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_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案
紫藤萝瀑布
一、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
四、教学内容
五、自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
a、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
评论、补充。教师领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
(二)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a.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③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
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a.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b、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
有理即可。
C、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④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中
找出精美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与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
师指导: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
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
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
把握。
(三)体验反思
①质疑交流
通过研读,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a.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b.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
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②拓展延伸
a、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
荷、松树、牡丹等等)。
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
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b、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
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
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
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
“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
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
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
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①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②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五)信息反馈:
童趣
一、学习目标
①背诵、翻译全文。
二、学习重难点
①掌握文言词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
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
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
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
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
发。
板书课题。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
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
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
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
旨。
4、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
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
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③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②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②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二、自学设计
1、检查作业
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2、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a.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b.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体验与反思
a.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
评价。
b.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
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
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c.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能发现美、认识美。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
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
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三、作业
a、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b、将“体验反思b”写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结
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
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五、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六、信息反馈:
理想
一、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学习重难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
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
“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
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
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
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
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
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
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
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
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
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
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
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
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
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
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
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二、自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2、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
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
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
“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
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
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
“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3、阅读体验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
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
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
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5、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
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
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
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6、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三、反馈: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6:0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4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