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通过“就”“只”等虚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通过“就”“只”等虚词,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通过句子对比,揣摩作
者的内心独白。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大屏幕展示蝉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过程)这就是蝉从生到死的全部过程,通过了解
它的生命历程,你觉得蝉的一生是怎样的呢?(短暂)在散文《蝉》中,一只小小的生命短
暂的蝉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思的短文《蝉》。
二、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对蝉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烦人——宽恕)
明确: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三、感受“烦人”的蝉
1.(1)对比感受:
A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
B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
的人听了很烦。
(2)此时此刻,作者的内心独白是什么?
2.(1)对比感受:
A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
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
B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一个“就”字显示了作者发现鸣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是这样子时的一种惊讶,一种
不以为然。从“那么、却、竟”三个词语中,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惊讶的情感。)
(2)用虚词演绎此刻作者的内心独白?
(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夏天!你也只能活这么一个夏天,你大声鸣叫能延长你的生命
吗?„„)
3.对比感受:
A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
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B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
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一个“才”字说明了友人对蝉的苦苦等来这个夏天的来之不易深表同情,同时也对蝉
的苦苦等待之精神充满敬佩!一个“就”字说明了友人对蝉生命的短暂充满了怜悯与叹息!)
4.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
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思考: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繁衍生息)
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责任)
怎样理解“不过”?
小结: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
敬佩的宽恕!
四、感受令人肃然起敬的蝉
1.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
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面对着这只蝉,我们也许会感到惭愧,多少个时间在我们指尖弹指而飞,多少回太阳在
我们脸上匆匆爬过,很多时候,我们不如这只令人敬佩的蝉!
2.文章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蝉来说,秋天不是收获,而是死亡,蝉虽然生命短暂,却
执着等待,好好的生活,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把握住了自己的似水华年,让生命充满了意义,
这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五、延伸拓展
赏析冰心的《谈生命》: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
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
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记住孩子,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
六、板书设计:
蝉
小思
烦人惊讶同情宽恕
贬抑赞扬
欲扬先抑
短文两篇——《贝壳》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这两篇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
教学重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独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只在土底深埋十七年的蝉,只为活过一个聒聒嘶鸣的
夏,引发作者对蝉的生命意义的思索: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即使
生命短暂,也要好好地活着。)那么,怎样才算是“好好地活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
湾作家席慕容的散文《贝壳》,感受作家细描写、委婉文风同时,看在海边偶然拾起的一枚
小小贝壳引发作者怎样的思考与追问。
二、走近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
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
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
《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
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
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
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
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文章,思考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散文写了贝壳及贝壳里的生命,及由贝壳引发的思考。
2、学生示范诵读第二、三段,用文中语言分析贝壳及贝壳里生命特点。
明确:贝壳是精美的艺术品和宝贝,贝壳里的生命是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
3、由贝壳里及贝壳里生命的对比,引发“我”对自己生命的追问与思考,那么“我”的生
命又是什么样的?“我”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我的生命?
明确:我的生命——时间更长,空间更广
应持态度——把事情做得更好
四、问题探究
1.揣摩:
“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贝壳很小,而表面上的颜色、构造又是那么细致、美丽,
因此说它“精致”。“一丝不苟”是”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在文中,形容上苍给贝壳制作
居所非常细心。)
2.怎样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明确:固执——执着(对能做到的事情的态度),简单——单纯(追求的目标),表面虽是
贬义,其实表达作者单纯却执着的愿望追求,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只要像小小
贝壳一样仔细、精致、一丝不苟地活着,对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事执着追求,并要做到最好,
用这种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来回馈生命,打动人们,给世界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
叹的东西来”。
五、对比阅读
分析两篇散文异同点。
同:(1)由细小的“物”引发对生命感悟。
(2)感悟都是积极的、认真的。
(3)对“物”的描写细致入微、清新自然。
异:(1)《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入主题。
(2)《蝉》中作者并未直接表白对生命的态度,而是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
《贝壳》中作者明确提出要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要给世人留
下“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存在着太多的生命奇迹,一截长自淤泥的藕可以开出洁白纯净的花,一只细
微弱小的萤火虫可以在黑夜中发出闪耀夺目的光,枝头一只貌不惊人的鸟发出的鸣叫却婉转
动听如夜曲,柔软无骨的蚯蚓能在坚硬的泥土中自由遨游,同学们能从对身边细微弱小的
“物”的观察中体悟到一些生命的意义吗,说说你的观察和体悟。
生命可能是渺小的、有限的、卑微的,就如我们文中的蝉与贝壳,但这万物都未曾辜
负生命,他们无一不在茁壮成长,都以一种不屈向上的精神努力着,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
力、更有价值和意义。这种生命的力量常常使我们肃然起敬,甚至督促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目
光来看待身边一切,促使我们不停对生命的本真与意义进行思考与追问。
七、文章推荐
张晓风《敬畏生命》
席慕蓉《生命的滋味》
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
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
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21:5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5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