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考研考点

更新时间:2023-01-25 07:25:38 阅读: 评论:0

初三冲刺口号霸气-相什么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银行外汇保证金)

考研政治核心考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即由新民主主义

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不同于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仍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

仍有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由于

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建国初,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

断增长并取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

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要

从其经济成分、阶级构成、主要矛盾等方面加以理解。由其经济成分和阶级构成可以推导

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先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已经知晓新民主主义社会存

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看到这儿,可能没什么大问

题,但下一句——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就使很多同学费解,搞不清楚到底怎么来的这3种经济成分。在此略加分析:其实5种经

济成分中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而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因此,3

种经济成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便指由原先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

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以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

济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构成。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

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再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结合阶级构成分析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其中,经济成分中

所指的社会主义经济其代表阶级是工人阶级,个体经济的代表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

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有自己独

立的发展方向,而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

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基于此,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

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增加了一个考

点,即“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

键时期,以为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创新成果,也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发展的观点: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四个全面”战略

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实践创新为基础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形成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

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结合在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是体现了事物永恒发展的

观点。

联系的观点:“四个全面”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

党”是政治保证。

当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在当前我们党和国

家事业发展中“四个全面”就是主要矛盾。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善于

发现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

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

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

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

2021年5月10日,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

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

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21年7月29日,他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正确认识我国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

集中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指出新常态

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2021年12月9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详尽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

趋势性变化,并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

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重要论断将新常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21年3月30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进一

步对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新发展、新突破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

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出

发点。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到底新在哪里?

老师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

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1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应把发

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明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仍是

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讲GDP,而是要

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

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

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发展

条件和发展要求的变化,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迈上更高级发展阶段必须越过的坎。因此,组织经济活动,

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

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

2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

展中的推动作用。

明确指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牵引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顶层设计,明确

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强调市场与政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协调共进。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

市场、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法治予以切实保障,才能更好地保

障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新的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为强烈的问题意识。

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

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新常态下必须掌握的方法论。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

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经济结构调

整的问题,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问题,等等。只有树立强烈的

问题意识,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发展才能打开新的空间。正是针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

题,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战略举措,比如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建设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

贸区,等等。

4新的工作理念,突出体现为不为压力所动的战略定力。

反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敢作为、勇担当;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这些要求在新常态下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同

志突出强调的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力量,以及“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的责任意识。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减速,一些人患上“换挡焦虑症”,对此同

志指出,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沉住气、有调控定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中最为突出的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他强调,再难也得干,要拿出壮士断

腕的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向历史和人民交代。在新常态下,既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

也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历史耐心。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

目标前进,就会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7:2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21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搞笑三句半
标签:考研考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