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
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
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形势与政策论
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形势与政策论文一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
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
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
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
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
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
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
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
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
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
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
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
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
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
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
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
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
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
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
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
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
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
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
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
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
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
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
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
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
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
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
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
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
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
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
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
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
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
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
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
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
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
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
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
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
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采用讲座
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
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
“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
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
课程化教学“怎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
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形势与政
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常,,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
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
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
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
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
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
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
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
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
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
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
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
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
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
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
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
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
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
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
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
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
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
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
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7:0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2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