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籍读后感
科普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1
高士其是福州人,他是生物学家、化学家和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一生创作
了许多科普童画,《菌儿自传》是其代表作品。还有《散花的仙子》、《霍乱先生
访问记》、《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等等作品,都收录在科普童话当中。
《菌儿自传》书中的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
方式写成。书中的每一篇都无比的生动有趣。里面有细菌的籍贯、细菌的家庭生活
等等。在作者的笔下,菌儿是个七情六欲的人物。它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
肺巷战斗;时而在肠腔里开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的
得淋漓尽致。
我读了之后,对细菌家族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一直以为细菌属于动物
类,可是看了《菌儿自传》之后才知道细菌是属于植物类科普书籍。而且细菌的繁
殖速度非常快,20分钟就能变成2个,8小时之后就变成16000000个了。
读了这本书,不仅增长知识,而且还很容易理解呢!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2
《十万个一为什么》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的拿来翻阅着,呵,一篇篇文章多
么富有知识呀!自从我读了这十二本《十万个为什么》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
增加了许多日常生活时要注意些什么的知识,还增长了许多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
术类的知识。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生活卷后,解开了一直埋在我心头的问题:
“为什么刚起床时感到全身无力?吃柿子为什么不能与螃蟹、土豆一起吃?热带草
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等等。例如:飞鸟、走兽、山川、湖泊,甚至汪洋大海,
都无一不被他吸在地球的表面上。人自然也不会例外,也被地球的吸引力紧紧的吸
在地面上。所以,尽管地球在不停的转动,我们却不会被甩出去。还有,里面的埃
菲亚塔是哪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原来啊埃菲亚铁塔高320米,由1。8万个金属
部件和100多万个镏丁组成,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这个答案似乎带我去了这个地
方观看了这个铁塔,旅游了巴黎。我真喜欢这十二本富有知识性的《十万个为什
么》啊!我决定把这套书上的所有知识都学、记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用到,长
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确实,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来的,必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而对于我们
这样一群学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去了解科学,那么我们怎样才
能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呢?我把汗水撒给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
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气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
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
人世界。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们能
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我不懂得的问题的答案。
这本《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共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
三章的排版都做的很好,让读者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三章都按照
各自的特点分为若干节,各节在结构设计上均采用场面宏大的主图以及精彩纷呈的
配图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在准确的文字描述、严谨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
新奇的探索之旅,轻松地掌握的百科知识。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
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
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等等,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
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
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
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
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正确做
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
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看吧!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在这个讲究
科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多学习一些有关科学的知识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
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
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3
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这本书令我十分着迷,原来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
什么样的蘑菇有毒;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昆虫中最老的是谁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部解答动物、植物身上的疑点的科普书,朴实的文字,
清新自然;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十万个为什
么》让我看到了在世界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不知道的科学秘密,让我大开眼界。让我
懂得了世界上有许多百奇不解的科学秘密。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大量精彩纷呈的
配图给我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更加直观地展示和了解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使
我在阅读中愉快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这本书还通过“智力大挑战”,“世界真
奇妙’等小栏目,让我了解到更多小知识,小趣闻。
这本书还讲了日新月异的科技,趣味无穷的体育,奇妙的植物世界,形形色色
的昆虫让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宇宙有多大,地球是从哪里来的?大
海有多深?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真的有外星人吗?是否还有活着的恐龙
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选材广泛,既涉及到最新的科学领域和科技
动态,也不忽略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且能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
性于一体,满足我们小读者汲取知识,获取获取信息,开发潜能的愿望和要求。我
们随意翻开一页,便能学到一则科学知识,可谓开卷有益。
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
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
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有句话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也用
它来勉励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
斗!
读了这本书,我想:世界上未知的秘密还有这么多呀!看来科学家们为了探索
这些秘密费了很大的心思。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要当一名科学家,去探索未知的秘密。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4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
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
泌物。还弄清了:蜂抓青虫不是当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
和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大笑这是多么奇
异、有趣的故事啊!
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是不是在以后昆虫还没灭绝呢?
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
的门窗。
《昆虫记》给予了我许多启示:蜣螂告诉了我要坚持不懈;松毛虫告诉了我要
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创佳绩;螳螂告诉了我要永不屈服;坚果象告诉我要一丝不
苟;蜘蛛告诉了我面对不同的问题,要使用不同的方法;黄蜂告诉了我要保护自
己;蝎子告诉了我要学会迷惑对手,获得胜利。
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书,它总是带给我们无尽的美好。田野里
的一朵小花,路旁的一棵大树,天空的一朵白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只要你用一双
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它,你就会获得惊喜和快乐。
科普书籍读后感篇5
娄老师和黄老师推荐的《科学探索者丛书》丛书真不愧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探究
性学习教材,前一段时间读完它的《运动、力与能量》和《电与磁》两个分册真是
受益匪浅,好想再把其他分册读一读。
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的《科学探索者丛书》是美国培生教育集团根据《美国国
家科学教育标准》,经过7年时间编写的科学课教科书。我从互联网上查了一下该
书确实在美国有极高的选用率,这套书在美国本土4200所学校普遍使用的综合
理科教材,目前已被世界近30个发达国家作为科学课教材。这套丛书包括的15
分册,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处处洋溢着人文智慧的光芒和探索的
魅力。
这套丛书与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也是匹配的,这一点我想可能是我们学习美国的
结果。丛书在每册内容的安排上,并非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原理讲起,而是以各种
有趣的故事性话题开始,然后把系统的科学内容搀糅进去,基本的原理和理论在不
知不觉中就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中了。在具体的章节中,丛书也是广征博引,枯燥
的知识总能甚至是跨学科地找到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如在《运动、力与能量》
中,一开始就介绍了一位科学家奥安尼斯・米奥利斯是如何从小对自然界产生好
奇,以后投身于科学事业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故事。这时以这位科学家的第一人
称写了几个小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犬鼠总是让洞留两个出口,这个问题引起
了他的好奇,实际也引起了学习者的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利用精美的插图
和浅显的科学道理说明了这个问题。用这么吸引人的小问题,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并且说明了科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的,而是存在于我们身边。
每一本书的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课题展开,每一章中必然有一节是本节内容与
其他科学的综合,文字浅显生动,配图丰富有趣,设计的活动简单易行又有趣,而
且做过活动之后,要学习的知识就会被牢牢地掌握了。活动分为学科活动与跨学科
活动,其中学科活动包括:“探索”,让学生进行课前的思考和探索;“增进技
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试一试”能对基本概念进行巩固与强化;“技
能实验室”强化学生的探索技能,“生活实验室”则是科学知识的应用。另外还有
单独的“探索活动”用于形象地说明一些概念。跨学科活动包括“科学与历史”、
“科学与社会”、与语言、社会、视觉等的“链接”还有,“身边的科学”告诉学
生,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既让学生的基础得到锻炼,又为学有余力又感兴
趣的学生提供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拓展空间。
反观我们的教材,表面上看好象是有趣了,简单了,但实际上使用的难度却很
大,而且书本也并不能吸引学生,物理学科还是以物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强调的
还是知识,即便是有能力培养的问题,到考试的试卷上也就“知识化”了。我们的
教材对学科存在着孤立化的倾向,没有真正的把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我们现在也
强调过程与方法,可是在实际的情况下从来没有接受过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经历过
科学学习过程的学生,上了初中就一下要开始“科学探究”了,真是赶鸭子上架。
再看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如果美国想成
为在全体公民中普及科学知识的国家,则整个教育系统,即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
要变革,都要将普及科学基础知识作为教育的中心目标。整个教育系统的科学、数
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必须列人美国的头等议事日程。大的范围不敢说,最少在我们
学校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基本上都停留在原来的教学状态上。在一线的老师都知
道,现在上了初二的学生有一部分真的是连算术都不会,字也不会写呢,小学水平
还没具备怎么能“探究”初二的物理学知识呢。但他们最后还要参加水平统一的考
试,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论怎么说,课程改革实行新的课程标准是大势所趋,是关系到民族兴盛发展
的大事。我们这些教师应当作出自己的努力,为这个重大的变革作出贡献。
《科学探索者丛书》很好的体现了并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的探
究”强调教师应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引导,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且观察
的方法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按照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于
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不把现成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
求他们自己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
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丛书的问题设置也是
很有特色,这些问题总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教师促使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然后,学
生自己独立地做实验。他们必须积极地思考、阅读、设计、观察、记录,并作出结
论。很多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不知是否属实
“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
连教师都回答不了,便是成功的教育。”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学生应该会运用科
学推导和批判思维,把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结合、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对科学的理
解的要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
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另外,《科学探索者丛书》再强调科学探究方式学时时也与我们的教材有着区
别,我们的教材总是“渗透”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但丛书专门拿出篇幅讲述科学的
研究过程和方法,比如《运动、力与能量》分册专门讲述了数学中的图像分析方
法,柱状图等。这些分析方法在比较速度大小时加以应用,学生自然印在头脑中
了。我们也说“渗透”但是渗透到什么水平?怎么渗透?如何操作?一直没有回
答。我认为“渗透”不如明确的对这些过程与方法进行培训,使学生清楚什么是科
学的研究,真正掌握它。可是矛盾又出现了,我们现行的课时安排中又没有这些课
时安排,老师怎么掌握呢?所以,我觉得我们一直在说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是
学了一个皮毛,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也只体验到了皮毛。这些科学的研究
过程和研究方法为什么不能摆出来,单独作为科学知识给学生呢?我想最主要的原
因是,这些东西往往要讲授,既然能在过程中获得为什么还要讲授呢。我认为这样
的想法大错特错,学生对任何知识、过程与方法的例解都是认识的过程的,与他实
际的年龄和水平是分不开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好的例解这些方法的能力。如果不
给学生讲授科学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体会,同时还要体会新的知识,往往会顾此失
彼,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美国科
学课程标准》认为:“学习科学靠单一的教学策略或学习活动都是无法办到的。”
所以,对科学过程与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问题,传统的讲授也是十分必要
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娄老师和黄老师给与批评和帮助。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8:3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4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