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陌上柔桑破嫩芽

更新时间:2023-01-25 07:35:02 阅读: 评论:0

上海中考全日制-什么可测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他后悔了)

1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①鹧鸪天作于代人赋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

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鹧鸪天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名师点拨: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

解释诗句)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

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

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案:鹧鸪天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

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名师总结:提问及变式:

的寓意是什么”,冥X指什么”,XX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3.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①是什么形象;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的注释】

2

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2)鹧鸪天的最后两句辛弃疾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辛弃疾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名师点拨: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解题格式:

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

(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思路分析: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

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

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案(2)鹧鸪天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辛弃疾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

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

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名师总结: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

应包括三个要点: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

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试题】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

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2009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

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时人将他与《长

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注释】①秦淮:今南京秦淮河,作品中借杜牧《泊秦淮》之意,来表现国家风雨飘摇的情

况下,众生还在歌舞升平。

②端阳:南方重大的节日,这里指经过战乱,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

风余韵了。

③“白鸟”句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

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译文】

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

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

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4

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

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

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

鉴赏】

该散曲为清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所作,出自《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此曲描

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曲中,繁茂、

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

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

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

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

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

“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

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

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

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

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

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

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

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

5

注释1、移家:搬家。2、浑:全。3、频啼:连续鸣叫。

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

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

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秦淮河横贯六朝古都南京市,多少文人墨客望之兴怀。女不

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傅若金金陵晚眺吟:落

潮。”孔尚任问秦淮,叹潮在,船在,花在,

杜牧泊秦淮感:“商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

人不在。

窗结蛛网,岸霓

虹掩映天。

梁落燕泥;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想当年,现而今,画船依旧在,

窗纸随风摇,直栏横槛偃,潮起寂寞回。

一片寂静凄冷的景象,放眼望去,魂断神伤。

十里繁华秦淮路,两

花开花谢,

如织,管弦响彻,通夜欢歌。端阳画船争渡,重九酒旗飘展。现而今,粉黛珠黄,笙

箫无处,端阳不闹,重九旗收,怎样个悲字了得?

春去秋来;时殊世易,今非昔比,想当年,这里佳丽云集,游人

潮起潮落,时过境迁;光阴荏苒,斗转星移。鸟翔云中,水亦滔滔,嫩花蝶

飞,红叶茂茂——何人瞧?鸟儿、花儿、水儿、叶儿,任凭你多么的舒展英姿,也没

人为你欢喜。花自飘零水自流,去吧,纵使桥边芍药多么红艳,年年知为谁生?

念过去,刘禹锡驻乌衣巷思“旧时王谢堂前燕”,伤今夕,李白登凤凰台感“凤

去台空江自流”。感时伤事,李益汴水遥念隋家宫阙,岑参梁园难忘旧时庭花,李煜囹圄

情系雕栏玉砌。但世异时殊,吴宫花草已埋幽径,晋代衣冠亦成古丘,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英雄迟暮去,人去楼又空;逝者如斯,生者如梦!

亦已焉哉,亦已焉哉!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6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

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

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

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

“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

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

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

“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

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

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

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

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

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

7

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

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

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

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

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之象征,故少女少

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

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

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

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唐诗别裁》卷八评张王乐府语)了。

赏析

全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亭边柳

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去。这情景真叫人

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

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

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

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辞句

微风中,

不让我离

8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

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宋人周

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

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

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

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

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

情。)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

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

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滨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

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2)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

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3)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

“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答出2点即得4分)

燕子矶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

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9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赏析:丰子恺先生在谈中国画的构图时,曾谈到“物体的重量”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

释,山水画中最轻是云烟山水树木一类的自然物;然后是人造物,如桥梁、房屋、车船,拿到现

在就该有飞机、坦克、公路、高速铁路、动车组一类的了;最重的是动物,重中之重的是人。施闰章

并不是画家,而他的这首小诗却仿佛深得“画中三味”似的。你瞧,他似拿着画笔,几乎是三两

笔,转瞬间“燕子矶”那三面悬绝的陡峭岩壁就跃然纸上。然后,他开始画云画水,那远远流来

的江水滔滔缓缓,天空中盘桓的阴云飘飘渺渺,缠绕在嵯峨绝壁之间,更显得燕子矶的峻拔高

远,气势不凡。竟像险峰一样逼仄,让人仰视。那江水不但悠远而且古老,是从六朝流到现在的

呀,可是此刻一切都被湍急的江水带走了,只剩下江渚上闲适的白鸥了。读到这里,竟让人感受到

了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在远景中,诗人还画了一个亭子,它孤零零的

挺立在落日余晖中,悄然面对山水,即衬托出燕子矶的奇绝,也在冷冽中增添了一丝暖意。

如果说,在这幅画中,山水是衬景,亭台出意境,那么“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一

句则无疑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也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了。此句一出,全诗立即变得生机勃

勃,使正幅画面都生气盎然起来。

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的把钓老者的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

夕阳已经落了,暮霭也渐渐笼罩了他,他却浑然不知。他在望着钓竿出神?在凝视悠远的流水?在顾

盼飞翔的白鸥?在欣赏远处的矶峰、危亭?还是陶醉在傍晚的安谧、静寂、肃穆和闲适中?一下子

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联想。更让我们连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7:3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2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展望2022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