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题西林壁ppt

更新时间:2023-01-25 14:28:46 阅读: 评论:0

八年级英语资料书推荐-奇异反义词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增幅)

[题西林壁课件]题西林壁古诗ppt课件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

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

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

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

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

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

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

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

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

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

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

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

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

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

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

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

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

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

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

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

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

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

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

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

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

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

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

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

人的意见。)

三、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

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拓展阅读:《题西林壁》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

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

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

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

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

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

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

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

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

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

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

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

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

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

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

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

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

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

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

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

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

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

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

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

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

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

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

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

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4:2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7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关关雎鸠全文
下一篇:遭殃的近义词
标签:题西林壁ppt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