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主要内容
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
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
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
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欺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
《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
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
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
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
《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
《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
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
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
作,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
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
《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
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
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
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体例分类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
为:赋、比、兴。
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雅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
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
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
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
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
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
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
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
唐、秦、陈、桧〔kuài〕、曹、豳〔bīn))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
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
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
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
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
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
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
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
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
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
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
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
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
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
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
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
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
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表现手法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
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
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
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
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
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
“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
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
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
《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
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
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
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
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6:1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42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