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庭坚词二首》预习学案
编制:马红霞审核:李颖时间:2020/3/12
一、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做1——5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
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
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
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
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
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
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戎州,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
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
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
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
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辞不行辞:推辞B.太和独否否:不是这样
C.留守文彦博才之才:才(了解)他D.庐墓下庐:建造房舍
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
.
待问乘彼垝垣,以
.
望复关
B.至是首问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而庭坚于
.
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
.
地
D.因
.
自号山谷道人云或因
.
寄所托
3.表现黄庭坚“淡泊”、“至孝”品格的一组句子是(3分)
A.①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B.①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②不以迁谪介意
C.①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D.①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②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②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有一次看到黄庭坚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
这样的佳作,由此黄庭坚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B.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人诬陷并盘问。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
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乘机肆意报复,指使亲信抓住黄庭坚的《荆南承
2
天院记》大做文章,将他除名贬官了。
D.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黄庭
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2)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3)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
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秦武安君伐韩,拔野王。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
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
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
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
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
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
赵王许之。
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
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
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
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
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按据
..
上党民按据:收拢安抚
B.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
.
怯不战更:更加
C.身所奉
.
饭而进食者以十数奉:两手捧着
D.张
.
二奇兵以劫之张:设置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王龁因
.
伐赵母因
.
曰
B.秦相应侯又使
.
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使
.
赵不将括则已
C.以
.
天下莫能当尽以
.
与军吏士大夫
D.使赵不将括则已
.
吾已
.
决矣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怒,数让之。【译】赵王怒,多次责备廉颇。
B.若胶柱鼓瑟耳。【译】大王的行事就如同胶柱鼓瑟一样不妥。
C.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译】赵奢不能难倒赵括,但也不认为赵括真会用兵。
D.父子异心,愿王勿遣。【译】父子并不同心,赵奢希望大王不要任用赵括。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A.秦国散布谣言,离间赵国君臣,使得赵括当上了将军。
B.赵王不听谏阻一意孤行,撤换了廉颇,导致赵军大败。
C.赵奢为将时,尊重并爱护麾下的将士,与之同甘共苦。
D.赵括曾分兵两路,企图突破重围,可惜最终未能成功。
10.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为什么赵括兵败在战前就已经注定了。(6分)
二、阅读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释】①痴儿:呆子,指自己。②佳人:知心朋友。
1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诗人称自己是“痴儿”,带有自嘲的意思;“倚晚晴”,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
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之中。
B.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写到了“落木”、“江”这样相同
的景物,因此表达的意境完全相同。
C.诗人在颈联中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表示喜爱,
白眼表示不快。
D.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
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12、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传诵之佳句,请赏析它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1题。
水调歌头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
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微。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云,明月逐人归。
【注:】拂金微,指弹琴。
13、对词中语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上阕中的“一何”是“多么”的意思。诗人用“瑶草”来赞颂桃花源中的优美高雅;用“一何碧”
来赞美武陵溪的勃勃生机。
B.“浩气”形容正大刚直的精神;“虹霓”即彩虹,这里比喻美好的前景。全句的意思是说,我凭
着自己的光明磊落一定会有一个亮丽的前程。
4
C.下阕中的“谪仙”指的是李白;“白螺杯”则比喻喝酒。诗人用“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来比喻自己缺少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和孤独。
D.“不为朱唇丹脸”表明了诗人的志趣。“朱唇丹脸”表面上说的是女子,实际是指权贵。
14
、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水调歌头》作于诗人被贬之时。“诗言志”,因而词人借春游武陵溪,“欲穿花寻路”,隐
晦含蓄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臆。
B.词篇从早晨起笔,到“明月逐人归”收笔,写了一天中游桃花源的情景。在武陵和桃花源上寄托了
自己的审美倾向。
C.上阕写了诗人仕宦途中的矛盾心情:既想“直入白云深处”,又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既想
追求“灵芝仙草”,却又发出疑问:“长啸亦何为?”
D.词人黄庭坚与秦观同时代,在词作上,世人将其并称为“黄秦”。其实,审视这首《水调歌头》的
风格,却窥见不到婉约派的踪影。
15.上阕开头的“春入武陵溪”一句有什么作用?
16.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7、《清平乐》中是如何表现“惜春”主题的?
18、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
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4分)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1:2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