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利州南渡》阅读答案
引导语:温庭筠的《利州南渡》抒发了诗人欲步范蠡后尘忘
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
厌倦名利的心境。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注释: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
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
③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
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
④忘机:忘却俗念。
阅读训练
8.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
的异同。(5分)
9.诗的尾联作者提到乘一叶扁舟寻找范蠡的足迹,这样写有
什么用意?“谁解”、“独忘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6分)
【答案】
8.二者都通过动静结合、视觉、色彩等写景角度描绘出空旷、
寂静的晚渡图。(2分)不同之处,本诗巧
用了数量词属对工稳,对比强烈,深化了诗境。承接上句天
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
鹭飞翔,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王诗,巧用叠词,
使得诗歌读来更显律动美、韵味美,增强画
面感。(3分)
9.尾联借范蠡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的典故表达诗人欲学
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1分)表现
了淡泊遗世,忘却机心,厌倦名利的归隐之志,(2分)另一
方面,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
的,所以作者借范蠡的事迹暗表达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
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1分)“谁解”
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
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
点名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试题分析】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
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
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
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
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
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
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
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
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
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
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
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
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
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
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D。
【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
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
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
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
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
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
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
抒发的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22:2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5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