影响。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积极
的影响,如使考试内容和范围划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学习负担;考试更加规范,学生答题也必须规范,考官也有了相对固定的评卷
标准等等;
(4)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形成发展起来,在封建社会的前期,主要起积极的作用。而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科举制走向八股取士,
其所起的作用变成了消极为主了,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不敢过问政治,虽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
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整个社会由充满活力逐渐趋向呆板僵化,最终逐渐落后于西方,导致近代的挨打和屈辱。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
加强;
24.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解析】此题既考查精神风貌,就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了。那么情感的落实要有载体,要通过对秦陵兵马俑的仔细观察获得,所以这需要
学生不但要熟悉秦王扫六合的气概,也要了解秦陵兵马俑的一些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再现秦王统一时期的磅礴气势、恢宏场面、开拓一个全新中
国的精神风貌。
25.问题一:A:咸阳B:临洮C:辽东D:大泽乡
问题二:秦始皇;汉武帝.(2分)
问题三:秦始皇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焚书坑儒
汉武帝.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问题四:答:功(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争雄的局面,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符合人民的愿望。(2)建
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3)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4)通过统
一战争,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过(1)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2)秦朝建立后,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役、残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3.焚
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分)
【解析】
试题分析:问题一: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朝统治情况。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灾难,他们渴望天下能够统
一,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
始皇命令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夺取,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
被称为万里长城。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
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问题二:本小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
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
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在思想上焚书坑儒,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在军事上,命令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
夺取了河套夺取,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被称为万里长城。经过汉初的休
养生息,文景之治后的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作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大一统的统治。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让地方诸侯国不断分封,越封越小,甚至找借口,凭借强大的中央实力,直接削去许多的诸侯国,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至汉初以来威胁中央的地方
割据势力,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思想上,面对诸之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局面,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学说。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
主要教材,从而是儒家教育官方化,这些都使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问题三:本小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
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
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在思想上焚书坑儒,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在军事上,命令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
夺取了河套夺取,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被称为万里长城。经过汉初的休
养生息,文景之治后的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作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大一统的统治。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让地方诸侯国不断分封,越封越小,甚至找借口,凭借强大的中央实力,直接削去许多的诸侯国,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至汉初以来威胁中央的地方
割据势力,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思想上,面对诸之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局面,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学说。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
主要教材,从而是儒家教育官方化,这些都使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问题四:本小题考查的是对秦始皇的评价。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灾难,他们渴望天下能够统一,希
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这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为了巩固统一,他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了文
字和度量衡、抵御匈奴的进攻、征服南方越族,这些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秦始皇的贡献。同时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也奴役了人民,
无休止征发徭役、征收繁重的赋税、制定苛刻的刑罚,给人民带来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因此一句话
评价秦始皇有功有过,但不失为千古一帝。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考点:人教新课
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26.(1)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实行体养生息政策)
(2)文景之治
(3)政治上:大大削弱诸候国势力。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满目创痍。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我是
当时的统治者,我会努力发展生产,加强国家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农耕,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尽量让人民先生活有保证。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局面叫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
治世。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
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
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
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6]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
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
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是西汉大有作为的皇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他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
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军
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经济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1-26 02:2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6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