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甲烷
【根底知识精讲】
1.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
点燃
CO2+2H2O
可燃气体点燃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2.有机化合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CO、CO2以及含CO3
2-原子团的化
合物〔如CaCaCO3〕不是有机物,大多数有机物都难溶于水,溶点低,受热易分解、易燃、不易
导电,
【重点难点解析】
例1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
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A.CH4B.H2
C.COD.CO和H2的混合气
分析由题意知,该气体燃烧有CO2和H2O生成
解答选〔A〕〔D〕
例2在煤矿井里,为了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平安举措是〔〕
A.准备灭火器B.戴呼吸面罩.
C.进矿井前点火检查是否有甲烷的混合气体
D.通风并严禁烟火
分析〔A〕只能灭火不能预防爆炸;〔B〕用来预防烟尘和毒气;〔C〕由于矿井中含
有大量CH4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火可能导致爆炸,故以上均不对.
解答选〔D〕
例3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甲烷、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五种无色气体,简
述鉴别过程.
分析可从助燃性、可燃性及燃烧产物加以区别.
解答分别取少量气体于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五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那么被检验气体为CO2;木条燃烧更旺,那么被检验气体为O2;能燃烧的气体,在火
焰上方罩上一个冷烧杯:杯壁无水珠,那么被检验气体为CO;对有水珠出现的两只烧杯迅
速倒过来,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出现浑浊的,被检验气体为CH4,不变浑浊的,被
检验气体为H2.
例4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的水,据此可判
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A.只含有碳、氢元素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分析根据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物质中必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
元素;对氧元素的准确判断要从定量角度进行计算,8.8克二氧化碳中,含碳2.4g,
5.4g水中含氢0.6g,由于2.4g+0.6g=3g,所以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氢元素的质量
分数为:〔0.6g÷3g〕×100%=20%
解答选〔A〕〔D〕
【命题趋势分析】
甲烷与其它可燃气体的鉴别,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和产生的原因,利用植物,动物粪便发
酵产生沼气与环保、节能等热点问题的联系,识别一些常见的有机物.
【典型热点考题】
例1南京著名的风景点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气泡冒出,像串串珍珠,珍珠泉由此得
名.推测这种气体可能是沼气,查资料得知沼气中含60%-70%的CH4,还含有CO2、N2
和CO等.他想用实验检验珍珠泉冒出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图5-14所示的取气方法:
将空的雪碧汽水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收集.
图5-14
〔1〕这种集气方法叫.针对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缺点,在不换瓶的情
况下你的改良方法是.
(2)如图5-14所示,假设用水将瓶中的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导管
〔填“A’或“B〞〕.
〔3〕假设将这种未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剩余气体通过浓硫酸〔以上
两步,能被吸收的气体均被完全吸收〕,再通入纯氧气中点燃,将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
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石灰水变浑浊.仅由以上实验现象分析本
知气体的组成,结论是.
分析由图5-14可知,在水中收集气体当然用排水法.瓶口较小接气面小,可用漏斗
集气.〔3〕中前两步吸收了CO2和水蒸气,由于CH4燃烧有CO2和H2O生成,无法确定原气体
中是否含有CO.
解答〔1〕排水集气法;用倒置的漏斗插手瓶口内〔2〕A〔3〕一定含有二
氧化碳和其它含碳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
例2现有火柴、一张枯燥的白纸、一只光洁枯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试设计一
个小实验,证实纸张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分析从给定的用品来看,白纸必须通过燃烧,然后对其产物进行检查,再来确定其元素
组成,因此实验要依此设计.
解答操作:点燃,将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迅速倒转玻璃杯,并参加少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
现象:玻璃杯内有水膜〔或水雾〕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白纸中肯定有碳、氢两种元素.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物质不能提供能量的是〔〕
A.鸡蛋B.牛油C.蔗糖D.食盐
2.以下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B.白磷C.石墨D.液化石油气
3.以下化合物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烷B.淀粉C.碳酸镁D.蔗糖
4.相同条件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常温下,它难溶于水.那么在实验室里收集甲烷
〔〕
A.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B.只有用向下排空气法
C.只能用排水法D.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5.我国农村中可用于发酵产生沼气的主要材料是①秸秆;②杂草、树叶;③石灰石;
④木炭;⑤人畜粪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⑤
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凡可燃性气体点燃时都要先检验纯度
B.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为甲烷
C.沼气、天然气、煤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
D.甲烷和氢气一样也是一种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7.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用澄清石灰水B.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C.检验燃烧产物D.闻气味.
8.关于以下物质燃烧的现象和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选项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产物是白色气体五氧化二磷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同时有水蒸气和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
生成
二、填空题
9.市售打火机里装的不是汽油,而是液体丁烷〔C4H10〕.丁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产
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0.某碳氢化合物1.5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CO24.4g,那么此化合物中氢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C、H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11.面对湖水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1〕建立拦污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
理.〔2〕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3〕恢复湖中荷藕、菱、水葫芦的种植,利用植
物的净水作用,并将植物叶茎回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填序号〕
〔方案〕.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
【素质优化练习】
12.蔗糖是一种有机物,把蔗糖隔绝空气加热时,能产生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答复:
〔1〕蔗糖,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2)假设使蔗糖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哪些产物?
(3)蔗糖+水
催化剂
葡萄糖,而葡萄糖和果糖的化学式完全相同,分子结构不同,
试推断葡萄糖和果糖由哪些元素组成?
13.某种试验气可能是CH4、H2、CO中的一种或二种,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
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5-15所示的装置.答复以下问题.
图5-15
〔1〕假设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那么试验气是,燃烧化学方
程式
〔2〕假设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那么试验气是,在B瓶中的
反响方程式是.
〔3〕假设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那么试验气是.
【生活实际运用】
14.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市民生活和城市开展的一大难题.我国已有少数城市在垃圾
处理方面取得突破.
其方案之一:垃圾分装,便于金属、玻璃、塑料容器等资源的回收利用.
方案之二:其它生活垃圾变原来的露天直接燃烧改为垃圾填埋,并在垃圾填埋场附
近建立发电厂,利用填埋场里产生的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试分析:〔1〕露天直接燃烧生活垃圾的危害.〔2〕垃圾填埋场附近的火力发电厂的燃
料主要成份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优点?
15.鉴别织物是蚕丝〔真丝〕或是人造丝的方法是〔〕
A.滴加浓硝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D.灼烧后嗅气味
【知识验证实验】
2001年11月,武汉市正式启动“川气入汉〞工程,预计三年后四川忠县地区蕴藏
的优质可燃气体通过703km输气管道输送武汉地区,供千家万户使用.这里所指的“川
气〞的主要成份是什么?请写出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探究学习】
讨论与计算:某不纯的甲烷气体31g,在密闭的容器中与氧气充分反响后生成88g
CO2.甲同学认为该甲烷气体混入了CO,已同学认为该甲烷气体中混入了乙烷〔C2H6〕.试
判断〔1〕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哪个对?〔2〕计算甲烷与混入的另一气体的质量比是
多少?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D2.D3.C4.D5.D6.A7.C8.D
二、9.2C4H10+13O28CO2+10H2O10.20%4:111.(1)(3)造成二次污染
【素质优化练习】
12.(1)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2〕二氧化碳和水;〔3〕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13.〔1〕H2+O22H2O;〔2〕COCa(OH)2+CO2=CaCO3↓+H2O;(3)CH4
【生活实际运用】
14.〔1〕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2〕甲烷发酵减少污染变废为宝
【知识验证实验】
CH4,CH4+2O2CO2+2H2O
【知识探究学习】
解答:〔1〕由CH4~CO2可知,假设全部是CH4,产生88gCO2需CH432g,而现在CH4的混合气
体只有31g,那么说明混合气体中另一气体的含碳量应高于CH4,才可得到88g,又由CH4~C
O~CH3(C2H6)知〔C2H6〕的含碳量大于CH4含量,那么乙同学正确.
〔2〕设CH4质量为x,C2H6质量为y,那么
CH4~CO2,C2H6~2CO2
16443088
x
16
44x
y
30
88y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1:1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