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以线为主的特点
中国画作为一种民族形式,是由五千年的深厚文化作为基础的。线造型是中国画区别
于其他绘画形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富有精神内涵。可以说线条本身
就蕴涵着一种精神。中国画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这就使得中国画有独特的审美
意识和个性表现,从主观上反映出画家的意,从客观上表现物象的神,许多文人“缘物寄
情”。因此,中国人画画到一定境界之时思想飞翔,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状态,传统已经看
遍了,自然也都看遍了,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如
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等,达到”
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物为我用”的境界。中国画能取得如此成就也
归功于此。
法国的罗丹曾经说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线条的粗细,刚柔,断续,轻重
等变化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质感、体积等。晋代画家顾恺之说:"以形写神",这确立了
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而一个物形是由线形成的,因此,可以说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
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
种形象。中国人主客统一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是善于讲究同时将几个视点及不同视平线内所
观察到的物象综合在一起表现,并使人感到一种视觉感官上的舒服与满足。这种善于平面性
处理事物的造型观正是源于中国的哲学、绘画工具的特殊性及建筑的空间意识。所体现的是
通过线势、线性、笔触、墨韵之微妙变化而达到,并体现出中国画造型的民族气质与风格。
所以,以线造型既体现出中国画具有强大的视觉表现能力上的宽容性,同时又易于客观对象
的提炼与概括,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超越自然的的绘画形式,并达到所创造的“第二自
然”之理想境界。
对工笔画而言,“线”取自物象受光时起伏变化的特定位置与事物自身结构上的边缘及
组合,如此产生的线造型不但生动而且线性、线态符合艺术规律的表现。对于水墨画,线的
提取与表现,更多的则是个性的精神符号语言,其观察与认识事物的方法更加主观与纯粹,
这种造型则更多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及精神内涵、审美与个性、立场与气质。所以说,
以造型无论在形式选择上如何有别,则无不表现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性,这就是线造型嗦
产生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及美学特征。
对于中国画家而言,如何从大自然中寻找表现自然形态的灵感,以不同的视角选择与心
灵感悟去追求别具新意的艺术形态,可见证于历史上成功的画家无不借形态的特征表现,而
隐藏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人性丰富情感的物化。而这种艺术表现则以线造型的形式展现在
画面上。线造型的另一方面,就是要表现非常规意义下的形态,并赋予其精神与生命,体现
审美与个性,使之成为新的视觉艺术的启发点,并体现出其社会的功能及影响社会价值的作
用。所以,如何运用以线为艺术语言手法来表现形态,使其自然、生动并赋有审美意识与学
术个性,而对线在造型上的发扬,有着各种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透出对自然物象规律特征
而表现出线性、线势的个性特征,并赋予自然形态无穷的力量与生机,使作品的画境产生出
超越时空的艺术张力。
对于线造型的形式表现探索,在两宋及元初花鸟画的线的写实发展中得到过验证,也致
使元明清以后写意花鸟的大肆发展。这种审美的转化及新艺术的表现与发展,使得中国画艺
术在写生到写真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彻底性的革命,开创了有别于两宋传统绘画风格。所以
说,线的本质是是个性的精神,这是其一。其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的欣赏与审美
习惯与造型风格是线造型表现的基础。同时,不同角度的选择也是影响线造型的基础。
同时书法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线造型的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促成了中国画用线造
型的技艺拓展及水墨写意画形式的飞跃。这种飞跃的本质在于画家调动艺术个性和内心情
感,使线与面的表现有机的融合,这种突变的产生,有助于运用笔墨表现形态质感的审美效
果,否则作品中的面总是被线造型应用的新概念所取代,使人看到的总是线。同时,也应指
出中国画的面与西洋画中的面不同,中国画是非常主观地注重情感,这一点与其观察物体注
重意象是一致的,所以其追求的面也是柔软与模糊的审美感觉。所以,于书法的变化中所产
生出的不同的线性特点及审美追求,创造出中国画诸多艺术流派。
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谐相处的哲学特性与主张,在传承中多
以横向型吸收与兼并的态度对待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造型意识,使中国水墨画自产生之日起
就是以意象的表现来完成对空间的建立,即创造出一种多维的空间样式。这种艺术的前瞻性
创造,对于西方艺术来说,到了近现代才从焦点透视的空间样式中解脱出来。所以说,以线
造型拓展而成的物象意象空间表现,正是作者精神型与抽象空间相结合的统一体。由此说明,
艺术并不是对大自然的简单再现或复制,而是艺术家心灵中那种切身感受的真切与初始的表
现,是转化自然空间中的物质形态为心理空间中视觉心态的艺术再现。无论是直觉地认识世
界,还是从多元及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艺术形式中的白描、工笔、水墨、兼工带写等形
式,无不由点、线、面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最佳形态组合。这样就有了几何形成为抽象绘画
的造型与构成的基础之说,所以说艺术家对艺术的主观态度与思维方法及经验为主导的因
素,正是产生艺术创造的绘画形式语言。这种形式语言,正是作者在客观事物的普遍认识上
提取的最为抽象的概念,而又是最能代表事物的普遍意义和为人所接受的象征语言符号,同
时又可以超越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为众人所接纳。故相比之下传统绘画中所谓的造型,是
再现客观的现实造型,是着重再现物象自然结构本质和各种力量之间复杂关系的视觉重组与
刺激,并体现艺术家的主观意念。
对于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不只是由自然形态本身的素质所决定,而是取决于画家主观的
审美意识与艺术手段,并赋予自然以新的生命,这是艺术美高于生活中自然美的表现,关键
在于作品构成上的力感与动感。如果没有这两者的支撑,就很难表现出潜在的生命的力量,
就中国创作而言,无论是采用何种笔法线条,还是造型中讲究的方圆曲折,直到构图上的倾
势与起伏,递情与转接都需要有力度与动感的表现。只有努力探索出动极则静、静及则动的
个性画境意识。
只有这种高度的将艺术家的感受与线融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生机勃然,具有时代气息的
艺术作品。并且在目前西方文化强势影响的情况下,研究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对于中国
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艺术学院美术学
肖敏
学号:312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8:1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47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