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浒传》读书笔记2000字
【第1篇】《水浒传》读书笔记2000字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
题材的长篇小说。从上学伊始,就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景阳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一篇篇精彩的故事伴随着我的成长。在上学
的假日里,也曾抱着施耐庵先生的原著囫囵吞枣的啃读,为的是梁山
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匡扶正义的血脉喷张;为的是梁山好汉为
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义薄云天的气概;为的是梁山好汉金戈铁
马、塞北江南,报效祖国的忠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笔者也逐渐到了而立之年。利用业余的时光
重读了《水浒传》,温故而知新,重温水浒人物、重读水浒故事,也
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鲁达的形象更加光辉起来,纵观全书,108好汉不一定全是好
汉,好比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双枪将董平等,未必称得上是
真好汉。而真正称得上好汉的,鲁达首屈一指。从拳打镇关西到大闹
桃花村,从野猪林搭救林冲到南征北战生擒方腊,鲁达的出手从来都
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却从未因为自己而出手,从来都是为他人、为
国家,所以后来才有智真长老的“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因为他杀的都是该杀之人。就是因为他的光辉亮相,才奠定了《水浒
传》108好汉是好汉的基础。而整部《水浒传》也以拳打镇关西开始,
2
而以鲁达在浙江六和寺坐化而结束。在此之前的九纹龙史进是为了引
出鲁达而做的铺垫,在鲁达坐化之后,整部《水浒传》就没有什么精
彩的故事可言。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
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这是在第十一回
《林教头雪夜上梁山》中林冲在朱贵酒店白粉墙上写下的诗,也是林
冲一生的写照。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
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林冲早期的表现,从衙内结
仇、误入白虎节堂直至野猪林被救,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从中也可看
出他性格中忍辱负重的特质和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从棒打洪教头到
风雪山神庙,林冲压抑已久的内心开始爆发,火并王伦是他内心爆发
的高潮,至此以后,林冲随梁山众好汉参加各种大小战役,为我们展
现了一个武功高强、马上征战的将士形象。同时,林冲又是梁山众头
领中少数内心具有敬畏之心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的好汉,这点,在林
冲平时的点点滴滴有所体现。
而武松的故事,基本上是耳熟能详。从结拜宋江开始,到打虎
遇兄,再引发以后的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乃至后来的大聚义、
南征北战结束。然而,细细读来,武松以打虎开始,以追黄狗坠落水
中结束,虎头狗尾。打虎也并非自己的初衷,而是怕“我回去时,须
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醉打蒋门神的背后是一场黑吃黑
的较量,他的拳头,不是复仇就是充当黑社会的打手,比起鲁达的锄
3
弱扶强低的不止一个层次。最后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为包
道乙暗算失去一臂,这时候的武松却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告别了那个
只会用拳头办事的自我,得到了真正的升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后
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
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成为了在众梁山好汉里比较好
的结局。
被“逼上梁山”之前,重好汉个性十足,故事也是精彩纷呈。
进入梁山聚义之后,大多都进入各自角色,言语不多,听从宋江的领
导,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而鲁莽李逵在这种情况之下,越发显得
出众。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而有时又能粗中有细,
令人拍案叫绝,李逵当官就体现了他的这一点。从出场被宋江以10
两银子收买之后,他就成为了宋江的“心腹人”,每次出现都伴随着
对他人而言是一连串的灾难,但对宋江却是一连串的好事。江州劫法
场,虽救得宋江,但也“杀得性起,逢人便砍”;残忍杀害小衙内,
逼朱仝上山;打死殷天锡,引柴进被捕,宋江虽然发兵攻打了高唐州,
但柴进的家产也一并拉上梁山了;招安时,李逵虽大闹不满,宋江虽
假意砍其头,但梁山众好汉所有的矛盾的焦点却都转移到李逵身上,
招不招安的问题倒成了“怎么招安”的问题。所以,一反面是肯定李
逵的天真、直率、极质朴的道德观念及反抗意识,但同时也要批评他
极端鲁莽嗜血和不加掩饰的兽性本能。
读《水浒》,不能少了宋江。宋江这个人非常难评价,不像其他
梁山好汉,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这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人物,虽然是
4
梁山好汉中武功最差的,但却是内心最为复杂的。从书中的种种描述,
可以看到说他真心待人,却又时时现实虚伪做作;说他义薄云天,却
又心机重重,城府极深;说他谋反,却又对朝廷衷心耿耿,甚至将“聚
义厅”改为了“忠义堂”;说他为人仁厚,却又时长坐下凶残之事,
令人发指;嘴上时常“卑微小吏”,却胸怀“他年若得凌云志,敢笑
黄巢不丈夫”......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怒杀阎婆惜,刺
配江州,晁盖带兵攻打江州后带16名头领梁山入伙,随后一点一滴
架空晁盖,将梁山做大做强,逼得朝廷不得不招安。虽然最后梁山众
好汉们下场各异,令人唏嘘,却为梁山好汉们洗去“草寇”之名,没
坏去“忠义”之名。
上面分析的这几个人物是108好汉的缩影,鲁达是青面兽杨志、
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等军官投水波梁山的典型代表;林冲是属于“恶
了高太尉”,得罪了权贵,被“逼”上梁山那部分的代表如插翅虎雷
横解珍解宝等;像武松,是属于因报仇杀人而上梁山型的,如病关索
杨雄、母大虫顾大嫂等;像李逵这种,是主动投靠梁山型的,如金钱
豹子汤隆、鼓上骚时迁等。整部《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
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
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
节描写。它辉煌的艺术成就将继续彪炳文学史册。
【第2篇】《水浒传》读书笔记2000字
5
作者: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
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
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
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施耐庵于元延祐元
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
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
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
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
山。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
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英雄就这样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
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
武松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
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武艺
高强,机警有智谋,光明磊落,无所畏惧,极富传奇魅力。但他好勇
斗狠,使性逞强,滥杀无辜,手段残忍,思想狭隘,随遇而安。
景阳冈武松打虎
6
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不信别人的话,认为
山上没有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
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
虎。一步步挨下冈来。武松成了声震八方的打虎英雄。县官让他在衙
门里做了一名都头。
宋江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
和军事指挥才能,但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将招安视
为起义军最完满的归宿,最终落得个毒酒赐死的下场。
宋江私放晁盖
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了。他
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
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还是放走晁盖。
鲁智深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
明理。他思想单纯,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乐于助人。他
疾恶如仇最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是《水浒传》中
颇受人们喜爱的人物。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达出逃,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鲁达晚
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
7
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
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哄堂而散。监寺、都寺遣
众人来打,鲁达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
林冲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他一生经历的打击、迫害、压抑最多,他的性格也经历了从委曲求全、
随遇而安、妥协忍让到勇于反抗、反对投降的转变,他是官逼民反的
典型。
林冲误入白虎堂
林冲打了高俅的侄儿高衙内,得罪了高俅,为谋夺林冲之妻,
陆谦与高衙内设下陷阱,让高俅派人送信给林冲,要他去白虎堂,还
要把一把宝刀带上,林冲误以为比试宝刀,便携带心爱宝刀到了白虎
堂。高俅硬说林冲带刀闯入白虎堂,欲图谋不轨,将他抓起投入监牢,
还没收他的刀。
吴用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是梁山泊义军的军师,足
智多谋,讲信重义。梁山事业轰轰烈烈,离不开他的谋略。智取生辰
纲
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
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
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将要行斩时,吴用用计
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
8
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梁山泊悲剧,宋江之过?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最终却落的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
这不免使人为他们鸣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败的同时,许多人也将矛
头直指宋江——这个梁山泊的领物。
有人认为,梁山好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果,是宋江一手造成
的。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却断然拒绝了如同李逵说
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
治道路,带领“替天行道”的梁山泊义军,去残杀“僭号称王”的方
腊义军,在两败俱伤的大屠杀中,遭到惨痛的失败。他们认为,如果
当初宋江采纳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以梁山泊
当时的实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却奴颜婢膝,为了自己的官位,
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注,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
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挥霍,
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
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为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由此可
见,宋江乃仁义之仕,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们的生命当赌
注。
然则为何要接受招安?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
的。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
9
苦劝他不要与梁山草寇来往,好好为官,处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宋
江也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他一
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
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
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
“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
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
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不仅是宋江,梁山好汉中的许多人,如卢俊义、关胜、史进、
柴进、秦明等人,他们也深受“三纲”思想的影响,他们是支持招安
的。所以,选择招安不是宋江个人的决定,是在“三纲”思想影响下
的必然选择。所以,将梁山好汉起义的失败归罪于宋江,这是有失公
允的。
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22:3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59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