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
登高望远,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国论文网/7/
在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外资企业遍地开花,跨国公司不断涌现,这对
国际化生产与销售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向教育要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责任担纲。2011
年6月24日,来自浙江省不同地区的6位中职学校校长齐聚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围绕“职
业教育国际化”主题各抒己见,以各自学校的国际化探索为坐标,以各自实践过程中的收获
与经验为轴线,梳理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浙江轨迹。
●国际化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在国际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职业教育国际化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分流的需要、企业的需要,而不是盲目跟
风
●企业“”政府来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这是一种趋势
陆志松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兼任中国职教学会职高委理事、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
问。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浙江省“春蚕奖”、富阳市首届名校长,其教科研成果荣获
浙江省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缘起:箭在弦上应势而生
从聘请外教和技术骨干到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从承袭合理的管理制度到引入信息交流
技术,从延伸校企合作的落脚点到放大学生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在职业教育多个层面开展各
种形式的国际化交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质职教资源,中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铿
锵,大有迎头追赶欧美发达国家之势。
陆志松:社会趋势、企业需要、家长向往
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生产需要能适应国际生产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教
育应当接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国外的先进职教模式和先进技术,
为我所用,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在陆志松校长看来,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势头之所以如此迅猛,还因社会发展对于国
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企业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合
作企业,国际化生产与销售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国际化生
产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所以企业会主动向政府提出申请与要求,希望职业学校能开展国际
合作,培养国际人才。”
“赶超港台、比肩欧美”,浙江的中职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十一五”
期间,全省投资超过120亿元,惠及150多所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重心逐步移向高职教育
的今天,浙江省中职教育却逆流而上,中外合作更是开全国之先河,誓走国际化的品质职教
之路。
.
研究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自从2005年与新加坡学校合作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后,生源年年爆
满。除了有机会到新加坡学习、就业,学生们还能够接受国际化的课程教育,了解并掌握外
企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按需生产。家长们对于境外合作课程也非常热衷,不仅舍得投资,还
经常主动要求学校多开设一些与国际接轨、合作的专业与课程。有家长还开玩笑地说,我们
生源就准备“外流了”!
●因为国情、体制的差异,国际上流行的那些先进模式搬到中国都会走调
●我们的职业教育不但要及时引进来,更要适时走出去
施勤俭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教学、教科研、成人教育、德育、
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助学金管理等工作。联系教务处、政教处、保卫科,指导商贸专业组
模式:融入、接轨还是照搬?
职业教育怎样国际化?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新加坡教学工厂,包括我国台湾
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以及香港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都有其各
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个性。
李建军:定位准才能方向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模式都有其产生的文
化教育和经济社会背景,把任何一种模式照搬到中国都是不可取的,毕竟双方的主流文化存
在差异。”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曾经聘请过一位中文说得很溜的外籍教师,老师同学们都很
喜欢他,大家在基本的语言交流上也没有太大障碍,但是他却很难真正融入中国,“文化传
统、语言习惯、思想意识等差异不能被遗忘。”李建军校长一语中的,“如果把德国双元制原
样照搬到中国,那么一流的设施设备也有可能成为摆设。”
施勤俭:中国底色+中国特色
在世界大同的趋势之下,职业教育如何在国际化浪潮中保留中国特色?强调国际合作,
关键还要摆正自己的定位,在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模式的同时,不放弃对自身特色的坚
持。所以,中国的职业教育不但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在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模式的
同时,保持“中国特色”和“中国底色”。底色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粹,而特色就是中国
特殊国情之下的职业教育特点,这其中就包括体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职业学校是社会治安的稳定器,对地方财政更是意义重大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最为明显的“胎记”
●校企合作在我国好比是“露水夫妻”,虽然是“自由恋爱”的,却缺乏必要的保障体
系,而在国外双元制的模式之下,校企双方是“合法夫妻”,各项权利与义务受法律保障
试水:各行其道各有妙招
高志刚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浙江省职教语文大组理事会理事,杭州市学科带头
人培养人,杭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专家组成员、教师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多次参与人民教育
.
研究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中职语文新教材编写工作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与韩国全罗南道木浦女子商业高等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海宁市职
业高级中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商业行政管理中澳合作班;金华市第一中等
职业学校与澳大利亚新起点国际职业教育学院开展校校合作;江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与日本西
海协机械株式会社、日本熔接协会合作开办“赴日研修班”;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与日本德
岛工业短期大学、上海中野日语专修学校签订汽驾专业友好合作办学协议;杭州市中策职业
学校与新加坡联合推出境外合作课程,同时还先后接待了来自英国、德国、泰国、韩国、日
本、新加坡等国的共计22批国际游客……从项目国际化到理念国际化,从师资互派到学生
交换,从校企合作模式到人才培养模式,浙江职业教育身先士卒,迈出了国际合作的第一步。
施勤俭:校企合作当有新突破
在跨国企业不断涌现的当代社会,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最为明显的“胎
记”。
但是现在的校企合作,尤其是国际化的校企合作,还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尚需提高。“把校企合作发展到企校合作的程度,就目前来看这或许是一种期望,但
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与跨国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了解这些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
人才,掌握企业发展脉搏,以便于学校按需培养。”施校长对跨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期许。真
正深度的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和法律层面的监督,尤其是国家化的校企合作,更需
要政府主导与调控。好比国外的双元制模式,校企双方的各项权利与义务均会得到法律的保
障。
高志刚:职业教育当引领企业发展
“当然,政府光负责‘出钱’仍然是不够的,政府‘出力’才能让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
程中拥有更多政策的倾斜与保障。”说到政府“不差钱”,高志刚校长甚为感慨:“杭州市政
府每年7000万元的专项经费投入足以证明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制约校企合作向深
度发展的瓶颈在于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没有跟上,企业离国际化生产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这就导致了校企合作国际化势必会偏离预想的轨道。”一流的职业教育要引领企业发展,因
此,浙江的职业教育要立足于企业之前,使得企业能够像发展初期那样依赖职业学校,“而
不是像现在这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拥有一定实力之后,他们就不再希望职业学校介
入,走所谓的‘高精尖’路线”。
蔡之青:职业学校当成为人才储备高地
“职业学校是社会治安的稳定器,对行为习惯方面有偏差的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职业学
校的教师素质至关重要。就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成长来看,国际化非常必要。”蔡之青校长介
绍说:“外教身上的精神品质能给学校师生带来一种正面的影响。”原来,江山市中等专业学
校曾经让外教老师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眼看着午饭时间到了,门外却还排着长队,外教老
师坚持等所有学生的面试工作全部结束以后才吃午饭,而当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外教
老师这种诚信意识让全校师生都受到了震撼,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行动教育。”
“国外的职业学校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化合作,据了解,日本已经建立起不少友好学校,
德国也在做着积极尝试。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中国就更不应该固步自封。就其他国
家的国际化合作来看,教师互派是个中关键。”陆志松校长也表示,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也
正在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从教学方式改革入手,引入国际课程,采用现代化、信息化
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
研究
●国际化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借助于中介机构的初级阶段,校与校的直接接触有限
●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但抢夺中国的高端科技人才,近几年又开始抢夺我们的技能人才,
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中国职业学校花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师资、设备,可是我们最终又留下了多少
弊端:隔靴搔痒三宗罪
黄伟祥绍兴县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校长,绍兴市职成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教学
会职高委理事。浙江省教坛新秀、省级优秀教师、省5522名师培养对象,已完成国家级子
课题2个,省级课题1个,《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获省政府颁发的职教教
学成果二等奖
浙江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热闹的表象背后,“被国际化”的学生们
日后将何去何从?是留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权有多少?国际化合作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还是精细化人才?
陆志松:人才流失&体制壁垒
国际化交流,本意是想要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双高”人才,但最
终导致人才外流的结果却背离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初衷。“一大批在专业领域有建树的高科
技人才和尖端人才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出国谋生,如今技能人才再度外流无疑对中国社会经济
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而且,不少学校还出现外教落地本土之后水土不服的现象。“即便是将德国双元制完全
照搬到中国,由于体制不同,一旦引入中国以后就完全变味了。”陆志松校长认为,如果不
能学以致用,职业教育国际化就只能是流于形式而已。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国情存在天壤之别,
我国对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许多做法无据可依。“我们学校曾经
邀请日本的外教老师将他们的优质教材翻译成中文,功夫下了不少,但是老师们反映实际的
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黄伟祥:胜利比职业规划来得更晚
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这般发达,除了有雄厚的工业实力作支撑以外,与学生从小学毕
业就开始分流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无关联。
“我们从中职阶段才开始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已经晚了。”黄伟祥校长认为,
社会、家长对于成绩和升学率的过分追求是导致教育无法均衡发展的主要根源。
学生进入职高大多是一种被动选择,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清晰的职业理想,所以让学生多
接触一些不同的专业,可以让他们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参与校企合作国际化项目的学生都是自由的,学校对课程体系
也作出了相应调整与改进,“以烹饪专业为例,为了培养学生扎实而丰富的基本功,我们听
取合作酒店的意见,没有细分中餐烹饪与西餐烹饪专业,让学生可以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
自由选择!”
许多学生缺乏规则意识,个性太过张扬,学校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让学
生愿意向规则“妥协”,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纪律,这对于提高就业稳定率大有裨益。
.
研究
●再好的理念与思想,如果不能与自身实际相联系,都是空谈
●引导教师把教育职业当成事业来对待,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
●现代企业招聘毕业生的第一位要求是素质,先成人后成才
●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还是精细化人才
启思:立足本位兼容并蓄
李建军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兼任海宁市校企合作联盟秘书长,海
宁市第十二届党代表,海宁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海宁市教坛新秀、海宁市教育系
统优秀党员、嘉兴市职教先进工作者、浙江省职教教研先进个人、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
黄伟祥:迈好区域化合作的第一步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台湾地区因为其与大陆相似的文化背景,而对浙江
职业教育更具有借鉴意义,许多学校也都在积极尝试与台湾学校展开合作。“我们聘请台湾
高雄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孙仲山教授,每学期到学校开办一次主题讲座,向教师们介绍实
验实训管理经验、7S管理经验等,让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真正了解台湾的职业教育究竟是怎
样运作的。”
黄伟祥校长不无感慨地说:“一开始教师们也不配合,孙教授就先对教师们进行理念引
领,慢慢改变教师们的想法,让他们愿意参与其中,然后再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才能将
管理工作变得高效。”现在的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小到窗帘如何归置的细节问题,都有了
统一规范。
国际化探索,区域化起步,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将区域合作的橄榄枝伸向海峡彼岸,学
习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昂扬精神状态,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7S精
细化管理模式的影响下,现在整个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精神风貌都焕然一新。
李建军:国际合作的校企人才共享
除了与日本学校互派师生交换访问以外,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还利用校企合作企业所聘
请的外国专家资源,实现人才资源的优质共享。“作为海宁市除皮革以外的又一支柱产业,
海宁经编早已蜚声省内外,一位来自日本的退休志愿者为了发展经编事业,出任了一家企业
的技术顾问,巧的是这家企业是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所以顺理成章的,我们学校就聘请他
担任学校的顾问老师和专家团成员。”说到这位日本外教,李建军校长笑言:“他特别重视学
生素养,上课的形式也灵活多样,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学生都非常喜欢他的课。”
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就业教育,在毕业招聘完全呈现卖方市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
情况下,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就业稳定率被全线飘红的高就业率所掩盖,但是我们却不能忽
视这个问题。通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校长们也开始思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学生动手能
力培养方面的创新做法。
产教一体、理实一体、校企一体,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国际化趋势下浙江职
业教育所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我们现在的实训教学还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国外的
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动手能力的综合培养,因为国外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非常明确,
相比之下,我们的职业教育就略有些偏颇。“不能让学生只在一个岗位上学习,要进行轮换,
.
研究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岗位,全面培养学生技能,而不是只能做流水线上的一颗螺
丝钉!我们现在的实训时间还是偏少,技能教学要出质量,必须加大技能实操的课时数。”
听到李建军校长的呼吁,高志刚校长也表示:“如果可能的话,倒是希望能让学生提前
一年到企业去实习,感受企业的生产强度和细节要求,发现自己在技能方面的不足之处,届
时再回到学校学习,效果应该会更理想。”
●学校教会做人,企业教会做事;校园培养人才,行业塑造精英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需要教育系统之间、学校之间密切联系,更需要学校主动接触
国外的优秀企业,从外企中汲取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元素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单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更要学习国外企业员工的工作态
度和职业精神
企业:学校应发挥职业教育国际化平台优势
毕业于平湖技工学校的沈国清,现在是日本电产新宝(浙江)有限公司加工部课长,任
职于日资企业的他,谈及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课题,更多了一份体会与思考。“国内的职业教
育应该更多地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这种需要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企
业文化层面的熏陶与引导。”
职教国际化要搭建外企平台
在沈课长看来,职业教育要跳出学校教育的层面,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触角尽可能多地
延伸到国外的优秀企业之中,在与国外优秀的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更要利用好对
方学校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源,让学生得以在外企的全真环境中亲身体验其对于生产的严格要
求。“现在许多中职毕业生对于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不甚了解,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对于他们
的职场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沈课长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数控专业的学生,对于数控行
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非常模糊,以至于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束手无策。“这是由于对行业
的发展前景不明晰,也没有以国际化生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导致的。如果能在外企中接受
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就能够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沈课长看来,中职毕业生若能
够进入松下、三菱等日资企业里历练一段时间,对他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
对于那些有志于进入日资企业工作的学生,这将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职教国际化要做强人才高地
“由于聘请那些在国外企业中学习、深造过的技能人才成本较高,所以我们公司目前更
多地采取企业自培的方式来培养人才,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老技术骨干为年轻员工授课讲解。”
虽然这是当前企业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沈课长看来还是有其一定的弊端。“职业教
育国际化是个大趋势,我们现在许多中职学校也做了很多尝试,希望学校能通过一些渠道聘
请那些国外退休的工程师、技术专家来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其实,据我们的了解,那些退休
赋闲的专家们很乐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年轻的学生,只是缺少必要的桥梁与纽带。”
职教国际化要灌输就业精神
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职业人的素质往往决定了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对于
中职毕业生来说,除了过硬的操作技能以外,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每个国家
的质量管理体系都不尽相同,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导致市场上的商品良莠不
齐。但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这是最需要向中职学生灌输的就业思想。”沈课长还提到:
.
研究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为自己到了企业以后就自然有人会教自己技术,
以为技术的提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缺少主动性和进取心。”职业教育国际化,不单要
学习国外的先进生产经验,更要学习国外企业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这是市场有序发展
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1:5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2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