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牡丹江大学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3-01-25 13:30:28 阅读: 评论:0

培训班退费赠品要扣吗-红字几画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雄县人)

第2O卷第10期

2011年l0月

牡丹江大学学报

Journa1 of Mudanj iang Univers i ty

Vo1.20 No.10

0ct 201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1)10.0127.03

礼貌原则下网语拒绝策略研究

刘 晓树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网语在网络上普遍使用、广泛流传,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这种语言有着独特的词汇、语法规则、

语用特征等。从本质上看,拒绝语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一般而言,礼貌地表达拒绝,可以减轻对听话者面

子的伤害,从而保持话语双方和睦的关系。为此,本文将结合礼貌原则论述网络语言中的拒绝策略。

关键词:网语;拒绝;策略;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与我们的

生活密不可分。我国学术界对网络语言也给予了密切的

关注并对网络语言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这些研究大体上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

如宋峻峰(2008)、邓娜(2009)、史良玉(2009)、周浩

(2010);(2)探讨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如秦秀白

(2003),许秀如(2005)、于艳平(2006)、沙振坤(2009)、

何巍(2009);(3)从修辞视角分析网络语言,如马思鸣

(2009);(4)论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力,如倪雯婷

(201 1)。毫无疑问,这些研究对于人们如何更好地认识、

使用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极少学者关注网

络语言中拒绝策略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语用视

角结合礼貌原则就网络语言拒绝策略做一些探讨。

二、网络语言与网络语境

网语是“网络语言”或“网络语”的简称,是网络

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由三种语言成分构

成:(1)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2)与网络文

化现象相关的术语;(3)CMC交际(BBS、网络聊天等)

使用的特殊用语(秦秀白,2003)。“网络语言”的定义

表明,网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计

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也包括与网络文化现象相

关的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则是指CMC交际(BBS、网

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本文的网络语言是就狭义

而言,也就是指网络语言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CMC

交际、BBS、网络聊天等)o

目前,网络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包括BBS、聊天室、

各种聊天工具。这些交流的方式不受地域限制,从而使

得位于世界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网络就能同步进行交

流。尽管网络交流的双方互不相见,但却可以通过计算

机屏幕上的文字或符号进行同步的交流。实践证明,网

络交流的方式使得网络语境具备如下的特点:(1)平等

性,在网络语境中,每个交流者除了拥有自己的网名以

外一无所有,在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社会地位等在网络

环境中没有什么作用,也就说每一个网络交流者都是平

等的。(2)行为与责任分离,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既是

行为的主体,也是责任的主体。然而,在网络环境中,

尽管行为的主体依然是个人,但责任却由个人在网络环

境中的代号所承担。这也就表明,网络语境中,行为与

责任是分离的。(3)随意性,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

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取决于多种因素。可是,在网络

语境中,交流的双方或多方均是以匿名进行的。这说明,

在网络语境里面,人们之间的交流摆脱了社会的约束,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

总的而言,网语是在现实世界基础上所形成的、具

有平等性、行为与责任分离、随意性的语言。那么,在

这个网络语境中,人们该如何表达拒绝呢?

三、语用视角下的网语拒绝策略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虚拟世界。而在

网络聊天中,交流双方免不了要拒绝对方的这样或那样

的要求。那么,在网络语境中,交流双方如何表达拒绝

的话语?我们又该怎么样看待表达拒绝意义的网语?下

收稿日期:201 1-05.10

作者简介:刘晓树(1973一),女,湖南益阳人,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应

用语言学。 127

面,我们利用礼貌原则并通过具体例子来分析网语中表

示拒绝策略的方式。

英国著名学者Leech(1983:131—138)对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划分为6类:(1)得体准则(Tact

Maxim:a.尽量少让别人吃亏,b尽量多使人受益);(2)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a.尽量少使自己受益,b.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a.尽量少贬低别人,b.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a.尽量少赞誉自己,b.尽量多贬低自

己);(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a.尽量减少双方

的分歧,b.尽量多贬低自己);(6)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a.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b.尽量增加双方的同

情)。

(一)巧用数字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现实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

用,在网络语境中,网民们也常常借用阿拉伯数字所具

有的一些特性来交流思想情感,如利用数字的谐音来表

达拒绝的意图。

(1)555,526,886

(2)51396

例(1)的意思是“呜呜呜,我饿了,再见了。”而

例(2)的意思则是“我要睡觉了。”表面上,例(1)及

例(2)要表达的是“我饿了”、“我要睡觉了”,实际就

是拒绝了和对方继续聊天的信号。毕竟,网语交流双方

是来自现实世界的需要吃饭、休息的人。“我饿了”及“我

要睡觉了”增加双方的同情,这符合了Leech礼貌原则

中的同情原则。

(二)语码转换

关于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的定义,游汝杰及

邹嘉彦(2004:145)认为语码转换是说话者在对话或交

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

方言。这种话语现象在网语中常常出现,并呈现出一种

强劲的发展势态,换言之,网民们愈来愈多地使用语码

转换。具体而言,网语中的语码转换就是将汉字、英文

字母、数字交杂在一起同时使用。在网络语境中使用语

码转换能产生什么样语用效果?对此,游汝杰及邹嘉彦

(2004:145)指出,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可以

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重组谈话的参与者、

表明中立的立场、用来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下

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分析。

(3)“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培

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

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酱紫,待gJr,再打铁呵呵!”

(4)眼镜兄:“你也想网恋吗?你想吗? 你想你就

说呀,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中国制造:我ft.

128

例(3)是由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汉语等组成了

一种特定的语码转换,其意义是:“气死我咯,他妈的!

某些老将及上网新手一起在我的主页上随意发言,这些

人真是变态!哥儿们用不着跟在他们后面拍马屁,到底

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就是这样子,耽会儿再来。呵

呵!”通过恰当的使用语码转换而罗列了一连串的气话,

最后说出了拒绝的话语“耽会儿再来”。

在网络中,英文字母ft是faint(晕)的缩写形式,

例(4)中的ft正是此意。一方面,眼镜兄有意说了一

串罗嗦话,意在形成反差,以彰显其幽默。另一方面,

中国制造只用3个字符即我ft(晕),就足以拒绝回答眼

镜兄所提出的那些问题。

例(3)及例(4)通过巧妙使用语码转换,一方面

可以体现出交流双方的网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另一方

面也可以缓和交流双方的语气,也就是这种特定语言符

合了得体准则。

(三)视觉符号

在网语中,网民们常常用视觉形象制作出一些特定

符号,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如例(5):

(5)Zzzz一・…,

在例(5)中,几个z连在一起是表示“在睡觉的意

思”。此符号源自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声音的画

法。因此,例(5)用几个z,其用意是显而易见了,“我

在睡觉”,不能再聊了,请不要打搅了。交流的对方看到

此特定的符号,就能理解对方的心情,也就终止了交流。

这符合Leech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原则。

(四)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被称为身体语言,就

是通过人体不同的部位:头、眼、颈、手、肘、臂、身、

胯、足等协调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这种沟通方式较为

形象,能够达到以表达意的效果。肢体语言在网络语境

中也有所体现,只不过借用符号得以反映,例如:

(6)“:一”的意思是“扁脸,不高兴了”;

:一星号”的意思是“恶心,想吐”

“:一撑”表达的则是“守口如瓶”之意。

例(6)这些肢体语言的符号表达了“不想聊了”、

“不愿意聊了”“什么也不说”等之意。换句话说就是在

网络语境中,网民们通过使用这些肢体语言来表达拒绝

聊天之意图,而不是使用明确的语言来拒绝,从而符合

Leech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

四、结语

在网络语境中,网民们不需要依照相互的年龄长幼、

职务高低进行交际,也就是说网民们可以不分彼此,平

等的交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交流思想情感时,需

要遵循一些必要的语言规定,例如如何把话说得委婉,

如何表达拒绝意义,使对方容易接受。在网语中,网民

若想与别的网民进行交谈并使交流得延续,双方必须使

用一些形象且具有趣味的文字。当然,网民如果不想与

对方继续交谈,这就要拒绝对方。所以,网民很有必要

认识、熟悉网语表达拒绝意图的一些方式。本文从四个

方面,即巧用数字、语码转换、视觉符号、肢体语言,

并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礼貌原则分析网语中拒绝意图

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宋峻峰.信息时代新兴的言说方式——简析网络语言

的特点[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xF娜.浅谈网络语言的类型和特色[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4).

【3】史良玉.网络语言分析【J】.安徽文学,2009,(11).

【4】周浩.浅析汉英网络语言的特点【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0,(2).

【5】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6】许秀如.网络聊天用语的语体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

2005,07). ‘

[7]-I- ̄ ̄平.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及语用功能探祈[J].郑州

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8】沙振坤.网络语言语体特征探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9,(3).

【9】何巍.浅谈网络语体风格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 D.

[10】马思呜.论网络语言的夸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版),2009,0o).

【11】倪雯婷.简析网络语言的影响力[J】.文教资料,

2011,(1).

【12]Geoffrey 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es[M】.

London and New York,1983.

[13】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 川.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4.

(上接126页)要遵循自主性和互动性原则。成长记录

袋的评价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而是突出学生的

自我评价,辅以小组互评,教师、家长参评等形式,使

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通过多方互动,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寻求教育最

佳途径。

1.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应要求学生定期对自己的成

长记录袋中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要写出简短的心得

体会,收入成长记录袋中。

2.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

互评。时间间隔以一个月为佳,不宜太长;小组人数也

不要太多,5~6人最好,否则会影响互评质量。在小组

互评中,学生可以介绍自己成长记录袋中的作品,交流

自己近期的收获。通过交流,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

人的长处,并制定自己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3.教师评价。教师定期(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两个

月)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尽可能在每个学生

的成长记录袋里留下评语,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

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4.家长评价。教师可以建议家长每月和孩子一起欣

赏他的成长记录袋一次,同时要求家长根据孩子成长记

录袋中反映的学习情况及孩子在家语文学习的情况,对

孩子近期的语文学习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评价,并认真写

下评语和对孩子的希望。

(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圾解决:方法 .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给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这可

能是教师实际操作的最大难题。笔者认为,教师要坚持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原则。成长记录袋的基本

原理就是通过新旧作品的比较,看到学生不断的进步和

存在的不足,并有计划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促使

其不断反思、改进,最终实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

习动力的目的,所以在成长记录袋创建过程中,必须不

断收集新的作品。此外,成长记录袋评价要求教师根据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式,

因此,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定期对成长记录袋

进行评价。

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对教师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工

作,对学生来说也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因此,笔者认为

成长记录袋评价对于刚开始推广的班级学生来说,教师

可以将其应用于某一个专题或某一个学习阶段;教师在

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比

如说班级百词竞赛、课本剧表演、即兴演讲等。这样既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提供了收集的材料,这样成长记录袋的制作就不会成为

学生学习的额外负担。

参考文献:

[1】田慧.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创建和使用[J].语文建设,

2002,(O2).

【2】孙雪娜.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语文学*-7评价[刀.当

代教育科学,2004,(O5).

[3】陈碧波.成长记录袋,想说爱你不容易——小学语文教

师应用成长记录袋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9,(O7). ・

【4】赵德成,徐芬.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反思与改进【J】.语文建

设,2002,(O7).

【5】袁丽芬.语文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可行性探析【J】.新课程

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oo5,(o5).

129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3:3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6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