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更新时间:2023-01-25 12:08:08 阅读: 评论:0

分享晚上用的网址-吴拼音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护发精油)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翻译及赏析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

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词吧,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

好地理解这一首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

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5)怎敌地:对付,抵挡。

(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7)损:表示程度极高。

(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9)堪摘:可,可摘。

(10)次第:光景、情境。

(11)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12)晚:一作“晓”。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

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

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

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

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

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

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

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

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

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

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

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

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

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

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

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

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

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

异。清照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

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

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

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

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

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

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

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

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

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

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

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

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

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

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

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

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

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

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

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

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

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

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

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

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

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

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

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

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

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

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

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

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

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

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

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

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

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

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

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

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

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

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

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

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

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

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

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

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

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

“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

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

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

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

“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

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

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

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

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

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

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

“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

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

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

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

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

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

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

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

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

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

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

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

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

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

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

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

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

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

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

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

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

名作。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

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

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

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

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

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

称千古绝唱!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

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

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

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词》1卷,《漱玉

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

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牌介绍】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据传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

“声”字押韵,改为《声声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按《词谱》

所说,平韵体以晁补之、吴文英词为正体,晁词九十九字,前片九句

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吴词九十七字,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八句

四平韵。仄韵体(一般押入声)以高观国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句读与吴

文英词相同。李清照这首词则为前后片各五仄韵。另有九十六字、九

十八字体。用“仙吕调”。又名《人在楼上》、《神光灿》、《寒松

叹》、《凤求凰》等。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2:0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3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武夷学院地址
下一篇:指日可待造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