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将“家乡”这一抽象的文化心理概念具象为“我们生活的
地方”。让学生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从而培养孩
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爱家乡山和水》有三个主题活动:1.我的家乡在这里;2.发现家乡的美;3.家乡的故事。教
材从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
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
需求、发展路径等)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欲望想了解社会中的事物,可是学生对爱国意
识不知如何表达。但学生对家乡了解还是比较多的,爱家乡就是爱国的前提,学生有在日常的景物中
有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有利于建立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
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通过学生之间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获取有关家乡的一些文化元素。
4.学习重点难点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缺少主动发现美的能力,更缺乏情感体验,所以我把重难
点确定如下: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家乡的秀美景色;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思考人与家乡的关系。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歌曲欣赏
教师活动
听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1.同学们,咱们今天先听一首老歌。
学生活动
听歌识曲,猜一猜这首老歌的名字
—2—
请大家边听边想:通过歌词,想一想,这首歌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设计意图:
通过听歌,感受歌词,让学生透过歌词感受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产生思考。
环节二:家乡在哪里
1.出示“家乡”的定义: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
方。意义不同于“老家”。
2.(板书课题),有几位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他们的
家乡看看?
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他们生活的怎
么样?
我的家在草原上,蓝天、绿草真漂亮。(看图片)
我的家在山脚下,村前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看
图片)
我的家在黄土高坡上,那里有高高的山峰。
我的家在城市里,那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看
图片)
仔细观察图片,可以给图片中的小学
生起名字,通过图片,猜一猜在这些地方
生活的小学生,他们的娱乐方式都是怎么
样的?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了解其他地方或民族小朋友的家乡,让孩子感受到祖国各地的美好,
从而引导孩子想到自己的家乡,明确“家乡”的概念:家乡就是自己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不同
于“老家”。
环节三:发现家乡美
教师活动:
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
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
切。你认为家乡的哪儿美?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55页,观察每幅图片中学
生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3—
生汇报:】
总结:同学们知道的地方可真多,难怪好多游客都
要来日照旅游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美景。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著名旅游
景点的图片。
看一看,想一想
师:刚才大家说到了这儿许多吸引各地游客的地方,
确实很美。除了这些之外,老师还特别喜欢门前草地上
的野花,虽然这些花花草草我都叫不上名字。你还喜欢
家乡的什么美景呢?(出示学校图片,或同学们生活的
小区)
介绍图中小学生的家乡:兰州中山桥,醉翁亭,
5.画画我们自己的家乡:心中的家乡。
就图中每个学生的做法进行思考,他
们都用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生汇报
预设:我喜欢学校旁边的白桦树,白
桦树的树干上好像有很多小眼睛。
我喜欢看家乡的蓝天,蓝天像湖水一
样。
我喜欢家乡的白云,好像一艘艘小船
在大海里。
我喜欢家乡的树叶,一到秋天各种树
叶铺在地上,可美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美出发,教师引导家乡特色旅游文化的美,再到学生生活环境的美(学
校和社区),层层渗透,感情递进,激发孩子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和赞美之情。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13我爱家乡山和水
歌曲欣赏
家乡在哪里
发现家乡美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
习的作用)
留心并记录自己平时的一些学些方法,思考一下哪些方法好,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多媒体课件、视频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
与改进设想)
本节课课程结构设计合理,内容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层层递进,课堂环环相扣。学生在
—4—
交流讨论中学会合作。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
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通过讲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考,并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反思,
切实的改变了通过讲道理传授“关于道德的知识”的状况,让活动更具实效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2课时
4.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将“家乡”这一抽象的文化心理概念具象为“我们生活的
地方”。让学生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从而培养孩
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爱家乡山和水》有三个主题活动:1.我的家乡在这里;2。发现家乡的美;3。家乡的故事。
教材从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
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5.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
需求、发展路径等)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欲望想了解社会中的事物,可是学生对爱国意
识不知如何表达。但学生对家乡了解还是比较多的,爱家乡就是爱国的前提,学生有在日常的景物中
有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有利于建立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
6.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
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通过学生之间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获取有关家乡的一些文化元素。
5.学习重点难点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缺少主动发现美的能力,更缺乏情感体验,所以我把重难
点确定如下: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家乡的秀美景色;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思考人与家乡的关系。
—5—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游戏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家乡的时候和会小伙伴一起玩什么游戏?
带领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吧。
学生活动
和同学们一起玩自己家乡的小游戏,
给同学们讲解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开启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融入到同学们的家乡游戏中去,更容易引起共鸣。
环节二:家乡的故事
1.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美。
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
田间的小路印下我的脚印。
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
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
2.师:与同学分享上节课自己的画作,你知道家乡的
什么故事?请和大家分享一下。(提示:可以是家乡的
某些传说,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趣事)
3.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4.师:你从中了解了家乡的哪些故事?
5.师:你能说一说你要讲的家乡的故事是什么吗?你
搜集故事的方法是什么?你最喜欢唱的家乡歌曲是什
么?
6.出示图片,讲述傣族竹楼的传说。
7.讲述几条又特别意义的道路:赵登禹路,中山路,
鲁迅路的故事。
仔细观察同学们的图片,可以试着给
同学们的照片起个名字,猜一猜这会是怎
样的一个故事。
生分小组讲述并分享。
学生分组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搜集家乡的故事,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6—
环节三:搜集故事的方法
教师活动:
1.思考一下,用到了哪些搜集故事的方法?
2.唱一唱自己家乡的歌曲
3.课后作业:准备一点家乡特产带过来,下节课和同学
们分享
学生活动
听爷爷讲故事,电脑搜集资料,图书
馆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
此环节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美出发,教师引导家乡故事的美,层层渗透,感情递进,激发孩子对
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和赞美之情。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13我爱家乡山和水
游戏导入
家乡的故事
搜集故事的方法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
习的作用)
留心并记录自己平时的一些学些方法,思考一下哪些方法好,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多媒体课件、视频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
与改进设想)
本节课课程结构设计合理,内容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层层递进,课堂环环相扣。学生在
交流讨论中学会合作。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
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通过讲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考,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
动中反思,切实的改变了通过讲道理传授“关于道德的知识”的状况,让活动更具实效性。
—7—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7:4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2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