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5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
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
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精选5
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
在这本以小学生为主要叙述对象的书中,我看到了这位教育巨匠
在教育过程中的用心与热忱。在每一条建议中,都提出了切实的可操
作的教育教学理念或者方法,徜徉在书中,我受益颇深。
一、每一朵花都应该平等的开放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是在第一页就映入眼帘的一
句话。
作为老师,有些时候似乎过于急于求成,当孩子们达不到我们在
心中为他们确立的目标时,就开始催促甚至责骂。更为严重的是,偶
尔我们会说出类似于这样的话:你不适合学习。但实际上,学习对孩
子们而言也是他们想急切做好的一件事,而由于我们偶尔的“出言不
逊”,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因此厌倦学习,厌倦学校,最终沦为教育之
外的旁观者。
在苏的观点中,他提出了“学习上的成就”概念。身为老师的我
们,应该认真体会这个概念的深层次的含义:学习上的成就,在每个
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定。而针对这样不同的标准,我们需要
做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冷嘲热讽。
每一朵花都应该平等的开放,我们不能因为花期不同而轻易否定
这朵花所具备的开放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向儿童要求他不
可能做到的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异禀之处,我们身为孩子们
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教给他合适的方法或者给予鼓
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的使学生发现学习的趣味进而
享受学习。而“学习成就”又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
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找出学生擅长的地方,让其树立自信,
进而拥有学习的尊严。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就,是点燃孩子们梦想火种
的最初的火苗,而我们必须努力地爱护这火苗。
记得郭文红老师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儿童,内心最真切的愿望就
是:成为一个好人”,我们要细心呵护孩子们这小小的心愿,“人的
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之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
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
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
学生。努力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学生不合理的认知,改变自己总
是“先入为主”的想法,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让每一
朵花都平等的绽放!
二、获得进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
在书中的第二到第六章节,以及第十九章节,无论是说到教师劳
动还是学生的学习,无一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关于教师劳动。
说到终生备课的准备,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
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
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这里
对教师备课提出了终生的要求:阅读,不断地阅读。如果教师想要使
自己的授课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就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现。授课的过
程是一个进行创造的过程,而创造的源泉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在阅读
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广泛地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我们的视野自然而
然就变得广博,我们所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变得丰富多彩。
关于学生学习。
在苏的观点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极其强烈的功利心,考
试考什么就看什么,课本上要求什么才看什么。这就导致了在授课过
程中偶尔进行的思维拓展学生都会觉得陌生。因而,我们应该在授课
之余应该引导学生多多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结合教材进行相关的专题阅读对于进一步理解教材也是相当有
必要的,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但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的授课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充满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保护对象”。
而后进生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称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信
心,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培养后进生学习信心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
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
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让他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点”,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索,
获得学习思索的信心。阅读会打开思考的源头。阅读能教给他思考,
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鼓励“后进生”
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也可谓教育的一些成就罢!
大量阅读,与教师是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
与学生,是培养兴趣,树立自信的绝佳方式。
打开书本,用墨香浸润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2
重温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比之前有了更接近
自己教学工作的亲切感。每读到一条建议,比之前理解和认识更深了
一些。
有感于“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作者用一个形
象的比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
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份
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吗?教师要
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
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否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就取决于我们对
这个学生在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正如作者说的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水,就
会损害他的力气,到明天他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所以,更理解了“任
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二
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水平和范围,所
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
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
乐趣。这使我对从儿童兴趣出发来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不光要从学
科本身的兴趣点,更要关注儿童认知的兴趣点,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儿
童个体的原有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即我们所说的“一把钥匙开启
一把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和学生关系有相互信任,学生可以坦率自
己,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发自内心,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都能取得成就,如同燃起了生命的火花和一条
蹊径。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弥足珍贵,一定要爱护好这条蹊径和这点
火花。曾几何我们因为自己的急于求成,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让这
些火花散失,让我们所谓的差生就那么一天天落后下去。
那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成就感呢?那就是分层次地
布置学习要求。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
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如果我们能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也能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就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标志。回想自己
的课堂,往往是统一要求的比较多,忽略了不同层次的个体。虽然也
曾不忘鼓励那些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不如根据他们的认知起点,给他
们更切合地努力任务,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我获取,自我进
步来得更实际。这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产
生自我实践感知,体验。唯有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所体验的时候,才是
他有自我认知,真正学习到知识和获取能力。
我将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
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
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3
作为新入编的教师,只凭教育热情是不行的,还有很多需要学,
为此我买了几本书,《给教师的建议》《一线带班》《低年级这样教》
等,首先我先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分享一下自己感触深的句子。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育是事业,而教师
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
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
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
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
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
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
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
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
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
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
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
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
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
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
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
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
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
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
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
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4
当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在
100条建议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
正的备课。苏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
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
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
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
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
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
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
“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
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
P9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
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
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
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
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
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所以,
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
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
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
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喜爱武器、
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教师的读书风气能
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
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
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
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
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
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
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
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
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
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
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
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
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
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
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
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
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
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
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
决定人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好
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
他们追求的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
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学习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
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
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
习惯。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
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
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
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一些人类
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
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在中国的十五期间可以
达到占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我们呢?看看我们周围,越来越多
的人不爱读书,浮躁之风盛行,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读书,
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
生知识来源的“助氧剂”,让读书成为孩子成才的知识窗。这样,我
们的民族才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
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启迪智慧,读书激发生机,读书让人充实和幸福,读书使人
充满力量,去开拓光辉的未来。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一日不读书,
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让我们牢记这句话,读书,读书,再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5
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
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
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
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
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
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
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
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
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
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
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
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
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
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
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
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
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
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
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
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
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
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
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
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
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
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
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
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
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
—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
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
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
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
趣刺激上。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
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
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
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
努力抓住并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例如,在备jqx三个字母的
教学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这三个字母,要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另一个结合点上:jqx这
三个声母宝宝太孤独了,你们能给他找些韵母朋友来陪陪它们吗?从
声母的教学到jqx与v相拼的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将学生的注意
力集中到新的教学中来,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学生在
运用中感受学习知识的力量,并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
学完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到室外,亲自
去观察一下桂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这种发现鼓舞了
孩子们,他们也会变得好奇和活跃。
再次,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盎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
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
途径,也就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例如:办手抄板展,让学生体
验学习知识的喜悦;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会古诗学习的韵味;歇后
语比赛,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
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
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
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
幸福的童年。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21:3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5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