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onlyinstudyandrearch;notforcommercialu
Forpersonaluonlyinstudyandrearch;notforcommercialu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
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咸阳城东楼
【作者】许浑【朝代】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
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
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节奏划分】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⑴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
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
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
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鉴赏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首句“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结的突兀而浓厚。
领联写晚眺远山景,高意深,“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山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
生前的紧张气氛。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本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尾联【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追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
故国成阳,连遗址都寻不道,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
熔铸着诗人思乡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主题思想】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
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
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
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无题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
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
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
诗即其中一首。
【节奏划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kān)。
【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句: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⑸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云鬓(bìn):女子多而美的头发,
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⑹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⑺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⑻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探看(kān):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
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
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词鉴赏
①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
②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调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3)【比喻〕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
蜡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
④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
与无奈
⑤尾联写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只好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
伤感。
【主题思想】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
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
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
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
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
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
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
受。
补充材料
李商隐,晚唐的一只多情蝴蝶
(一)柳枝姑娘
第一个成为李啇隐这只蝴蝶采摘的花,是洛阳城一个名叫柳枝的姑娘。她不但有一颗芬芳的
心,而且还会吹柳叶,吹得涛涛幽幽忆忆,而且还会嚼花蕊,嚼得一口天真,嚼得一唇烂漫,
嚼得一唇殷红。
一天柳枝姑娘在一株柳树下听到有人吟诵写蝴蝶翩翩的《燕台词•春》,不禁惊问:
“谁人有此,谁人为是?”
当诵者告诉她是李商隐的作品时,姑娘立即吹叶嚼蕊,吹着嚼着拉断腰间的长带,作结托人
转赠,向迷蝶的诗人乞讨蝴蝶一样的诗句。那正是公元834年的春天。
李商隐收到柳枝姑娘托人带来的长带,第二天骑马前往,此时柳枝姑娘已一身新妆,亭亭于
事先约定的地方恭候。柳枝姑娘问骑马而来的人:“你就是李公子吗?三天后我到小河边让河
水溅溅裙子,采遍满山遍野的芬芳待你,怎么样?”
然而,李商隐没有作答,柳枝姑娘转身离去。这个局面的个中原因,也许只有他俩才清楚,
给历代诗论家留了一个难解的迷,供后人猜测。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也覆盖了诗人的心。李商隐得到消息,柳枝姑娘
已被一位官僚——东诸候“取”走了时,自责、怨恨充满心头,写下了一组《柳枝诗》。
其中一首云: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读罢此诗,不能不说他的感情是真挚的。诗的中心意思是说:尝过碧玉嘉瓜,便对其他各种
颜色的瓜,不屑一顾,意为爱过柳枝,便无意于别的女子。
(二)女道士宋阳华
诗人是多情的,李商隐也是多情的。就在他写了《柳枝诗》后不久,便有意于別的女子了。
那是他到了济源附近的玉阳山中学道,与一位名叫宋阳华的女道士好上了。
当时的玉阳山中,有许多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士女:有“过”宫女乃至公主,有名门望族家里的
小姐,有看破红尘的富家姖妾……这些唐代的女道士,大多才貌兼备,青春年少,常常耐不
住松篁蔽日的清静与花落山溪的撩拨,而与诗人墨客酬唱诗文,甚至有超出一般友谊的交往。
当然这样的交往是一种冒险,是一种不容泄密的狭窄道路上的灵魂冒险。
但是,这次李商隐与宋华阳女道士的冒险,不是很成功。他后来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一诗中写道: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供三英同夜赏,玉楼来自水精帘。
这里的“偷桃”,用东方塑事,喻学道;“窃药”,用嫦娥事,喻爱情;“事难艰”,“半天学道,半天迷
蝶”之谓也。
有诗论家在解读这首诗时说:月夜中诗人与华阳姐妹同赏,本是快亊,却又被“冰精帘”所隔,
喻恋爱不能成功。全诗笼罩着一种灰暗的悲剧情调。
是的,李商隐是悲情的,因为正当他这只翩翩的蝴蝶欲采初绽而芬芳的挑花时,不知何故,
宋华阳悄悄离开了玉阳山中,回到了长安,留给他的是满心的伤痛,但仍是念念不忘,在他
的诗集中,涉及爱情而又处处透露出道教气息的诗篇,大抵是写这一段爱情经历的。
(三)王姑娘
据说,迷蝶诗人李商隐可能娶过一个妻子,因为他28岁那年是“别娶”了一个姓王的姑娘的。
虽然他俩很有感情,彼此相爱,但见面时间不多。诗人那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两涨
秋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也许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离多聚少,倒也罢了。但不知何故,她却乘风西去,让诗人痛彻心肺。多少年后,他从四川
东归崇让里故宅,写下了《正月崇让宅》七律小诗,追怀他们那段感情。
诗曰:“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诗人写给妻子的这首诗,不,应该是说写给妻子多数的诗,都是声心之语、血泪之篇。
李商隐与王氏婚后,“力比多”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泄,所以他依然迷彩蝶。对他的风流,大家
应抱以宽容的态度。诗人在这一时期的爱情诗中,有一些明显不是写给妻子而又对象不明的
作品,能让我们窥见他的一些艳遇片断。下面这首诗便可佐证: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人的这类诗均意境迷离,情感惆怅,是我国古代的“朦胧诗”。
五光十色的异性对象,令李商隐有五光十色的情诗。他晚年那首《锦瑟》诗,是他一生
的爱情总结。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行香子·树绕村庄
【作者】秦观【朝代】宋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
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yáng)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
儿舞,蝶儿忙。
创作背景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
君子”之一。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
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节奏划分】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
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yáng)/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
①陂(bēi)塘:池塘。
②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③飚(yáng):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
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诗词鉴赏
1.【做铺垫】“绕”满”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
垫。
2.“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心情,“徜样”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
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3,“小国”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
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4.【动静相生】国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
入退想。
,5.“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国来,是别一种春光。
【主题思想】
《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
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
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
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
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
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
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
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节奏划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huán)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⑴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唐教坊大曲有
《杨下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丑奴儿》
为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十四
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⑵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
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⑶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陈慥《无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
一世,生来不识愁味。”
⑷“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⑸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⑹欲说还(huá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诗词鉴赏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
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
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而硬
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
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
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
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主题思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
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
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
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onlyinstudyandrearch;notforcommercialu.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onlyinstudyandrearch;notforcommercialu.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11:0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3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