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更新时间:2023-01-25 14:48:47 阅读: 评论:0

初三学霸作息时间表一周-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长恨歌白居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

简要分析。

答案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

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颈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

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

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解析(1)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第一问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

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第一问:“炼字”,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

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

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第二问:第二问: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

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

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赏析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

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

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

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

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

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颈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

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

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颈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

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

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

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

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

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

《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

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

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

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

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

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

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

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

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

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颈一词,千回万转,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

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

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

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

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

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4:4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越王勾践反国
下一篇:商标转让协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