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
百家讲坛武那么(nàme)天蒙曼全集(quánjí)
百家讲坛武那么(nàme)天
贞观(zhēnɡuān)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那么(nàme)天入宫成
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
便将她冷落一边。武那么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
太宗病重期间,武那么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贞观二十三年(公元
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这一年,武那么天和局部没
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唐高宗将她重新召回宫中,封
为昭仪。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也就是武那么天重新入宫的第三年,高宗不顾长
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反对,册封武氏为皇后。之后,武那么天积极为
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
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根本实现了君主集权。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
事都交给皇后武那么天来处理。因此,唐朝经历了一段“双悬日月照乾坤〞的
时期,武那么天逐渐掌握中央实权,并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公元683年,高宗病死。不久,武那么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
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
业领导的反叛后,于公元690年,武那么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唐〞为
“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公元705年,许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
政变,逼迫武那么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同年,武
第2页共10页
那么天病死,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那么天大圣皇后〞,并令人在
陵前竖起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武那么天足智多谋,兼涉文史。在执政期间,她继续推行法治,开创殿
试,创武举、自举、试官,亲自考试贡士;修《姓氏录》,列武氏为一等;重视
农业,抵抗吐蕃的攻扰。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开展,但由于大修庙宇,人
民负担有所加重。武那么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
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2人物生平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
详(《新唐书》中记载为武珝,但经现代局部学者考证,亦可能为武元
华),通称武那么天或武后,四川广元利州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成
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
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
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
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
文水县),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本名二女,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
豆蔻年华,美艳绝伦,光荣照人,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
娘。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
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武氏认为自己好似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
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那么天大圣皇
第3页共10页
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
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那么天大圣皇帝〞
等。
武那么天,女,山西文水人,出生于四川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字
“曌〞(zhào,含义是日月当空,“曌〞是武那么天为自己创造的字),故也称
武曌。
关于武那么天的生辰和出生地一直扑朔迷离,相传唐高祖武德七年正月二
十三(根据现代万年历相关软件推测,624年正月二十三为阳历的2月17日,
亦有2月21日、2月25日之说,资料仅供参考)生于利州(亦有利州之说,即
四川省广元市);其父武士彠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
之时,因屡次在武家留住,与其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
过钱粮衣物,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彠因“元从功臣〞出任光禄大夫,封太
原郡公,后来历任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
都督、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改封应国公。
早期经历
初入宫廷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武士彠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
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靠战乱平步青云。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
说武媚娘“地实寒微〞。母亲杨氏,本名不详。据说武那么天祖籍山西文水,
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那
么天在长安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
第4页共10页
“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那么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
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那么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
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那么天和局部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
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二次入宫
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那么天入
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那么天26岁。武那么天回宫后确实迅速打败
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
儿子李弘。后来,武那么天不满昭仪之位。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
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那么天周旋于后宫,后来武那么天设计杀死了王皇
后,自己成为了皇后。
武那么天封后
武那么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0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
鉴》记载:武那么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
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
来被武那么天暗中杀死。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
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
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那么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
辛。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那么
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
第5页共10页
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
那么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
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
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那么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
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那么天随后做出一系列举
动: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
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
无忌。至此,高宗根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
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
响。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帘子遮隔,来管理国家军政要务。
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
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
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
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武那么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那么天,逐步
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那么天打理,这也为武那么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
取中央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皇权,行王事,成
为执政者。
第6页共10页
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十月(660年),唐高宗风疾发作,让武那么天处理朝政。然而也
让武那么天和唐高宗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那么天差一点被废。麟德元年
(664年),唐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那么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
那么天从天而降。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那么天
向唐高宗建议让她和高宗一块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
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但武那么天还不满足,她要与高宗封禅泰山。由于高宗
年间国力兴盛,武那么天积极窜掇高宗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
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
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
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
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容许。后来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
这天,她与高宗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
她感恩戴德。
登基
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那么天来决断。于是武那么
天又有了新的想法。上元元年(674年)武那么天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
宗封了个遍。追尊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他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
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于是为了避讳,唐高
宗自称天皇,[2]
不仅仅是这样,武那么天还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
第7页共10页
公布了她的政治纲领。历史书一般把它叫做建言十二事。这十二件事分为四个
方面:第一方面,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止
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把京城老百姓的徭役给免了。第二方面:笼络百
官。从提高官员的待遇入手。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高位卑、长期得
不到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升官。第三方面:提高母权。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在
世,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第四方面:取悦皇帝。第一,王公以降皆习《老
子》。第二,提倡节俭,要求效劳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当时
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可武那么天只穿了七个褶子的裙子。提倡节俭。
建言十二事使武那么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去世
神龙政变
武那么天称帝后,一直没立太子,她将原来的皇帝李旦称为“皇嗣〞,
“皇嗣〞身份近似于太子又不是太子。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
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递的。这种继承方式让女皇武那么天大受困扰:如果让儿
子继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
跟自己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武那么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当上太子,
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经过狄仁杰等大臣
的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那么天看到人民仍心向
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那么天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
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那么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
的问题需要解决,她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
第8页共10页
据史料记载,武那么天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
李重润一起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处死。武那么天晚年,一批男宠
慢慢走进她的生活。武那么天挑选男宠的标准是年轻、貌美、健壮,还下令
“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高宗去世后不久,武那么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
冯小宝,当时武那么天还比拟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
了武那么天最后被秘密杀死。武那么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
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那么天的新宠。当时武那么天已经进入真正
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
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
怨,也使得武那么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
化,武那么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
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那么天退位,迎中宗复位,恢复唐
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那么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那么天
大圣皇后。〞
无字丰碑
无字碑位于武那么天和高宗和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
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那么天的题词:另一
块是武那么天的无字墓碑。一个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
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那么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
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那么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
第9页共10页
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那么天是一个有自知之
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方法;
还有一种说法,武那么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
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方案刻字,
但武那么天死后政局动乱,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那么天作出适当的评
价,因而便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武那么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别人
不知如何写碑文,所以没有文字。对于武那么天历来褒贬不一,李白把武那么
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内容总结
(1)百家讲坛武那么天蒙曼全集
百家讲坛武那么天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那么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
(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
一边
(2)早期经历
初入宫廷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
(3)垂帘听政
第10页共10页
“垂帘听政〞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帘子遮隔,来管理国家军政要务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20:1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5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