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
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
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
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
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
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
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
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
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
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
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
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
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
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
四十一,谥康王。
〔一〕京尹时期15-30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
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
好的基础,7岁升任尚书左朴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
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
调,解除左朴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
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
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2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
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
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
权力斗争。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
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撰有《世说新语》八
卷,今本作三卷,还有36门.《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
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
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
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
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继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
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
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
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
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
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
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
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
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
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
书。”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一
一、语言运用
1.解释下列加重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4差可拟
(5去后乃至(6太丘舍去
(7入门不顾(8与友期行
(9时年七岁(10尊君在不
(11相委而去(12下车引之
2.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B.则是无信C.相委而去D.下车引之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
/人门/不顾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2尊君在不:(3君久不至:(4君与家君: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课外选读·故事两则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②,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③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④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选自《宋学士文集》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⑦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
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⑧不买。子侄以为言⑨,
元方日:“不尔⑩,是欺之也。”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窃:暗暗地。②已:止,罢。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
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恬若不见:安然得好像没有看见土偶。⑦直:通“值”,价
钱。⑧遽(ju4辞:立即推却。遽,急促。⑨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⑩不尔:
不这样。
13.翻译下列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不尔,是欺之也。
14.简析这两则故事的选材和立意。
15、请举出与这两则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各一个,各用一句话概述。
16.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
么?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二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__(姓名)组织
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
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地点“____”人物____事件“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
之()公欣然..曰()太丘舍.
去()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D.友人惭.
(chán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丢下,丢弃)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
期日中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B.即公大兄无奕女译:就是谢安长兄
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兄女曰:“。”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4、翻译下列句子。⑪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文中两
个以雪为喻句子是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今义:。你认6、谢太傅一家其乐融
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阅
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
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7、这首诗的体裁是,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这样写,有哪些好处?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
子: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A、陈太丘与友期行.B、太丘舍
去.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古义:古义:古义:今义:
今义:今义:今义: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一)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本文选自余嘉锡《2、解释
下列加点字的词。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⑤尊君(..))③相委
而去(.))》。《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④下车引之(.⑥家君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
子之学必好问B、子将安之C、良愕然,欲殴之)D、投诸渤海之尾4、这则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6、假如
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二)郢人有遗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
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
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7、解释加点的字。遗(8、翻译下列句子。①云而过
书“举烛”。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从中可归纳出一
个成语:。)夜书()说()尚明()以治()(三)薛谭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
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秦
青、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饯:设酒食送。衢(qú):大路。10、选出
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C、抚节悲
歌:把住.()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D、响遏行云:阻止.()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薛谭学讴于秦青.C、未穷
青之技.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饯于郊衢有过于江上者..D、人皆贺之
放之四海而皆准..)B、其邻人之父亦云.响遏行云.其邻人之父亦
云.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薛谭乃谢求反.C、自
谓尽之,遂辞归.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入
而徐趋,至而自谢.停数日,辞去.D、(歌者)贵在中节抚节悲歌..
第一套答案1.(1家庭聚会(2不久,一会儿(3„„的样子(4相比(5于是,才(6
放弃(7回头看(8约定(9当时(10通“否”(11丢下、舍弃(12拉2.B3.C4.(1谢
太傅(2陈太丘(3客人(4陈太丘5.例如:第(3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
美妙,比喻新颖贴切。6.(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
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7.(1向空中撤一把盐差不多可以和白雪纷纷相比。(2还不
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3(约定正午不来,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
没有礼节。8.温馨和谐。9.如“鹅毛大雪”等。10.(1惭愧。(2轻视。11.元
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12.做人要明礼、守信;为人要不卑不亢,敢于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等。言之成理
即可。13.(1怎么不就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2在长明灯的照映下拿起书来读。
(3不这样说出实情,那是欺骗人家。14.《王冕读书》选取王冕小时候读书的经
历,表现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陆少保卖宅》选取陆少保卖宅失败的例子,表
现他具有诚信的美德。15.例如:(1匡衡凿壁偷光。苏康映雪读书。(2北宋诗人
晏殊在考试中遇到与自己做过的题目相同,竟要求换题。16.可从文章写法、塑
造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分析。第二套答案一、南朝宋刘义庆寒雪日二、不如乘
三、B不久、一会儿五、Cxǜyì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约定同行丢下回头
看拉高兴地离开急差不多可以相比六、B2.D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
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四、A七、(一)1.fùzhòunì儿。4.⑪不久,大雪下得急
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⑫(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
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比
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
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6.略
(二)、7.七言绝句咏物诗8.拟人、比喻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
泼。9.略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
吻合。八、A.期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B.去古义:离去、距离今义:
前往C.引古义:拉今义:引用D.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九、(一)1.
《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南朝宋2.①约定②通“否”③丢下、丢弃④拉⑤对别人
父亲的一种尊称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二)7.送在晚上书写通“悦”崇高3.C4.做
人要重礼守信5.略6.略治理得好、太平8.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
上。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9.寓意:比喻穿
凿附会,曲解原意郢书燕说(三)10.C11.B12.B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
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
听。14.寓意:学无止境。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7:4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4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