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直角评课稿
认识直角评课稿
认识直角评课稿1
《认识直角》这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
是在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来学习直角的初步认识的。作为同年级的
老师,听了涂**老师的《认识直角》这节课,我有如下的一点点想法。
这节课整体上思路清晰,重难点都有加以强调攻破,老师上课的
体态语言都满不错的。特别是在“谁能用手比划一下直角”这个环节,
她借机教育学生举手要规范,把行为规范教育很好的融入到了数学教
育中。但在这里我想着重说几点我有异议的地方。
在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哪里有直角的这个环节,涂老师让很多学生
都起来说了说,我觉得她在这里用时过多,以至于后面的练习有些没
做。
在让学生“在格子上画直角”这个环节,我觉得这里涂老师有点
准备不足,这里最好让学生用水彩笔等有颜色的笔画起来效果更好,
只用铅笔很难看清楚。
在巩固练习的动手折一折环节,我觉得老师没有必要把需要折几
步折出直角告诉学生,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他们折出直角就可
以,没必要一定是两步或三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直
角时,如何把三角板的直角摆在直角上,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
说,是一个难点。
总体而言,涂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她准备的还是比较
充分的,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让
学生在做中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师生互动积极,课堂
目标达成度较高。
认识直角评课稿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来认识直角,所以从
课的开始,老师就先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角
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在复习角
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然后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老师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说说有几个角,并自己拿出一张正
方形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比划一下,使他们经历观察(认识
表象)、操作(内化表象)的过程,认识直角的特征,并知道为了区
分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通常在直角上标号直角符号。再给出标准的
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
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
直角的认识,并知道所有的'直角大小相等。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老师则把重点放在了“比较”上,通
过反复的比较得出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对于一般的锐角和钝角学生基
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对于一些接近于直角的锐角和钝角,学生都
认为是直角,老师就让学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但是一部
分学生将三角尺转来转去,怎么也放不准。在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
比一比,这个环节上还要加强示范,以及个别辅导,这样才能让学生
掌握好这一方法。
在本节课中老师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直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与前面认
识角一样,本节课老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
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
上,老师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
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
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
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老师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
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
到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
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圆片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
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
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
——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
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一节课下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不够,教师引
得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
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1:1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1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