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更新时间:2023-01-25 23:52:25 阅读: 评论:0

关于流浪的歌名-三角函数周期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开心西游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

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

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嶙髡吡髀兜母星椤?br>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小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

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

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异客逢倍遍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4、配乐吟诵。

五、课外延伸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

句诗吗?

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

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六、作业

1、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2、小练笔: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2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

诗──李白的《静夜思》。(背诵《静夜思》)你能用说说《静夜思》这

首诗表达的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

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家

乡感情的。

二、学习新课

1、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

师:我们看看本诗作者王维,谁来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找生说,

然后师补充(老师这里也有些大诗人王维的资料,同学们来轻声读读,

找一人读)

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

岁时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

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

城长安写的。

师:远在异乡的王维通过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

2、出示古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来读读这首诗1人,生

评价,再找1人读,师:本诗有两个特殊的这,出示茱萸,茱是形声

字,萸注意它的写法,观察这俩个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草字头,

和植物有关,一会儿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它们。再齐读古诗

师: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首古诗要想悟诗情,首先要怎么样?(生

明诗意)

3解诗题:师:我们来齐读诗题,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生解释。九月九日重阳节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师:对重阳节了解多

少?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还有补充的吗?

(生先汇报师再补充)(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

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

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

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

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出示图片:

菊花、茱萸。先了解一下)师:还有些关键字需要我们理解?

生:忆——思念、想念

师:“山东”是山东省吗?(不是,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

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作者的家乡。)

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

的亲人,朋友;

师:当过节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念外出的亲人,同样外出的亲人

也会想念你们,就像我也是,我的家在松原我也时时想念在家乡的亲

人们,尤其是到过节的时候就会更加思念他们。大诗人王维和我一样

在过节的时候独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又是怎样通过诗句表达情

感的?

3、师:下面我们来自学这首诗:(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三、自由读诗文,给合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诗意。

四、小组合作:画出你认为哪行诗最能直接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

之情的情感?细细体会并适着通过朗读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组员认真做

出朗读评价。

师:哪行最直接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解

释一下这行诗。师: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更加非常的想家。生说倍字

的解释,倍,加倍,更加的意思。说明(特别、格外、非常)想家。

师:一个“倍”字突出了诗人十分想念家乡的亲人,每到佳节良

辰,思乡之情就更为浓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行诗来体会诗人内心的

真实的情感。齐读,再读注意“倍”字加强语气。

4师: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家,作者想家的原因是什么?哪行诗告诉

了我们原因?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师:谁来解释这句诗,也可以解释一下字

词的意思。(了解本句诗意: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

陌生的客人;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师: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所看见的人也是陌生的,没有一

个人可以跟他说说心里话,这句表达了作者(生:孤独寂寞)的心情。因

为孤独寂寞所以思念家乡的亲人,尤其是在重阳佳节,万家团圆的节

日里,就他一个人不能回家跟家人,看到别人团聚,心里更加思念家

乡的亲人。这也就是他思乡的重要原因。

师:同学们,大诗人王维只有在重阳佳节,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想

家吗?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传统佳节,例如:中秋节、端午节、

春节。迁移想像说话:1、是啊,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放鞭炮,吃年夜

饭,只有王维孤身一人,他此时只能念着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2、中秋佳节,全家都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时候,

王维只有一个人形影孤单,此时口中念着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3、端午节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着粽子,观看赛

龙舟,挂艾叶,处处洋溢着人们欢歌笑语,欢度着节日的时候,王维

身在异乡,只能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是啊,看着别人的家庭团团圆圆,王维内心倍感孤独,所以

就更加思念家乡,当王维思念家乡的时候他在思念家乡里的谁?他们又

在做什么呢?后两行诗告诉我们诗人思念的内容。出示后两行:生:遥

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谁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句的理解,

包括字词的意思。或者是(这两行诗中哪些关键的字词需要我们理解。)

遥——遥远;知:想到;登高处:登山;遍——都;少:缺少;一人:指

王维。茱萸:出示图片(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

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布袋里带在身上,认为可以避灾。)生:我

从“少一人”看出王维很孤单。因为以前每逢重阳节王维也会和家人

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这里的“少一人”就是今年的重阳节少了王维

一个人,他在陌生的地方,见不到亲人,所以也享受不到这份天伦之

乐,所以他很孤单。

(翻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

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师:思念是一条线,线的这头牵着王维,线的那头牵着是他的亲

人,思念是彼此的,他的亲人肯定也会非常想念。他们登高时会对异

乡的王维说些什么呢?生:就差王维一个人,他在长安还好吗?我们很

想念他啊!多么深的情意,重阳佳节,家乡的亲人也在惦念着他。异乡

的的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不禁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找一生读,再齐读来感受他的思念之情。

现在同桌快速地在下面练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2人)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

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

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师: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思念之情,下面同学们就通过朗读来

感受王维的内心情感。

1、齐读(师:古诗要想读出韵味,得讲究技巧。)

2、出示分隔号和重点号。(停顿、重读)

3、配乐读试着背一背。

五、课堂小结

师:听着你们读得那么有感情,我内心有一种深刻的感慨:我们

能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是多么幸福!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

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感

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惜亲情。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让

他们感受到幸福。

六、课后作业(选择性作业)

(一)1、试着读熟并背诵课后积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并整理

到积累本上,可以搜集其王维其它的古诗。

2、回家采访一下你身边的老人们,了解他们过节时的情景和感受。

(二)试着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

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

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

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

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

(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

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

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

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

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

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

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

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

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

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

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

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

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

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

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

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

省。这一点请大家注意。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

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

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0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教师指导: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问题。

04、教师强调: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

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

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第二行。

01、解释词语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亲:家乡的亲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04、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请用诗中的一句

诗来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05、教师小结诗的前两行:

06、齐读诗的前两行。

3、齐读诗的第三、四行。

01、解释词语;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

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

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肖灾。

02、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

呢?并指名回答。

0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

的意思。同坐间讨论。

04、指名回答。

05、教师指导:

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家里的亲人们一定都头插茱萸登上了高处,

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06、教师小结诗的后两行:

07、齐读诗的后两行。

4、教师总结全诗意思:

这首诗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诗的前两行写诗人身在外地,每

逢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诗的后两行写诗人在遥远的外地想像家

乡的亲人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5、齐读全诗。

6、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

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7、教师小结: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读、背诵古诗,加强理解。

1.男生齐读古诗。

2.女生齐读古诗。

3.全班齐读古诗。

4.思考问题

01.说说这首诗中的哪两行最能表达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5.背诵这首诗。指名背诵。

6、学生自读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

“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熟读、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活动准备

1.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2.相关诗句字卡

3.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老师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

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

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2.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1.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2.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四、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1.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

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

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间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并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我知道图片是最为直接能吸引幼儿的视

线的,故事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容易理解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能激

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学得特别的快,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理

解古诗的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孩子对于重阳节都十分的陌生,虽

然能够出示茱萸、重阳糕等相关图片,但是这两种物品对于幼儿来说

是很少见到的,教师只是一笔带过,老师应该适时的加以引导或者通

过知识经验准备来引导幼儿认识。

小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

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

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

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

“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材简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写的。农历九月

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

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全诗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情,发自肺

腑,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

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异客”,指陌生的客人。这句诗的意思是:

我孤独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

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

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诗中

指在家乡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

外出登高。这句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

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

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防灾避疫;“遍”,全都。这句

的意思是: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

人。

*古诗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

可以参考以下节奏朗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后第1、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要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正确选择。

*课后的选做题教师应先了解学过的有关诗句,以作提示。

教学设计参考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通顺连贯。

2.检查学生自读诗歌情况。

3.学生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的大意。

三、自读自悟,体会意境

1.再读诗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你读过哪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

(杨蔚、李金瑶)

参考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著名诗

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

懂音乐、绘画。他的诗,题材、风格多样化,特别是田园山水诗,具

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7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

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

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

“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

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

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

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

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

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

放。”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课堂实录采撷】

一、在解题中不经意地出现的小高潮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前两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好吗?

生:(齐答)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开课前复习旧知识,既可以温故,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引

起学生兴趣,壮大气势,烘托一个热闹的气氛。)

师:《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作者热爱

祖国山河的感情。《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深

秋美景的喜爱之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

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味中。

师:(简介诗人王维)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

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谁能帮助他?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

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师:很好,你读书的时候很仔细,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课题中还

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请继续!

(孩子们长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茱萸,虽然书本上也解释得很

清楚,但如果能亲眼看一看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东西变

得直观清晰。所以,应该在学生介绍茱萸这种植物的同时,老师即可

出示有茱萸的画面。)

生:山东,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说明作者的家乡在那里。

生:不,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一带,

因此王维的家乡应该是在山西。

师:对,这里的山是指华山。那么兄弟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师:大家想一想,既然作者的家乡在山西,那他的家里仅仅只有

哥哥和弟弟吗?他就没有别的亲人了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还包括他家

乡所有的亲人。

生:老师,我补充,兄弟还可以包括他在家乡的朋友。

师:这样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兄弟这个词的

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亲人和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字被我们漏掉了,就是“忆”字。

生:我知道“忆”就是回忆的意思。

师:没错,但谁能把这个“忆”字的意思说得更贴切一些呢?

生:我觉得“忆”字在这里解释为“思念、想念”更好,因为从

“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乡,重阳节到了,他不能和家

乡的亲人朋友在一起登高,畅饮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时候,却可

以和亲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时

的他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热烈的掌声)

(仅仅是解释诗的题目,孩子就能通过一个“忆”字领悟出整首

诗的深刻意义,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快

速地捕捉出诗的内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词逐词理解的铺垫做得很好。

其二在于一个“忆”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阳节时忆亲人,

不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诉了读者,此时的作者正是背井离乡,孤单寂寥,

落寞惆怅,正是在这样举目无亲的时候,才会更加真切地思念家乡亲

朋。因为有了解题时的深切领悟,所以进入古诗学习环节时,不管是

小组讨论,还是课堂汇报,学生能把握住重点,水到渠成,异常轻松

地学习。)

二、在表演中捕捉学生灵魂,强化训练目标

师: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天,

满怀心事的他独自出来散步,一不小心误入了时空隧道,来到了科技

发达的今天。而你就是王维,今年又正好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

你的面前就放着一部电话,诗人王维,你能紧扣住自己所写的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发挥你大胆的想

象,向你远在家乡的亲人倾诉你的思念之情吗?

众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王维在现代社会,那他的亲人不是在唐

朝吗?唐朝那时侯有电话吗?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就是想象,大胆的想象,这不正

是“超级变变变”吗?(齐笑,掌声)

注:“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的一个娱乐节目,该节目要求参赛者

发挥出大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

者现象。该节目不仅在日本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纪录,在全球发行也取

得了不斐的成绩,我班就有很多这个节目的超级fans。老师急中生智,

用上这个孩子喜欢的节目的名字,在无意当中为这个环节激了趣,造

了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维);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请问是姑姑吗?我是您的侄子王维。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维啊!你现在在哪里呀?

(在口语交际中随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

样的训练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生1:姑姑,今天是中秋节,我是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给您打电

话,姑姑,我可真想家里人啊!大家都还好吗?

生2:大家都很好,刚才在赏月的时候,我们人人可都记挂着你

呢!

生1:姑姑,中秋佳节,正是人月两团圆的时候,你们吃着香香

的月饼,可千万别忘记了我,一定要记得给我留一份啊,我已经好久

没能吃到家里的月饼了。

生2:好的,一定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来看

一看啊?

生1:姑姑,窗外是万家灯火闪烁,窗内是家家户户共享天伦,

而我就只能一个人孤单的在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们!虽然我不能

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现在还有很多事情

要做,等我做完了手头上的事,我一定尽快和家人团圆!姑姑,祝大

家中秋节愉快!再见!

生2:别难过,我们会想着你。保重身体,早点回来,再见!

(这段学生的表演不可否认是经过了老师的加工,但学生能基本

上扣住本诗的主题来进行即兴的表演,优点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但我

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学生的语言功底太过浅薄,语言随意且不

够严密。诚然在表演的时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说出来的话都应该

紧扣住整首诗的基调和感情,而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就是

学生的台风太过拘谨,紧张,学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来

进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与老师平时是否严格训练

大有相关。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

命的张力,倡导人性的释放,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童言无忌、

童真无损、童趣无限、童心无畏、童爱无拘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

要的问题、重大的责任!)

【自我思索】

听听学生在汇报时的精彩发言,品品学生在朗诵时的入情陶醉,

读读学生在黑板上所写的板书:“思念亲人”,“想念朋友”,“孤

单寂寞”,看看学生精彩的即兴想象表演,不仅听课的家长为之动容,

为之喝彩,就连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着,澎湃着。一位家长在参加

完开放日的活动之后,激动地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写道:“听

了两节课,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

这是一个尊重的课堂,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这是一个生命的课堂!

老师不仅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还注重了对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导……”

另一位家长听完课以后,就急忙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啊,

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真的。以前都是由我们的老师讲授,老师

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脑海里可充满了无数的小问题,做老

师没有两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啊!”家长的赞誉固然可喜,但无形中

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种责任!

古代诗歌言简意丰,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不朽的文化财富。

教科书中节选的诗歌,以及老师的排疑解难,悉心诱导都只是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我们教学古诗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

趣,要孩子做到发自内心喜欢它,爱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

只是那寥寥几字,就足以令人振奋、伤怀,这正是古代诗歌的魅力所

在。学习诗歌也好,散文也好,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

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中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

醒,潜能得到显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正

是新课标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发展的教育,而这,正是需

要我们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心,饱含对孩子的真诚,倾尽我们的

真爱去努力实践,热忱奉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

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

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

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课前活动:

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

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

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

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

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

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

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a.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

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

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

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c.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

(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

想家……

b.口头练习:

诗人离开了亲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

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

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c.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

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

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

是(佳节)。

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

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

心……怕过节)

e.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

口头练习: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

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

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f.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师生共同介绍习俗:

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认

识茱萸)

长安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穿过时空隧

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

(师配乐启发,生闭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

早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节了。有

的约了一行人一边比赛着登山,一边采着菊花;有的约了几个要好的

朋友一边喝着菊花酒,一边高声谈笑着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灯光

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吃着丰盛的晚餐……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

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g.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是啊,在家乡,亲人团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乐,

可此时的王维呢?

h.展开对比图: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独自遥望

着家乡;当别人朋友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一个人拿着酒杯

独自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

事,王维却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

i.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

王维虽然人在哪里(长安),但他的心却在哪里(家乡),让我

们跟着王维的心看到家乡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3)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读诗句。

b.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

吗?(不是。是少一个人啊)

c.师:我的亲人朋友们,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

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受得到的。

d.(音乐《远方的书信》)师生体验亲人朋友跟王维说话。

e.师:王维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维。这就是亲人,这

就叫做互相牵挂互相关心。

f.分组、分男女读诗句。

三、诵读积累。

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

名还没成就,现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

啊。

(同学们,我们都是王维的亲人朋友,来读读他的心声吧。)

1、感情诵读

a.师指导朗诵:(重,拖,轻,扬)

b.自由练习读。

c.指名读,共同评议。

d.老师也被王维浓浓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好吗?范读

指导。(配乐诵读)

2、积累背诵

a.配乐读:同学们,你们有过思念的感觉吗?在什么时候思念谁?

(生谈体验,说后读全诗。)

b.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琴声一起

来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遇到故乡来

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

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易见到故人了,

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

著花未?

2、生借注释自学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②来日:来的那一天。

③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④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⑤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

3、交流自学情况。

4、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草每

一木都在他的牵挂之中。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齐读《杂诗》。

6、同学们,我们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思。今后我们无论

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是故乡明,

人是故人亲啊!

7、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今天的这两首诗吧。

五.课后作业:

1、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

2、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

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

教学反思

罗田县实验小学

周浪芹

语文是一个多源性的学科,其知识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

次的。其学科的广源性和多源性,也决定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调动多

方资源。因此,作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

是势在必行的。而古诗教学,因作者写作年代与现代相隔久远,当时

的状况也跟现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古诗更是较难。

所以通过了解多方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时空的差距,也可以缩短认

知的距离。我这一节古诗课又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的呢?

一、多方资源贯穿始终。

在这堂课的始终我一直注重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课

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学校资源库了解李白写

作《静夜思》的背景与情感;并从资源库中初步了解认识了王维并探

寻了他的家乡;以及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

解了一些节日习俗。这些都为学习古诗,为理解王维为什么“每逢佳

节倍思亲”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这些查询了解,有助于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如知道了“山

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因为王维家居今天的山

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通过资源库知识,

孩子们知道了王维在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

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通

过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才明白

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课后我又安排孩子们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

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网络自学《杂诗》等,让孩子们达到对古诗的深

层次理解;同时让孩子们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

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真正走进异乡人心里去加深感

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二、紧扣资源突破重点。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很难,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

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中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重

点。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佳节”,

通过平时的生活积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节。因为从资源库中搜集

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我将

“佳节”具体化了,将常人的节日与异乡王维的节日情景作了个对比。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

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

倍思亲;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

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除夕之夜,家家

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除夕)倍思亲。这样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

受“佳节思亲”的痛苦。

王维佳节里倍思亲,怎样倍思亲呢?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这是他与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独到描写之处,这也是本

节课的难点。老师引导孩子们查找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

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还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让孩子们明白古时

人们在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长寿;插茱萸可求平

安避邪等。这样就对诗人遥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

过“配乐启发,闭目想象,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

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然后借助三组别人欢度节日与王维

害怕过节的对比图展示,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这样诗歌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抛砖引玉教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

本次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查询各种资料,了解多个知识,理解诗

的意思,突破重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今后自

已去尝试。所以这节课也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次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搜集、查询、了解,孩子们兴趣盎然,

积极思考,团结合作,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关键是

孩子们从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后自己随时可以借助

网络资源,自觉去学习了解各种古诗。也真正让“要他学”而变为

“他要学”了。到那时,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也

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因为师生的共同努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重难点的

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用心去感受王维为什么“每逢

佳节倍思亲”,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在整次课的教与学而

言,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歌结

合体验朗读的时候,也许是所在年级的孩子还较小,生活体验不够;

也许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在体验读的方面总感觉不太令人满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加积极去探索,让孩子们的学习

更能得心应手,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学得更加轻松自如。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23:5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6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